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心理慢性癥:
孩子不聽管教是一種心理慢性癥的表現, 原因多是由于父母的教育方法不當。 一些父母經常對孩子進行反復說教, 實際是在不斷給孩子以相同的刺激, 這種嘮叨式的說教使孩子形成了一種心理惰性。 于是, 父母的說教一旦出現再成為刺激, 教育效果便隨之下降或消失。 具有心理慢性癥的孩子, 其父母在家庭中存在一定的通病。 主要表現有三方面:
(1)教育語言使用欠佳:在批評孩子時, 父母斥責的聲調高而尖銳, 語句反復。
(2)說教簡單化:指責孩子時不講清原因及道理, 大話連篇,
Advertisiment
(3)抖蘿筐式的訓練:孩子犯一點小錯, 父母就抓住不放, 并將孩子以往的所有錯誤重新數落一遍, 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情緒。
二、如何防止心理慢性癥:
(1)變換不同的教育語言來指出孩子的同一缺點。 如對于孩子寫作業粗心的毛病, 父母用仔細點, 不要再當馬虎大王了, 寫算術式時不要把等號丟在腦后等, 比反復說要用心, 別粗心更有效。
(2)責備語調要比平常說話的語氣低沉。 低沉的語調能令人感到理性的存在, 使親子雙方都能冷靜下來。 用與平常不同的語調還可以喚起孩子的注意。
(3)讓沉默取代指責:那些聽慣了父母責罵的孩子, 在犯了錯誤之后, 自然會等待著父母的打罵。 如果這時父母真的責罵了,
Advertisiment
(4)使用強調性語言:在訓教前用強調性語言說:我只說一遍。 如孩子未聽見, 也不要重復, 讓孩子品嘗不聽話的苦果, 下次他就會注意聽了。 不停地嘮叨只會使孩子產生厭惡, 父母力圖糾正孩子錯誤的愿望不能實現。
(5)明確指出孩子錯在哪里:很多父母在孩子犯了錯誤后, 不講清道理就批評一頓, 說完之后又忙自己的事了。 孩子糊涂地不知自己錯在哪兒, 或不知錯誤的危害, 也就自然不把父母的話當回事了。
(6)只針對眼前的錯誤進行:很多父母往往只要孩子犯了個小錯誤,
Advertisiment
推薦閱讀:改變三類害羞寶寶的良策 給孩子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