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孩子克服嫉妒心理

和大人們一樣, 孩子也會妒嫉, 而且他們的妒嫉心理往往更加強烈且奇特。 當孩子發現別人那兒有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時候, 無論是相貌、玩具、老師的表揚, 甚至是家長的關注, 他們的內心就會有一種小小的嫉妒油然而生。 怎樣幫助孩子克服這種衝動呢?

由於家裡還有個哥哥, 九歲的虎虎總覺得爸爸媽媽不喜歡自己。 無論是外出遊玩、生日派對還是跟媽媽在一起的時候, 他老是抱怨爸爸媽媽偏心。 當媽媽解釋自己花了很多時間和他一起玩或者他做了哪些錯事而哥哥卻沒有的時候, 虎虎就撅著嘴說哥哥有的玩具自己卻沒有或者強調哥哥曾經犯的錯而自己卻很乖。

Advertisiment

很多孩子都有虎虎這樣的心理, 當他們看到別人有自己所沒有的東西, 包括衣服、能力、受歡迎程度和玩具等等, 甚至有些大人意想不到的東西都可能誘發他們的妒嫉心理。 有些家長認為這種表現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自然消失, 但專家指出, 過分的妒嫉會影響孩子正常的心理發育, 使他們在自己與別人的對比中感到, 妨礙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建立, 因此家長應該在孩子達到上學年齡之前教會他們如何克服這種情緒。 下面就讓我們來學習如何幫助孩子減少妒嫉心理, 以及當孩子的小腦瓜被妒嫉所佔據的時候如何平復他們的情緒。

Advertisiment

注意孩子的暗示, 並表示同情

孩子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 但對於家長們來說, 觀察孩子的行為方式、掌握孩子的情緒趨向卻並不難。 當孩子妒嫉心理爆發的時候, 他們的行為經常會出現相應變化, 比如搞破壞、哭泣或者說妒嫉物件的壞話等等。 有時候, 妒嫉心理也會反映在孩子的心理和身體方面, 如胃疼、難過、焦躁、情緒低落或者沒有幹勁。 這時候, 家長需要對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 並幫孩子把他們的想法說出來。 比如, 爸爸帶著5歲的女兒玩秋千, 站在一邊的3歲的兒子委屈地要哭, 這時候媽媽就可以說, “看, 爸爸一直陪著姐姐玩, 把我們都冷落在一邊了, 這真不公平, 對不對?”如果孩子表示同意, 家長就可以告訴他這種感覺就叫做“妒嫉”——“我知道你覺得妒嫉,

Advertisiment
是不是?不過這沒什麼的。 ”家長的理解可以安撫孩子的情緒, 因為這種時候, 孩子們更需要的往往不是欲望的滿足, 而是家長耐心的傾聽, 以及對他們內心感受的肯定。

[1]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