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表明, 媽媽對孩子智商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很多媽媽經常思索, 如何帶出聰明的孩子。 其實, 孩子的智商是由這9個變數決定的, 想要學習一下的媽媽們不妨好好讀讀這篇文章來學習一下。
母親的精神健康狀況
如母親被兩次以上診斷為有情感障礙的, 則為高危因素, 她的孩子易發生智力障礙。 因此, 保護母親情感的穩定和平衡是極為重要的。
母親是否抑鬱
智商高的兒童, 他們的母親75%無憂鬱;低智商兒童的母親有憂鬱者占25%以上。
鬱鬱寡歡, 悶悶不樂, 這種心理壓抑也是高危因素, 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Advertisiment
雙親教育兒童的觀點
智商高的兒童, 雙親75%是非專制型的;低智商兒童的母親至少25%是採取專制型教育的。
專制、強迫性教育是高危因素。
母子間的相互影響
智商高的兒童, 他們的母親75%有較多的自發愛☆禁☆撫表示, 而缺乏自發愛☆禁☆撫行為的則為高危因素。
母親受教育程度
母親受過中等以上的教育, 其孩子發生智力障礙的較為少見。
父母的職業狀況
技術熟練、工作順利、人際關係好的父母, 子女的智商較高。
家庭穩定狀況
家庭幸福、和睦、健全, 兒童受到良好影響, 將會促進智力發育。
生活中是否發生過意外
智商高的兒童, 有75%以上在生活中沒有意外。
家庭大小和子女多少
國外調查證實:胎次多的, 智力則遞降;兩胎間隔長的孩子,
Advertisiment
怎樣通過訓練提高孩子智力
孩子從出生一直到25歲, 大腦的各種功能才發育健全, 並不是一生下來就不能改變了。
所以, 當家長發現孩子的智力發育有障礙時, 不要失望和放棄, 完全可以通過科學的心理訓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智力水準。
訓練方法並不是教孩子認多少字, 背多少詩, 而是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施訓練:
1.在運動方面
要訓練孩子爬行、翻身、坐、站、走, 以及跑、跳、上下樓、拍球、跳繩、走平衡木等能力。
有的家長因為孩子不會爬行, 就不管不教, 那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應該用手推孩子爬行。
孩子不會跳繩, 可以讓孩子先練手搖的動作, 然後練腿跳的動作, 再練協調在一起的動作。
Advertisiment
2.訓練孩子手的靈活定和準確性
從訓練孩子能抓住大的、近距離的東西, 能擺弄物品, 最後能拆裝物品等。
孩子躺在床上一開始可能沒有意識去抓東西, 家長可以用細繩拴住一個小玩具;
在孩子眼前逗晃, 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讓孩子學會用手去抓懸掛物。
3.要訓練孩子的感知覺
新生兒已經有了視覺、聽覺和觸覺反應, 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看, 注視、追蹤彩色的、運動的物體來訓練孩子的視覺;
通過讓孩子尋找能發出聲響的玩具, 聽音樂, 給孩子讀故事等來訓練孩子的聽覺;
通過和孩子擁抱, 用粗毛巾擦身體, 讓孩子翻跟頭、玩沙土、游泳等來訓練孩子的觸覺。
多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體味豐富的色彩、聲音、氣味的刺激。
Advertisiment
4.要訓練孩子的認知能力
教孩子認識日常用品, 掌握它們的名稱, 並且要多教孩子一些常識。
例如, 一星期有幾天, 太陽從哪邊出來和落下, 一斤有幾兩, 教孩子認識時間、認路和乘車等。
5.在孩子還不會說話時, 就要多和孩子說話和交流感情
讓孩子多聽音樂、對話、兒歌、故事等, 在娛樂中教孩子發出簡單的聲音, 直到教會孩子簡單的字詞句子。
6.家長要多擁抱, 撫摸和逗孩子, 來訓練還的交往能力
多讓孩子與他人接觸, 和小朋友玩, 不要把孩子孤單單放在一邊不管不問。
7.要訓練孩子的生活能力
例如:吃飯、喝水、穿脫衣服、坐便盆、擦屁股、系鞋帶等, 逐步訓練孩子做家務的能力。
對於七、八歲的孩子, 要想提高智力水準, 不能僅僅著眼於訓練學習能力;
Advertisiment
還應該訓練他們的注意力、自製力、反應能力、協調性、動手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研究發現:智商並非穩定不變
英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 人的智商並不像此前通常認為的那樣基本穩定不變;
而是很有可能大起大落, 尤其在青少年時期, 普通孩子可變成聰明人, 聰明人也能泯然眾人矣。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在2004年測試了33名健康青少年的智商, 他們當時的年齡在12~16歲, 智商測試結果有高有低。
2008年, 研究人員對他們進行了又一次智商測試, 結果顯示其中一些人的智商發生了變化, 有低智商變高, 也有高智商變低;
高智商變得更高或低智商變得更低的情況也都存在。
其中最明顯的變化是, 有受試者智商增高或降低的幅度達20點;
這足以將一名智商100的普通孩子帶入智商120的聰明人範疇內,也表明聰明者可以變回普通人。
有受試者智商增高或降低的幅度達20點;這足以將一名智商100的普通孩子帶入智商120的聰明人範疇內,也表明聰明者可以變回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