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後的第一個6年裡, 發展情緒甚至比發展認知更重要。 因為它會幫助兒童建立自己和自己的關係, 幫助兒童進入自己的內心世界, 兒童也需要借此得出他內在世界對外在世界的反應。 當然, 實際上, 兒童認知情緒本身也是在發展自己的認知能力, 認知自己的內在世界的能力, 這是早期兒童建構自己生命的一個重要途徑和首要任務。
怎樣幫助兒童認知情緒並使其情緒成長、成熟呢?
我們需要重視和關注孩子的情緒, 以便使孩子發現、熟悉、發展自己的情緒世界, 而不是一生滯留和壓抑在自己的情緒迷茫之中。
Advertisiment
准許孩子有各種各樣的情緒, 尤其准許孩子哭, 不評判好壞。 准許意味著給孩子空間與時間, 讓他自然地過渡。 比如准許他哭意味著讓孩子把情緒流淌出去。 這是生命最早期情緒流動的自然禮物。
我們需要為孩子的情緒命名, 就如同告訴孩子:“這是眼睛!”“這是鼻子!”“這是嘴巴!”“這是書!”“這是地圖!”幫助孩子說出她內在正在發生的情緒, “你生氣了”、“你感到憤怒”、“你感到委屈”、“你感到傷心”、“你看上去很高興”、“你看上去很愉悅”、“你看上去很興奮”、“你看上去很快樂”、“你看上去有些悲傷”、“你看上去有點沮喪”、“你看上去有些孤獨”、“你很好奇”“、你在表達愛”、“你在關心別人”、“你在表達快樂”……這叫概念或情景配對。
儘管我們能夠清晰知道的情緒範圍並不像瞭解外在世界那樣廣泛,
Advertisiment
我們需要肯定和認同孩子的情緒, 使孩子接納自己的情緒, 並與自己的情緒為伴, 幫助他發展出豐富而微妙的情感, 幫助他過渡並上升到一個盡可能的靠近真實的生命世界。
用愛陪伴孩子, 理解孩子的情緒, 慰藉孩子, 讓孩子從情緒的狀態中走出來。
隨著兒童的成長, 當其他部分發展之後, 情緒也從最基本的狀態發展起來。
Advertisiment
閑閑2歲多, 媽媽和爸爸在處理他的情緒時就使用三句話, 層層遞進。 閑閑媽媽採納了改變先從語言開始的建議。 第一句:“媽媽看到你非常生氣(傷心、恐懼、惱火, 等等)。 ”給情緒命名。 第二句:“你想生氣就生氣吧。 ”允許孩子有情緒。 第三句:“媽媽陪著你。 ”表達愛, 讓孩子有安全感和被接納感。
基於我們有太多的成人不知道自己的情緒, 也沒有面對的能力,
Advertisiment
這種湧現出來的幼兒內在世界的景象和狀態, 孩子並不瞭解、不知道、不認識, 如同孩子還不瞭解、不知道這個外在世界一樣。 他需要在不斷觸摸的過程中逐漸感知、命名、瞭解, 並知道。 情緒同樣也由孩子自然形成。 這是最早的基礎, 如同對植物的瞭解是基於一棵樹、一朵花……然後才發展到對各類植物的瞭解, 才再深入……
情緒開始就只是一個客觀的存在, 沒有正向、負向之分。 對於幼小的孩子,
Advertisiment
作者:孫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