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對待寶寶的不良行為

寶寶的進步是突飛猛進的, 不知不覺, 那個搖搖擺擺、任人擺佈的"小人兒"已經有了自己的主意, 而且一天天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能力。 不過, 一些令人不悅的行為也有了苗頭:

罵人

寶寶的語言能力有了很大發展, 在家長的耐心教導下, 寶寶已經掌握了一些禮貌用語, 如"謝謝、您好、再見"等。 不過, 寶寶也會說一兩句罵人的話了。

原因:

寶寶的罵人是無意模仿的結果, 他並不知道其中的確切意思。

對策:

1.家長首先要檢點自己的言談, 淨化家庭語言環境, 不在家庭中給寶寶模仿的機會。

2.忽視為上。 當寶寶第一次說出那幾個字時,

Advertisiment
父母一方面覺得可笑, 另一方面又覺得可氣, 第一反應是"你怎麼學會罵人了?""不要再說了!", 寶寶看到自己的一句話會引起父母這麼大的反應, 覺得這是一句"神奇"的話, 就不停地重複, 重複又引起家長的制止, 這無意中會強化寶寶的罵人。 相反, 如果家長對此不以為然, 寶寶得不到強化, 幾天之後就淡忘了。

說謊

說謊, 常常被大人認為是不可原諒的錯誤, 是品德問題, 可在近3歲的孩子中, 這是一個特殊的普遍現象, 寶寶經常說著不著邊際的話、沒影兒的事情。

原因:

不要以為寶寶一說假話就是說謊, 這個時期的說謊是與寶寶的心理水準和情感分不開的, 其主要原因是分不清事實和想像。 2歲以後, 寶寶的思維發展進入了象徵思維階段,

Advertisiment
想像非常豐富, 常常把自己的願望或想法當作現實, 在成人看來, 寶寶"說謊了"。 這種想像性的說謊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寶寶的創造力。

說謊的另外一個動機是要逃避懲罰, 不過, 對於3歲前的寶寶, 這種動機的可能性很小。

對策:

1.有技巧地處理, 適當滿足寶寶的需要

狗, 根據情況適當滿足寶寶的要求, 逐漸地讓寶寶分清假想和現實。

2.借機發揮寶寶的想像力

可以利用寶寶不著邊際的話培養寶寶的想像力。 如, 當寶寶說:"我會開汽車"時, 家長可以適時引導寶寶想像如何開汽車, 利用角色遊戲扮演司機、售票員等角色, 通過想像再現現實生活。

3.以身作則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寶寶模仿的對象,

Advertisiment
因此, 父母應該以身作則, 誠實守信, 對寶寶要說話算數, 不能空許諾言。 此外, 注意不要忽略一些不經意的小節, 比如, 大人可能為了推掉一些安排和應酬編出虛假的理由, 這些也許無傷大雅, 但寶寶耳濡目染, 自然會照貓畫虎, 而他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往往是只接受表面最淺顯的東西, 學會說謊。

口吃

口吃是語言的節律障礙, 說話中不正確的停頓和重複的表現。 寶寶的口吃現象, 部分是由於生理原因造成的, 更多則是由於心理原因所致。 口吃發生的年齡, 一般在2-3歲。

原因:

1.說話時過於急噪、激動和緊張。 2-3歲寶寶的語言機制還不完善, 當寶寶急於表達自己的思想時, 容易出現語言流節奏的障礙。 也就是說在發音系統還沒有完成說話的準備時,

Advertisiment
他已發出了發音的衝動, 造成先發出的語音和後來應該發出的語音的脫節, 也就是發音連續動作的不恰當的停頓和割裂。 導致這種現象的情況可能有兩種:一是寶寶頭腦中已經儲存了許多語言資訊, 說話時回憶語言模式的速度相對較快, 而說出語言的速度相對較慢, 二者的時間差造成了語言流的脫節;二是寶寶開始說話後, 找不到應有的語詞去繼續表達。 兩種情況都使寶寶出現過於激動和緊張, 這種激動和緊張狀態使發音系統受到抑制, 發音器官發生很輕微的抽搐或痙攣, 於是出現了發音的停滯和重複。 多次的發音停滯和重複, 將使寶寶形成條件反射, 以後, 每次遇到類似的說話背景或類似的詞語時,
Advertisiment
即發生同樣的抑制現象, 造成口吃。

2.模仿。 寶寶的好奇心和好模仿的心理特點, 使他們覺得口吃"好玩", 加以模仿, 不自覺地形成習慣。

對策:

解除緊張是矯正口吃的重要方法。 提醒寶寶慢慢地表達, 對寶寶的語言表示贊許、肯定, 都會讓寶寶解除緊張。 不要打斷寶寶說話, 寶寶口吃時不要取笑他, 給寶寶充足的時間讓他表達。 不要強行糾正或覺得好玩去模仿, 而應該誘導寶寶慢慢地講, 父母除了靜靜地聽外, 還可以讓寶寶多聽故事或詩朗誦等文學語言。 如果對寶寶的口吃現象加以斥責或過急要求改正, 將會加劇其緊張情緒, 使口吃現象惡性循環, 甚至導致寶寶避免說話, 或避免說出某些詞, 難以糾正。

搶東西

2、3歲的寶寶在一起遊戲時,常常不客氣地互相搶東西,搶到的一方洋洋得意,失敗的一方放聲大哭,家長覺得面子上過不去了。

原因:

寶寶不瞭解交往的規則,不知道怎麼去交往,更沒有所有權的概念,他們只要覺得好玩就搶過來,抓到手裡就是自己的。

對策:

1.父母對這個年齡寶寶的"搶東西"不必過多干預,有時,寶寶會自己發現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寶寶為搶東西而打人、抓人,要不動聲色地把他引開,轉移他的注意力,等他平靜下來,再講清道理。如果當面責備、訓斥寶寶,反而會使寶寶變得更自私、更霸道。

2.當別的孩子要寶寶正在玩的玩具而寶寶不給時,家長不能強迫寶寶把玩具給別人,因為那會使寶寶感覺失望、委屈,只能更增加他的自私心理。

3.隨年齡的增長,逐漸讓寶寶瞭解所有權的概念,教寶寶學會與交往的技巧和規則,如交換、輪流等,學會和其他孩子交朋友。

攻擊行為

有的寶寶喜歡打人,生氣時打人,不能滿足自己要求時也打人,不僅打小朋友還打父母,口頭禪就是"我打你"。

原因:

有些攻擊性強的兒童可能存在某些微小的基因缺陷,大多數兒童的攻擊性行為是由模仿而來,如果家長傾向于體罰孩子,孩子由此也學會打人;如果兒童經常看暴力片、玩暴力的電子遊戲,都會逐漸形成攻擊性行為。

對策:

1.提供和諧的生活環境。

家庭成員間發生分歧時,最好不要當著寶寶的面互相攻擊、吵架、打鬧,這些都會無形中對寶寶產生負面影響。不要讓寶寶看有暴力鏡頭的電視,給寶寶提供充足的玩耍和遊戲時間。

2.不要體罰寶寶。

體罰會給寶寶帶來不良的影響,使寶寶感到委屈、無助,甚至產生抵觸情緒。這種情緒很容易使寶寶產生攻擊性行為,學會用"打人"解決問題。所以,需要懲罰寶寶時,不要體罰。

3.適度懲罰。

和鼓勵,這樣能更有效地鞏固寶寶的良好行為。

4.教寶寶學會宣洩自己的感情。

當寶寶遭受挫折、感到憤怒,又不能用語言來表達、宣洩時,往往容易產生攻擊性行為。這時,可以映射寶寶的感受,如說:"我知道你很生氣,你很難過。但是,生氣也不能打人。"教寶寶學會宣洩自己的感情,如捶打一件無關緊要的東西,或者向媽媽訴說等,盡可能減少寶寶的攻擊性行為。

搶東西

2、3歲的寶寶在一起遊戲時,常常不客氣地互相搶東西,搶到的一方洋洋得意,失敗的一方放聲大哭,家長覺得面子上過不去了。

原因:

寶寶不瞭解交往的規則,不知道怎麼去交往,更沒有所有權的概念,他們只要覺得好玩就搶過來,抓到手裡就是自己的。

對策:

1.父母對這個年齡寶寶的"搶東西"不必過多干預,有時,寶寶會自己發現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寶寶為搶東西而打人、抓人,要不動聲色地把他引開,轉移他的注意力,等他平靜下來,再講清道理。如果當面責備、訓斥寶寶,反而會使寶寶變得更自私、更霸道。

2.當別的孩子要寶寶正在玩的玩具而寶寶不給時,家長不能強迫寶寶把玩具給別人,因為那會使寶寶感覺失望、委屈,只能更增加他的自私心理。

3.隨年齡的增長,逐漸讓寶寶瞭解所有權的概念,教寶寶學會與交往的技巧和規則,如交換、輪流等,學會和其他孩子交朋友。

攻擊行為

有的寶寶喜歡打人,生氣時打人,不能滿足自己要求時也打人,不僅打小朋友還打父母,口頭禪就是"我打你"。

原因:

有些攻擊性強的兒童可能存在某些微小的基因缺陷,大多數兒童的攻擊性行為是由模仿而來,如果家長傾向于體罰孩子,孩子由此也學會打人;如果兒童經常看暴力片、玩暴力的電子遊戲,都會逐漸形成攻擊性行為。

對策:

1.提供和諧的生活環境。

家庭成員間發生分歧時,最好不要當著寶寶的面互相攻擊、吵架、打鬧,這些都會無形中對寶寶產生負面影響。不要讓寶寶看有暴力鏡頭的電視,給寶寶提供充足的玩耍和遊戲時間。

2.不要體罰寶寶。

體罰會給寶寶帶來不良的影響,使寶寶感到委屈、無助,甚至產生抵觸情緒。這種情緒很容易使寶寶產生攻擊性行為,學會用"打人"解決問題。所以,需要懲罰寶寶時,不要體罰。

3.適度懲罰。

和鼓勵,這樣能更有效地鞏固寶寶的良好行為。

4.教寶寶學會宣洩自己的感情。

當寶寶遭受挫折、感到憤怒,又不能用語言來表達、宣洩時,往往容易產生攻擊性行為。這時,可以映射寶寶的感受,如說:"我知道你很生氣,你很難過。但是,生氣也不能打人。"教寶寶學會宣洩自己的感情,如捶打一件無關緊要的東西,或者向媽媽訴說等,盡可能減少寶寶的攻擊性行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