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戀物對孩子來說, 已經不是一個玩具、一塊毯子那麼簡單, 很多時候是代替媽媽的關愛。
每個孩子在童年時, 似乎總會喜歡上什麼物品。 那可能是一塊陳舊的小毛巾, 也可能是一個髒髒的小公仔, 但不論怎麼髒與舊, 孩子似乎總捨不得放棄它們, 心理學家把這些物品叫做“依戀物”。 “依戀物”對於孩子來說, 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玩具, 一塊毛巾, 而是他們適應這個新世界、新環境的情感拐仗!
入園時整天抱著小枕頭依戀物陪伴孩子度過分離的困難
文文今年兩歲半, 剛剛入園不久,
Advertisiment
專家分析:這個案例是孩子對依戀物最好的詮釋, 當她想媽媽的時候, 小枕頭就如同媽媽一樣陪著她, 給她精神力量, 幫她克服對環境的不適應而帶來的焦慮。 女孩慢慢長大後, 將不再把小枕頭帶在身邊, 因為她已經能夠幫助自己適應周圍的環境, 不再需要小枕頭了。
方法:成人不可以對孩子的依戀物粗暴地干涉。 有的父母擅自將孩子的依戀物丟棄, 或者偷偷地將孩子的依戀物洗乾淨, 這樣的行為是對孩子情感的粗暴干涉。
Advertisiment
一定程度上滿足寶寶的口欲期需要
小蛙剛出生時就不是一個省心的寶寶, 在醫院每晚哭鬧, 護士小姐就塞給她一個安撫奶嘴, 沒想到這玩意兒對小蛙還真管用, 一吸就不哭了, 隨之很享受地睡著了, 小嘴還在那有節律地蠕動著。 出院回家後, 小蛙媽媽要自己帶孩子, 還要兼顧家務, 安撫奶嘴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成了她的好幫手。 上星期, 她帶孩子參加了個親子論壇, 牙科專家說安撫奶嘴會影響寶寶長牙, 形成過分依賴, 有些寶寶到五歲還叼著個奶嘴。
Advertisiment
專家分析:這是口欲期不滿足的典型象徵, 剛出生不久的寶寶口腔裡有條快感帶, 通過吸奶不僅可滿足肚子的需要, 更可刺激這條快感帶, 孩子在口腔摩擦中獲得快感, 從而喜歡吸奶。 但當孩子無法從媽媽那得到刺激時, 就只能從安撫奶嘴那獲得滿足。 從心理上看, 這種模式不一定正確, 利用器具長時間刺激孩子口內的快感帶, 也許短時間能獲得一定效果, 但長期對孩子心理發育並無益處。
方法:陪伴比奶嘴更有效, 多和孩子在一起互動, 讓孩子感到父母的存在, 比起任何單獨的器具來說, 也更加有效。 所以, 從現在開始, 可以減少孩子對於奶嘴的需要,
Advertisiment
用不容易離開的物體代替媽媽的陪伴
妞妞有一張淺黃色的小被子, 上面印著可愛的小雞圖案, 她每天睡覺都要摟著被被。 其實她也不是用來蓋, 只是用被子一角放在臉頰底下, 其餘的就摟著睡, 就跟睡在溫暖安適的窩裡一樣。
這張被子基本上一年365天都陪伴著她, 無論是長達一個月的回鄉之旅, 還是短短幾日的柬埔寨之行, 小妞兒都要把被子放在她的旅行箱裡。 妞妞的媽媽會定時清洗這張被子, 有時到了晚上還沒幹, 妞妞就哭啊鬧啊, 無論換什麼被子給她都不肯。 後來哭累了睡著, 可半夜還是有諸多不安, 要尋找她的被子。 這張被子已經用得有點老舊了,
Advertisiment
專家分析:此類物品在孩子的心理輔導中, 稱為“過渡性客體”, 往往代表著孩子用某種特殊的物體, 代替了媽媽或自己的存在。 在成長中, 孩子往往要獨自面臨著一個個不舒服的情境, 例如媽媽的離開等。 這時候, 孩子就會用一個不容易離開的物件, 來代替媽媽的出現, 當這件物品在旁邊, 也就意味著媽媽一直在身邊支持自己, 關愛自己。 由於這類物品的時間一長, 往往有特殊的味道, 所以, 也會變得特別的敏感與難以代替, 成為孩子心中的一個重要的支持物。
方法:大多數孩子都有這種對過渡性客體的依戀問題。 對於孩子來說, 產生這種現象, 並非問題, 而對家長來說, 關鍵在於能否理解與尊重。 對於這些孩子來說,往往有一個年紀的問題,也就是說到了十四歲左右時,隨著孩子心理上的發育成長,可以開始放下對過渡性客體的需要,可以擺脫此類依戀。
其中,家長的態度很重要,不能過早強行去制止孩子的這種需要,或者去破壞此類物品,都有可能讓孩子的心理受挫。最佳的解決方法,就是給孩子足夠的關愛與支持,促進其心理的健康成長,能夠自我擺脫與放下。
每晚睡時要和小布熊說話用扮演來滿足缺乏的母愛
小宇五歲生日時媽媽送給她一隻小布熊,小宇非常喜歡小布熊,給它取個名叫“小口渴”,吃飯、睡覺、看電視都要摟著“小口渴”,還給它做了衣服。小宇爸媽工作太忙,給她轉入寄宿制的幼稚園,小宇把“小口渴”帶到學校,每晚睡覺時都要跟它說悄悄話。小宇的媽媽看過一些資料說孩子“戀物”是缺乏親情和安全感的表現,心裡很內疚。
專家分析:對許多孩子來說,如果從父母那裡得不到足夠的關愛,往往會產生一種替代的行為,那就是讓自己扮演父母,而在身邊尋找一個物品,來代表自己,並通過自己模仿父母,對這個物品的撫養與關愛行為,來滿足自己缺乏的父母之愛。
方法:對於父母來說,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更用心去關愛孩子。還有個好方法可參考的是觀察孩子對這個代表自己的物品做何種關愛的行為,大人完全模仿,就可以給孩子最需要的愛。如果大人因工作等原因,無法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其實也要重視相處的時候,能夠與孩子充分互動與交流,對於孩子的心理發育來說,也非常重要。
Q & A戀物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一關
Q:戀物行為是不是大多數發生在女孩子身上?
A:在心理上並沒這樣的說法,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可能產生戀物的行為。
Q:戀物行為對孩子成長有不良影響嗎?
A:戀物行為的背後是通過某種物品來替代媽媽的愛,或作為自我的象徵,所以,戀物行為基本上是孩子在成長中必然經歷的一關。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沒有正確與否,關鍵在於大人如何面對。不去過度干涉,尊重孩子對此類物品的依戀,耐心等待孩子自然放棄對此類物品的需要,應是父母在面對孩子戀物時的正確態度。
Q:作為家長,是不是應該阻止孩子的戀物情結?
A:不應該阻止,但可以積極引導。例如許多依戀物由於時間關係,往往會變得非常骯髒,孩子還不肯清洗時,家長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用關心的方式對這些依戀物做一些清潔的工作,但在這裡,特別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不要輕易在不告知孩子的情況下,單獨對這些物品做清潔工作。
[描畫依戀物]對於孩子的心理來說,依戀物有以下一些特點:
◎在眾多的同類物品中,他只喜歡其中的一個。比如同樣的毛巾,他只要那一塊,即使破舊得已經不成樣子,他依然對這塊毛巾情有獨鍾;
◎每天都離不開,隨時要帶著它,吃飯、睡覺、玩、外出等,有的孩子上幼稚園也要帶上;
◎ 孩子對依戀物親吻、聞氣味;
◎ 無論依戀物多麼破舊不堪,孩子都拒絕更換新的,即使是完全一樣的物品。
對於這些孩子來說,往往有一個年紀的問題,也就是說到了十四歲左右時,隨著孩子心理上的發育成長,可以開始放下對過渡性客體的需要,可以擺脫此類依戀。其中,家長的態度很重要,不能過早強行去制止孩子的這種需要,或者去破壞此類物品,都有可能讓孩子的心理受挫。最佳的解決方法,就是給孩子足夠的關愛與支持,促進其心理的健康成長,能夠自我擺脫與放下。
每晚睡時要和小布熊說話用扮演來滿足缺乏的母愛
小宇五歲生日時媽媽送給她一隻小布熊,小宇非常喜歡小布熊,給它取個名叫“小口渴”,吃飯、睡覺、看電視都要摟著“小口渴”,還給它做了衣服。小宇爸媽工作太忙,給她轉入寄宿制的幼稚園,小宇把“小口渴”帶到學校,每晚睡覺時都要跟它說悄悄話。小宇的媽媽看過一些資料說孩子“戀物”是缺乏親情和安全感的表現,心裡很內疚。
專家分析:對許多孩子來說,如果從父母那裡得不到足夠的關愛,往往會產生一種替代的行為,那就是讓自己扮演父母,而在身邊尋找一個物品,來代表自己,並通過自己模仿父母,對這個物品的撫養與關愛行為,來滿足自己缺乏的父母之愛。
方法:對於父母來說,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更用心去關愛孩子。還有個好方法可參考的是觀察孩子對這個代表自己的物品做何種關愛的行為,大人完全模仿,就可以給孩子最需要的愛。如果大人因工作等原因,無法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其實也要重視相處的時候,能夠與孩子充分互動與交流,對於孩子的心理發育來說,也非常重要。
Q & A戀物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一關
Q:戀物行為是不是大多數發生在女孩子身上?
A:在心理上並沒這樣的說法,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可能產生戀物的行為。
Q:戀物行為對孩子成長有不良影響嗎?
A:戀物行為的背後是通過某種物品來替代媽媽的愛,或作為自我的象徵,所以,戀物行為基本上是孩子在成長中必然經歷的一關。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沒有正確與否,關鍵在於大人如何面對。不去過度干涉,尊重孩子對此類物品的依戀,耐心等待孩子自然放棄對此類物品的需要,應是父母在面對孩子戀物時的正確態度。
Q:作為家長,是不是應該阻止孩子的戀物情結?
A:不應該阻止,但可以積極引導。例如許多依戀物由於時間關係,往往會變得非常骯髒,孩子還不肯清洗時,家長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用關心的方式對這些依戀物做一些清潔的工作,但在這裡,特別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不要輕易在不告知孩子的情況下,單獨對這些物品做清潔工作。
[描畫依戀物]對於孩子的心理來說,依戀物有以下一些特點:
◎在眾多的同類物品中,他只喜歡其中的一個。比如同樣的毛巾,他只要那一塊,即使破舊得已經不成樣子,他依然對這塊毛巾情有獨鍾;
◎每天都離不開,隨時要帶著它,吃飯、睡覺、玩、外出等,有的孩子上幼稚園也要帶上;
◎ 孩子對依戀物親吻、聞氣味;
◎ 無論依戀物多麼破舊不堪,孩子都拒絕更換新的,即使是完全一樣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