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對孩子進行愛情教育

yunyun的媽媽:用美好的感情來引導孩子

我丈夫在部隊, 我們一年只能見一、兩次面, 平時都是打電話、寫信交流感情。 女兒小的時候, 丈夫來電話, 我們母女倆總是抱著一個話筒, 共用夫愛、父愛。 女兒慢慢長大, 我們夫妻倆打電話就開始避嫌了。

一天晚上, 待女兒睡後, 我們又開始煲電話粥。 我們你親我愛的絮叨了半個多小時, 丈夫才說:“早點睡吧, 寶貝, 做個好夢, 我愛你!”我也回應了他同樣的話。 當我戀戀不捨地放下電話, 回過頭來時, 不禁嚇出一身冷汗:女兒不知什麼時候站到我身後。 女兒詭秘地一笑:“我可不是想故意聽你們的悄悄話。

Advertisiment
我有事要跟您說, 您老是不放電話, 我就只好等著。 ”想到剛才的夫妻情話被女兒竊聽到了, 我惱羞成怒地喝斥道:“有什麼事明天再說!你小孩子家別管大人的事。 ”“那有什麼, 看您和爸爸這麼好, 我心裡兒高興呢, 不像婷婷的爸爸媽媽, 見面就吵架, 還要鬧離婚, 婷婷整天都哭。 ”女兒倒顯得從容不迫。 我一驚:是啊, 我們夫妻相親相愛為什麼不能讓女兒知道呢?讓她也幸福著我們的幸福, 感受家庭的溫馨, 對她的身心成長應該是有利的。

再以後, 我們打電話也不特意避開她了, 我還主動和她說:“我和你爸爸彼此愛慕、互相牽掛, 雖然遠隔千山萬水, 但心裡卻很溫暖, 幹什麼事都有力量。 ”丈夫回來後, 我們倆手挽手買菜、散步,

Advertisiment
他給我吹頭髮, 我給他揉肩, 女兒在一旁感歎:“要是普天下爸爸媽媽都像我家爸爸媽媽, 那世界上將會減少多少爭吵, 減少多少不幸的、孤獨的孩子啊。 ”我趁機對她進行愛情教育, 說大多數夫妻都是因為愛才結婚, 可要守住愛情、呵護好愛情卻並不容易, 那需要細心, 還需要藝術。 女兒頻頻點頭。

20歲的大學生:當我們懵懂、好奇的時候, 渴望有人來釋疑解惑

我在高三那年, 愛上了班上的一個漂亮女生。 我的愛得到了她的熱烈回應, 然而, 老師、家長對我們採取高壓措施制止我們, 我們不以為然。 那時候, 我們覺得我們的愛情就是我們的一切, 只要有愛, 什麼都可以不在乎。 懷著這種激情, 我們偷嘗了禁果。 相愛的我們生活在四面楚歌中,

Advertisiment
我們被迫棄學出走。 然而, 很快, 我們帶的錢用完了, 又冷又餓地流落街頭。 她開始怨怪我, 我也不甘示弱地和她吵。 有一次, 我們倆在馬路上打起來, 員警將我們帶走。 我們被遣送回家。 回到學校, 我們的檔案上都留下了“記大處分”的印跡。 那年高考, 我們都考得一塌糊塗。 我不甘心, 去複讀, 而她則一聲不吭地去了南方, 連招呼都沒和我打一聲, 然後就永遠失去了聯繫。

現在想來, 那時候真是太傻了。 我們根本不懂愛情, 只是有些好奇, 如果當時有人認真地和我們談談愛情, 引導我們正確對待男女生之間的朦朧情感, 也許我們就不會那樣意氣用事了。

隨著中學生生理、心理發育的成熟, 愛情是一個不容回避的話題。

Advertisiment
既然不容回避, 那就坦然地拿到桌面上來講, 也許會更有效。 這是我的切身感受。

lili的媽媽:愛情這個東西太複雜了, 還是少讓孩子接觸吧

最近一段時間, 我發現女兒有些鬼鬼祟祟, 每天一回家, 就關在“閨房”裡不出來。 在個外面叫她, 好半天才開門, 露出一張臉, 慌慌張張的:“有什麼事?我在做作業。 ”一天, 在路上遇到她的老師, 老師說她上課老走神, 也不愛和同學說話, 經常一個人坐在那裡, 望著窗外, 作業也做得很馬虎。 我心裡很急, 旁敲側擊地問過女兒好幾次, 是不是有什麼事。 她直搖頭:沒事, 沒事。

一天下午, 趁她去學校, 我打開她的房門, 在床褥下翻出了五本言情小說。 我氣得不行:原來她是喝了愛情迷魂湯!我將書全燒了。

Advertisiment
女兒回來後, 大哭一場, 說是找同學借的。 我丟給她一百塊錢, 讓她去賠給同學, 我警告她:如果再被我發現, 就打你她的腿。

女兒真的“下不為例”了, 變得懂事、聽話了, 成績也上去了。 可我卻不敢再掉以輕心。 家裡訂了一份晚報, 上面有很多恩怨情仇的東西, 我擔心女兒看見, 便將報紙拿到單位, 送給病人或家屬。 我平時喜歡看言情連續劇, 現在不敢看了, 擔心偶爾從電視機前晃過的女兒看見了, 觸動她敏感的神經, 於是我只好天天守著廣告看。

愛情這個東西太複雜, 人世間的很多悲歡離和都是愛情惹的禍, 連閱歷豐厚的成人都無法把握好這個東西, 何況乳臭未乾的孩子;而且, 他們現在正是成長時期, 要學的東西很多, 最好不要被這些屬於成人世界複雜的東西擾亂思緒,分散精力。

心理專家意見:

1、愛,是一種崇高的情感

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說過:“愛,就是成為一個人。”這裡,將“愛”提高到“成為一個人”的層面來認識,其意義更值得我們深思。愛不是隨著人的生理成熟而自然可以具備的。作為一種崇高的情感形成,它必須在後天的教育中才能形成,而且,它的意義不僅僅局限於男女之情,而是可以作為衡量一個人是否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的尺規。

應當認識到,愛情教育的目的不是去教孩子們如何談情說愛,而是教孩子們如何在做人的過程中擁有人世間這份美好的感情,去獲得幸福的人生。通過積極的愛情教育,讓孩子去辨別生活中的美與醜、高尚與卑劣,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人生觀、愛情觀。所以,家長不能武斷地認為愛情就是成人的專利,是孩子的禁區,或者將愛情教育看作是色☆禁☆情、流氓或者醜惡的東西,對孩子打上封條。

2、如何對孩子進行愛情教育

1、正視,而不是回避。
孩子對愛情問題感興趣是很正常的,影視劇、遊戲、廣告宣傳、同學互相傳教,形形色色的愛情觀以不同的方式入侵孩子小小的腦袋,他所接受的關於愛情的資訊已經超乎我們的想像。如果我們還家長還“談愛色變”,那就是對事實的漠視,是掩耳盜鈴了。面對孩子的好奇和困惑,我們應該以坦然心態視之。

記得兒子8歲時,我帶他去看話劇《日出》。

顧八奶奶向陳白露抱怨:“他(胡四)呀,根本不懂愛情!”兒子笑出聲:“他連愛情都不懂!哈哈哈!”又有一次,兒子饒有興致地告訴我,班上的調皮男生經常故意招惹女生,想辦法讓她們哭鼻子。我說:“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本意是想和他探討“被關注”的心理需求,沒想到,兒子回答:“這不是心理學的問題,是愛情學!”我暗暗吃驚:這小子,何時變成了愛情通?看來,這個問題,我必須和他好好談談,不能再回避了。我告訴他:“愛情是男女之間一種很美好的感情,每個人都會產生這種感情,很正常,也值得歌頌和讚揚。”據我瞭解,有些調皮的孩子經常會拿這種事開玩笑,比如誰和誰好上了,誰愛上誰了,好像一件很醜的事,我不能讓兒子覺得這件事有什麼不好。我還告訴他:“愛情要有責任,不是說想愛誰就愛誰,想怎麼愛就怎麼愛,要有能力承擔責任才行。你愛一個人,必須有能力保證他幸福,比如能賺錢養活自己、養活別人。而你們都還是學生,要花父母的錢,所以你們還不能談愛情,要等長大了,工作了,掙錢了,才能談這事。還有,愛一個人還要關心他,愛護他。比如《日出》裡,胡四不想承擔責任,根本不關心顧八奶奶,所心顧八奶奶說胡四不懂愛情。”兒子恍然大悟:“我就說呢,怎麼這麼大一個人,連愛情都不懂!”我坦然地和8歲孩子討論這個問題,他也開始學會正確看待這件事,不覺得好玩,也不覺得可惡。

2、尊重他的感受,不要譏諷他。

如果孩子對愛情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比如,像上述麗妮媽媽所講述的那樣,小姑娘偷偷看言情小說;或者突然對哪個異性有好感;或者發表一些大膽的言論,比如兒子9歲時就告訴我:“我班每個男生都有暗戀的女生!”我問他暗戀誰,他不屑地說:“沒有固定的,過幾天換一個”,面對此狀況,家長在儘量表現得不動聲色,千萬不能譏諷她:“小小年紀,不好好學習,淨想一些亂七八糟的事!”“你們連自己是什麼都沒弄明白,還想什麼愛情的問題!”“你們這是玩荒唐可笑的小孩把戲!”這會讓孩子很受傷,覺得受了羞辱,因為在他的認知和感受裡,他所經歷的感情都真實而有價值的,如果他視為珍寶的情感卻被父母貶得一文不值,那麼,對他來說,就等同於自己也被貶抑了。更不能在親戚朋友面前嘲諷他,青少年最愛面子,也最恨父母讓他在大庭廣眾之前丟臉,你如果讓他丟了臉,他會想辦法也讓你丟臉的,比如,故意和你對著幹或破罐破摔,他以他失敗的成長作代價來反擊你。

3、引導他正確對待生活中的愛情現實。

作為我們成人,當然知道愛情的複雜性,現實中的很多悲歡離合都是“愛”這個字在作祟,但是,孩子對社會的認識有限,他們容易走極端,要麼認為愛情就是桃花源,可以融化一切煩惱;要麼認為愛情是罪惡之源,必須拒而遠之,這都不利於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一位媽媽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聞:一位年輕女教師被負心男人拋棄後,絕望自殺。她和讀高中的女兒一起探討,她說:“這位女老師在工作中非常出色,有思想、有觀念,然而在愛情上卻犯糊塗了。愛情是一個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個內容,但卻不是生命的唯一。生命中值得珍惜的東西還有很多,比如親情、尊嚴、人格、健康,我們崇尚愛情,但卻不能做☆禁☆愛情的奴隸。”她還帶女兒去法院旁聽妻子被丈夫虐待的家暴案件。女兒很疑惑:“他們倆是自由戀愛結婚,有感情基礎,後來怎麼會變得像仇人似的?”媽媽告訴他:“男方說打她是因為太愛她,害怕失去她,他這是打著愛的幌子,其暴行後面是陰暗的思想和惡劣的人品。真正的愛應該是建立在平等、信任、尊嚴基礎上。女方正是因為感動於他所說的‘太深’的愛而始終沉默,誤解了愛的涵義,被甜言蜜語迷了心。”媽媽是想讓女兒明白,對待愛情,必須有非常成熟和理智的心態,絕不是盲目的好感或者一時的衝動。

最好不要被這些屬於成人世界複雜的東西擾亂思緒,分散精力。

心理專家意見:

1、愛,是一種崇高的情感

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說過:“愛,就是成為一個人。”這裡,將“愛”提高到“成為一個人”的層面來認識,其意義更值得我們深思。愛不是隨著人的生理成熟而自然可以具備的。作為一種崇高的情感形成,它必須在後天的教育中才能形成,而且,它的意義不僅僅局限於男女之情,而是可以作為衡量一個人是否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的尺規。

應當認識到,愛情教育的目的不是去教孩子們如何談情說愛,而是教孩子們如何在做人的過程中擁有人世間這份美好的感情,去獲得幸福的人生。通過積極的愛情教育,讓孩子去辨別生活中的美與醜、高尚與卑劣,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人生觀、愛情觀。所以,家長不能武斷地認為愛情就是成人的專利,是孩子的禁區,或者將愛情教育看作是色☆禁☆情、流氓或者醜惡的東西,對孩子打上封條。

2、如何對孩子進行愛情教育

1、正視,而不是回避。
孩子對愛情問題感興趣是很正常的,影視劇、遊戲、廣告宣傳、同學互相傳教,形形色色的愛情觀以不同的方式入侵孩子小小的腦袋,他所接受的關於愛情的資訊已經超乎我們的想像。如果我們還家長還“談愛色變”,那就是對事實的漠視,是掩耳盜鈴了。面對孩子的好奇和困惑,我們應該以坦然心態視之。

記得兒子8歲時,我帶他去看話劇《日出》。

顧八奶奶向陳白露抱怨:“他(胡四)呀,根本不懂愛情!”兒子笑出聲:“他連愛情都不懂!哈哈哈!”又有一次,兒子饒有興致地告訴我,班上的調皮男生經常故意招惹女生,想辦法讓她們哭鼻子。我說:“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本意是想和他探討“被關注”的心理需求,沒想到,兒子回答:“這不是心理學的問題,是愛情學!”我暗暗吃驚:這小子,何時變成了愛情通?看來,這個問題,我必須和他好好談談,不能再回避了。我告訴他:“愛情是男女之間一種很美好的感情,每個人都會產生這種感情,很正常,也值得歌頌和讚揚。”據我瞭解,有些調皮的孩子經常會拿這種事開玩笑,比如誰和誰好上了,誰愛上誰了,好像一件很醜的事,我不能讓兒子覺得這件事有什麼不好。我還告訴他:“愛情要有責任,不是說想愛誰就愛誰,想怎麼愛就怎麼愛,要有能力承擔責任才行。你愛一個人,必須有能力保證他幸福,比如能賺錢養活自己、養活別人。而你們都還是學生,要花父母的錢,所以你們還不能談愛情,要等長大了,工作了,掙錢了,才能談這事。還有,愛一個人還要關心他,愛護他。比如《日出》裡,胡四不想承擔責任,根本不關心顧八奶奶,所心顧八奶奶說胡四不懂愛情。”兒子恍然大悟:“我就說呢,怎麼這麼大一個人,連愛情都不懂!”我坦然地和8歲孩子討論這個問題,他也開始學會正確看待這件事,不覺得好玩,也不覺得可惡。

2、尊重他的感受,不要譏諷他。

如果孩子對愛情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比如,像上述麗妮媽媽所講述的那樣,小姑娘偷偷看言情小說;或者突然對哪個異性有好感;或者發表一些大膽的言論,比如兒子9歲時就告訴我:“我班每個男生都有暗戀的女生!”我問他暗戀誰,他不屑地說:“沒有固定的,過幾天換一個”,面對此狀況,家長在儘量表現得不動聲色,千萬不能譏諷她:“小小年紀,不好好學習,淨想一些亂七八糟的事!”“你們連自己是什麼都沒弄明白,還想什麼愛情的問題!”“你們這是玩荒唐可笑的小孩把戲!”這會讓孩子很受傷,覺得受了羞辱,因為在他的認知和感受裡,他所經歷的感情都真實而有價值的,如果他視為珍寶的情感卻被父母貶得一文不值,那麼,對他來說,就等同於自己也被貶抑了。更不能在親戚朋友面前嘲諷他,青少年最愛面子,也最恨父母讓他在大庭廣眾之前丟臉,你如果讓他丟了臉,他會想辦法也讓你丟臉的,比如,故意和你對著幹或破罐破摔,他以他失敗的成長作代價來反擊你。

3、引導他正確對待生活中的愛情現實。

作為我們成人,當然知道愛情的複雜性,現實中的很多悲歡離合都是“愛”這個字在作祟,但是,孩子對社會的認識有限,他們容易走極端,要麼認為愛情就是桃花源,可以融化一切煩惱;要麼認為愛情是罪惡之源,必須拒而遠之,這都不利於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一位媽媽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聞:一位年輕女教師被負心男人拋棄後,絕望自殺。她和讀高中的女兒一起探討,她說:“這位女老師在工作中非常出色,有思想、有觀念,然而在愛情上卻犯糊塗了。愛情是一個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個內容,但卻不是生命的唯一。生命中值得珍惜的東西還有很多,比如親情、尊嚴、人格、健康,我們崇尚愛情,但卻不能做☆禁☆愛情的奴隸。”她還帶女兒去法院旁聽妻子被丈夫虐待的家暴案件。女兒很疑惑:“他們倆是自由戀愛結婚,有感情基礎,後來怎麼會變得像仇人似的?”媽媽告訴他:“男方說打她是因為太愛她,害怕失去她,他這是打著愛的幌子,其暴行後面是陰暗的思想和惡劣的人品。真正的愛應該是建立在平等、信任、尊嚴基礎上。女方正是因為感動於他所說的‘太深’的愛而始終沉默,誤解了愛的涵義,被甜言蜜語迷了心。”媽媽是想讓女兒明白,對待愛情,必須有非常成熟和理智的心態,絕不是盲目的好感或者一時的衝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