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幫助寶寶度過少兒自我認同期

不少媽媽反映, 很多五六歲, 甚至七八歲的孩子, 還常常有這樣一個壞毛病:並不喜歡去幼稚園或學校, 整天跟在媽媽的身邊, 簡直就成了媽媽的小“跟屁蟲”。 而且, 除了媽媽之外, 他們不願意跟任何一個人在一起, 包括爸爸。 少兒自我認同期, 尋找一切時機鼓勵孩子。

經過多年的研究, 心理學家們發現這種類型的孩子長大後往往不能很好的融入集體, 更可怕的是, 不管是與人相處, 還是做其它事情, 他們常常會被強大的自卑心理包圍。

其實,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 往往是由於他們沒有很好地完成少兒時期的心理發展任務。

Advertisiment

進入少兒期之後, 孩子要完成的心理任務有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與媽媽完成親密分離, 即孩子要從對媽媽一個人的依戀中走出來, 開始接納爸爸和其他人。 因此, 在這一時期, 家長就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多與其他人接觸, 特別是爸爸, 一定要抽出時間來陪孩子, 並不時地鼓勵孩子。 另外, 家長還要有意識地讓孩子與同齡的孩子多些接觸, 以幫助孩子完成與父母的親密分離。
事實上, 在孩子與父母完成親密分離依戀的同時, 他們開始把目光投向世界, 並試圖從社會或學校哪裡尋求認同。 而這時, 孩子的自我認同感也開始建立起來, 如自尊、自信等。

確切來講, 孩子的這種自我認同感大約從2歲左右就開始萌芽了,

Advertisiment
只不過那是的認同只是一種模糊的、低級的自我認同。 到了少兒期孩子的自我認同感逐漸增強, 他們已經能夠很清楚的感覺到, 父母是否喜歡自己, 他人是否喜歡自己。

少兒期孩子的自我認同是最簡單的, 也是最強烈的, 例如, 他們僅僅會因為一件漂亮的衣服、別人一句誇獎的話, 而變得充滿自信;相反, 別人一個不信任的眼神、一句批評的話, 又會讓他們對自己完全喪失信心。

因此, 在這一階段, 孩子心理發展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完成自我認同。 當然, 這一階段家庭教育的任務就是, 幫助孩子完成正確的自我認同。

所謂正確的自我認同, 簡單來說, 就是讓孩子明白, 什麼是自尊, 什麼是自信。

Advertisiment
正確的自尊和自信都來自於哪些方面。

也許只有6歲的孩子並沒有完全體會到爸爸所講的這一段話的道理, 但是沒有關係, 遇到類似的情況, 她的父母肯定還會對她進行類似的教育, 隨著年齡的增長, 他自然會明白這些道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