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對年齡小的孩子進行安全教育?

寶寶1歲3個月, 會獨自走。 在社區完全不怕陌生人, 主動伸手讓他人抱, 甚至有時跟著別的小朋友和陌生阿姨回家。 我很擔心, 該不該告訴寶寶這樣做很危險呢?

桐媽解析:

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 孩子不怕生, 隨時可能跟陌生人走, 的確是一個非常讓人擔心的行為傾向。 為孩子的安全起見, 干預還是很必要的。 但干預時是不是僅僅提醒一下這樣做的危險就可以呢?答案絕不是這麼簡單, 尚需結合孩子不怕生的原因進行具體分析。

一般來說, 孩子不怕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兩種, 需要家長在處理時根據不同成因具體應對。

Advertisiment

依戀關係不明確導致的不怕生

孩子成長過程中, 與母親或其他第一撫養人形成依戀關係對於他的生存和安全感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依戀關係明確的孩子, 會得到更多的保護, 也更容易以母親為安全基地去探索外在的世界, 從而獲得更好的發展。 根據心理學家鮑比的依戀理論, 寶寶在經歷了出生後第一年的大部分時間後, 也就是從大約7個月起, 就進入了漸漸明確對特定人的依戀關係的時期, 依戀的物件通常是媽媽或其他第一撫養人, 而對於陌生人則十分拒斥, 這種狀態會一直持續到兩歲左右。 在此期間, 如果孩子沒有和媽媽或其他第一撫養人建立明確的依戀關係, 則就很容易對陌生人過於友好,

Advertisiment
隨意跟陌生人親近。

如果孩子的不怕生是這種原因導致的, 則僅僅提醒他陌生人很危險是不夠的的, 因為催生這種不怕生行為的心理根源——沒有明確的依戀關係——會一直在那裡起著作用, 除非孩子和母親慢慢建立了依戀關係, 親近陌生人的習慣很難得到根本的改變。 幸運的是, 心理學研究表明, 孩子與母親或其他第一撫養人的依戀關係即使在超過了正常年齡(2歲)後依然可以形成, 這就需要母親給予孩子更多貼合其內心需求的關愛, 將孩子的依戀傾向導向自己。

氣質類型相對外傾導致的不怕生

孩子生而具有不同的氣質類型, 無論是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抑鬱質或者二者以上的混合,

Advertisiment
總會被劃分到某個類型。 四種氣質類型中, 多血質和膽汁質屬於相對外傾的類型, 粘液質和抑鬱質則是相對內傾的類型, 如果孩子正好是相對外傾的多血質或膽汁質, 就可能相對活潑、開朗、不怕生。 在辨別是非能力相對較差的年幼期, 就可能對陌生人過於友好, 甚至出現跟陌生人走的行為。

如果孩子的怕生是這種原因導致的, 那麼適時的安全教育就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

如何對年齡小的孩子進行安全教育

由於孩子對語言的理解能力有限, 領悟力相對較差, 單純地講道理尚不是一個值得推薦的辦法, 但可以在結合其他方法讓孩子明白不能跟陌生人走的重要性:

給孩子看相關的安全教育視頻或繪本 選擇這類視頻時,

Advertisiment
最好選擇那種播放時間較短, 不超過15分鐘者, 將對孩子的視力影響控制到最小。 內容方面, 最好相對卡通, 避免太恐怖的真實鏡頭, 以免驚嚇了孩子, 讓孩子防衛過當。 當前市面上還有一些相關的主題繪本, 如《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走》《對待陌生人》等, 也可以結合孩子的理解水準進行選擇。

場景模擬強調了不跟陌生人走之後, 可以隨機進行一些場景的模擬, 加深孩子的體驗和記憶。

乖乖網溫馨提示

為了避免孩子恐懼一切陌生人而在人際交往中變得畏手畏腳, 媽媽還應該跟孩子明確:媽媽在場時, 得到媽媽的允許就可以跟陌生人走。 比如, 媽媽有事需要處理時, 親手把她交給熟悉的阿姨帶一天, 這樣的“陌生人”就是安全的。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