父母和老師都要注意到是文明使孩子成為孤獨的人。 放學後孩子們沒有打棒球、捉迷藏的地方, 大家聚在一起玩, 惟一的空間只有學校的操場, 而學校到4點就鎖門了。 在外面玩不了, 孩子們只好到朋友家去。 即便是去朋友家, 也往往是各玩各的遊戲項目。 大多數孩子從學校回來後不是去課外班, 就是跟家庭教師學習, 根本沒有玩的時間。 雖說一起去課外班學習, 但考試時卻成了相互競爭的對手, 彼此都希望對方出現失誤, 哪怕是一點點失誤也好。 在這種社會上生存, 孩子們之間是不會產生合作精神的。
Advertisiment
為培養孩子具有團結合作的精神, 應在校園裡營造輕鬆愉快的氛圍, 以使孩子能在這樣的氛圍中自由探索和實踐, 並強身健體。 學校應扭轉本本主義和應試教育的傾向。
為了能及早發現有孤獨感的孩子, 班級人數要控制在20 人左右。 建立以團結合作為主旨的班級,
Advertisiment
學校實行應試教育, 成績不好的學生就會被淘汰。 他們擺脫孤獨的惟一機會是那些不良少年朋友給與的。 逃過大人的監視, 帶他們去遊戲中心的大孩子使他們第 1 次感受到朋友間的休戚相關性, 孩子懷著冒險和欣喜的心情嘗試不良行為。
不能很好地進行學童保育的單親家庭的孩子, 更需要加以關注。 在父親或母親回來之前, 孩子無所事事, 很少與同年級夥伴在一起玩的孩子, 起初招來一些低年級學生在一起玩, 不知什麼時候, 又和無所事事的中學生混在一起。 而這些中學生又常常與社會上的無業遊民有關聯。 於是, 孩子就這樣一步一步走上不良少年之路。 學校對區域內的單親家庭應予以教育指導,
Advertisiment
學校不應只把目光盯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上, 應更多地關注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 家長也不應忘記, 在學校的"成績"中, 也應包括孩子與小朋友之間的合作問題。 父母與孩子之間成"川"字形(即父母在兩邊, 孩子在中間)睡位的日本式育兒方法很好, 它有助於兒童團結合作意識的培養;因此, 過去的日本, 通過孩子的團結合作精神, 使孩子融入社會。 如果兒童失去了團結合作精神, 會總是依戀父母, 如果是男孩, 那麼會因為過分依戀母親, 而不能很好地進行婚育生活。
Advertisiment
對於現存的"戲弄夥伴"、"不良品行"等現象, 雖然有些束手無策, 但只要集思廣益, 社會各方面都獻計獻策, 我相信總會找到一條合適的培養兒童團結合作意識的途徑。 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 那麼我們也許會被自身創造出來的文明所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