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對幼兒進行人格訓練

當代教育學家普遍認為, 沒有健康的人格, 就沒有優秀的人才。 幼兒期是人格形成的初始期, 家庭、社會、群體給孩子的每一個烙印, 都會對成年後人格的確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進行幼兒期人格訓練, 可以從以下八個方面進行。

1、爸爸媽媽首先應當尊重幼兒的人格。 爸爸媽媽要和孩子平等相處, 多用“商量式”, 少用“命令式”, 多鼓勵, 少指責, 避免當眾批評甚至打罵孩子, 堅持正面教育, 培養孩子從小樹立自尊、自愛、自強、自立的品格。

2、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進取意識。 爸爸媽媽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Advertisiment
使他們養成做事認真的習慣。 孩子遇到困難, 要積極給予指導, 提高孩子克服困難的本領, 增進孩子勇往直前的意識。

3、強化孩子的公德意識。 爸爸媽媽要教育孩子在公共場所不攀折花木, 不亂塗亂畫, 不隨地吐痰;尊敬老人, 嚴守紀律。 對孩子違反公德的行為要及時指正, 讓孩子逐漸認識到:良好的社會行為是人格高尚的外在表現。

4、鼓勵孩子積極與他人交往。 爸爸媽媽要鼓勵孩子積極參加幼稚園或學校的各項集體活動, 讓孩子和鄰居的孩子友好相處, 使孩子學會以誠懇、公平、謙虛、寬厚的態度對待同伴, 並能關心他人, 懂得尊重別人的權益, 諒解別人的失誤。

5、爸爸媽媽應常和孩子交談, 使孩子逐漸學會正確對待自己,

Advertisiment
理解對方, 合理地認識事物;培養孩子具備有了成績不驕傲, 有了缺點不自卑, 有了困難不退縮的心理品質。

6、爸爸媽媽應和睦相處, 並以自身良好的形象影響孩子的人格形成。 如爸爸媽媽平時刻苦自學, 孩子很容易形成勤學向上的品行;如若孩子從小生活在一個充滿污言穢語的家庭, 孩子長大後很難做到不出口傷人。

7、爸爸媽媽應該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儘量多和孩子在一起利用故事、電視及一些社會現象教育孩子怎樣分辨真與假, 善與惡, 美與醜。

8、爸爸媽媽應給孩子創造經風雨見世面的機會。 對孩子切忌嬌生慣養, 百般袒護。 為了有利於孩子將來的生存和發展, 應有意識地從多方面對孩子加強鍛煉,

Advertisiment
以增強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和對困難環境的適應能力。 如讓孩子參加體育鍛煉, 送孩子到農村親戚家生活一段時間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