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對待寶寶打媽媽事件


水水媽媽自述:我家水水11個月時就開始打媽媽了。 我每天一下班她就讓我抱抱, 抱起來不到兩分鐘就開始掐、打我臉。 現在1周歲多了, 勁更大了, 我經常要頂著花臉上班!在家也喜歡掐、啃我大腿。 真是沒招了?!
東東媽媽自述:兒子因為不讓他玩蚊帳的事, 嘩嘩大哭, 爸爸氣不過, 就狠狠打了幾下他的小手丫, 我只是抱著他, 沒有勸爸爸(基本上爸爸打他的時候, 我都不會護著他, 只是事後給他講道理), 結果小傢伙反過來打我, 氣得我說要把他扔出去, 小傢伙死死摟著我, 把腦袋藏在我的懷裡, 哭一陣子, 還不忘打我幾下,
Advertisiment
真是給他氣死。
一、為什麼寶寶會打媽媽呢?
不滿三歲的孩子打人, 是想通過攻擊性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願望或引起大人的關注。 有些家長為此發愁, 這是怎麼回事, 寶寶高興時也打人, 生氣時也打人, 甚至還會咬人, 何況是對自己最親近的媽媽下“拳頭”, 更是舉手無策了!!幼兒期的 “打人”的習慣將會影響寶寶的一生。
研究表明, 3歲半時的攻擊性能有效地預測成年以後的攻擊性行為。 因此, 當寶寶出現第一次具有攻擊性行為時, 家長就要想辦法制止、消解他的攻擊性行為。

二、討論寶寶打人事件的原因及解決之首:
從心理上探源:
1、打人是模仿和強化9個月的寶寶, 手的功能分化有了突然的發展, 手腕到上臂的支配能力有了很大的突破。
Advertisiment
打人會讓他們體驗到前所未有的樂趣, 就像我們突然之間會了某種技能一樣, 很願意使用。
寶寶在和家人一起玩耍時, 寶寶無意識地將他的小拳頭第一次重重地落到大人的臉上, 並發出快樂的笑聲, 還未等寶寶媽媽反應過來, 這個拳頭背後的隱患, 小拳頭漸漸地長大了。 家長錯誤的理解和強化這個動作, 就會造成寶寶喜歡打人的習慣!
家人一定要正確的處理生氣等不良情緒, 不能隨便地動作打寶寶、恐嚇寶寶。 寶寶的模仿能力超強, 他的一些行為都是從家人那裡學來的。
2、打人是一種情緒反應和心理探索對於1-2歲的寶寶來說, 類似鬧鬧這樣的攻擊行為非常普遍。 有時候孩子打人,
Advertisiment
看不出有任何的理由, 他們常常懷有一種玩的心理去試探自己的行為能力, 或者試探大人們的反應。 打完人, 他們就等著看下面將發生什麼事情。 對他們來說, 打人是正在進行的一項重大試驗。
另外, 孩子打人也是帶有很強烈的情緒因素的。 想一想1歲孩子們的生活世界, 你就會發現, 寶寶的每一天都在努力掌握各種新的技能, 遇到他們不熟悉的各種情形。 因此, 打人成為了孩子們表達挫敗感, 或者遭受打擊後的複雜情感的一種方式。
3、打人是一種表達(引起關注)2歲結束時, 寶寶會用一些情緒詞如高興、生氣等詞形容自己的情緒, 由於 寶寶的語言能力有限, 不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要, 所以他就會用打人的方式來引起別人的注意,
Advertisiment
表達自己的願望。 要是這種情況的話, 就因勢利導讓寶寶學習與人交往的技巧, 如怎樣說服別人將玩具還回來, 或說服別人“輪著玩”。
從依戀的角度去分析, 寶寶和媽媽的依戀關係直接影響到寶寶成長的性格、及情緒的發展。 兩歲左右的小孩, 處於自我意識高速發展的階段, 會很在乎媽媽和客人是否注意到她, 當發現自己被冷落時, 常會產生不安的情緒, 哭鬧、摔東西、打人等異常行為便隨之出現。 有時孩子打人, 並非討厭客人, 而是“嫉妒”客人分去了媽媽的注意力。 為了讓媽媽轉過頭來注意她, 攻擊行為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即使換來的是媽媽的一頓責駡, 但對一個兩歲的孩子而言, 可能尚無法將“打人”和“被罵”相聯繫!
三、應對之道:

1、我們除了教寶寶基本的生活技巧和知識,
Advertisiment
更要教給寶寶正確的情感模式, 例如教寶寶親吻家長、輕輕撫摸家長, 以表示對家長和別人的愛。
2、家長應教會寶寶一些情緒詞如“高興”、“害怕”“生氣”, 以及一些具有願意性的詞彙如“想要”等幫助寶寶正確的表達情緒。
3、重要的是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注意表達不良情緒時, 要做到和要求寶寶的一樣。 對寶寶從別的管道, 如電視或同伴處看到的不好的行為, 要予以否定, 告訴寶寶這樣做是不對的, 媽媽不喜歡這種行為。
4、寶寶不開心時, 告訴寶寶可以用打枕頭、踩小氣球等讓寶寶通過一些無害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
5、當寶寶打媽媽時, 家長當時的態度和做法相當重要。 無論什麼原因引起的打人,都可以直接把他們放在地上,雙手按住孩子的肩膀,嚴肅而平和地告訴他:“爸爸媽媽/阿姨不喜歡打人的孩子!”保持1分鐘,講明誰也不要抱孩子,幾次以後,寶寶的攻擊性行為就消減了。另外,反應快的家長可以設法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如,當他剛舉起手時就和他做擊掌的動作,嘴裡可以有節奏地說“你拍一,我拍一”,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改了抬手打人的習慣,抬起手來,他的慣性就是要玩那個拍手遊戲!
6、事後講道理,待寶寶氣消後一定要對寶寶說不能打媽媽或是別人,別人也會疼的,會不高興的,以後該不愛和寶寶一起玩了。說的時候可以做出很疼的樣子,給寶寶一個直接的經驗,加深寶寶對別人疼痛的理解。
(實習編輯:朱清銀) 無論什麼原因引起的打人,都可以直接把他們放在地上,雙手按住孩子的肩膀,嚴肅而平和地告訴他:“爸爸媽媽/阿姨不喜歡打人的孩子!”保持1分鐘,講明誰也不要抱孩子,幾次以後,寶寶的攻擊性行為就消減了。另外,反應快的家長可以設法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如,當他剛舉起手時就和他做擊掌的動作,嘴裡可以有節奏地說“你拍一,我拍一”,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改了抬手打人的習慣,抬起手來,他的慣性就是要玩那個拍手遊戲!
6、事後講道理,待寶寶氣消後一定要對寶寶說不能打媽媽或是別人,別人也會疼的,會不高興的,以後該不愛和寶寶一起玩了。說的時候可以做出很疼的樣子,給寶寶一個直接的經驗,加深寶寶對別人疼痛的理解。
(實習編輯:朱清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