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幫孩子抵抗手足口病感染?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發生於6歲以下的兒童, 潛伏期多為2-10天。 手足口病發現得早及時治療一般不會有大礙, 但也有個別情況特別嚴重、病情發展得較快、且沒能得到正確治療而導致死亡的現象。

手足口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傳染病, 大多數患者症狀輕微, 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徵。

治療手足口病, 最好的辦法就是預防, 不讓病情發生, 那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所以, 在這個多事之春, 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儘量想辦法幫孩子抵抗手足口病。 專家建議, 預防小兒手足口病, 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Advertisiment

一、在家寶寶的防治:

手足口病春季病例開始多發, 主要與溫暖、潮濕、多雨以及氣候變化等因素有關, 雖然目前還沒有相關疫苗, 但只要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是完全可防可治可控的。

1.飯前便後洗手

飯前便後、外出後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寶寶洗手, 避免接觸其他已經患了手足口病的孩子。 另外, 注意糾正孩子吸吮手指、摳鼻孔、咬食玩具等不良小動作。

家長或者爺爺奶奶在接觸寶寶前, 替寶寶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 並妥善處理汙物。

2.嬰兒用品消毒

有效的消毒措施有助於預防手足口病。 寶寶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 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以上的熱水浸泡30分鐘或者煮沸3分鐘。

Advertisiment
寶寶和家長的食具等如果是耐高溫的材料, 建議通過用煮沸20分鐘的方法進行消毒。 玩具應定期清洗、消毒, 並避免幼兒將其放入口中咬弄。

3.飲食乾淨

不要讓寶寶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為孩子準備食物時, 請將食物徹底清洗乾淨, 並加熱煮熟。 儘量不給孩子食用剩飯剩菜, 不要將蛋糕、餅乾等食品長時間暴露於空氣中。 寶寶的飲食宜清淡, 少吃油膩、燥熱、難消化的食物, 多吃蔬菜水果, 以免腸胃“疲勞”。

4.少到人多密集的地方

手足口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寶寶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 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 居室要經常通風, 勤曬衣被。 如果寶寶出現手足口病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在家裡治療的寶寶, 應注意不要接觸其他孩子。

Advertisiment
至少要在家隔離三周, 這樣既可以避免傳染其他寶寶, 也能防止自己被新病毒感染。

上幼稚園寶寶的防治

1.教室保持通風

保持空氣流通, 這樣即使有病毒擴散, 因空氣中的病毒量降低, 就可以不致病, 比如在開放的環境裡, 即使距離近一些也可能問題不大。 相反, 在密閉的環境裡面, 哪怕只有一兩米的距離, 傳染的危險性也會大大增加。 手足口病流行季節, 教室要保持良好通風。

2.玩具、門把手等要消毒

活動室、教室、宿舍等地面每天濕式拖掃, 每週末用含有效氯500毫克/升消毒液拖地一次。 門把手、桌、椅等各種物體表面每天用清水擦拭, 每週末用含有效氯500毫克/升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 生活用具、玩具、桌椅等,

Advertisiment
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劑溶液擦拭消毒;書籍要拿到陽光下暴曬, 做好消毒工作。

3.每天晨檢

幼稚園要每日進行晨檢, 必要時進行午檢和晚檢, 重點查看有無發熱及皮疹的情況。 指定專人或兼職教師負責本單位內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資訊的收集、匯總與報告工作。

幼稚園每日進行晨檢, 一旦發現手足口病可疑患兒時, 立即通知患兒家長, 並對患兒採取及時送診、居家休息的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溫馨提示:由於手足口病發病初期的症狀類似於感冒, 所以很容易被家長忽略。 但如仔細觀察, 還是很容易區分的。 患兒感染病毒後, 多以發熱起病, 一般發熱38℃左右。

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Advertisiment
有的孩子可能有噁心、嘔吐等症狀。 發熱1~2天后開始出現皮疹, 通常在手足、臀部, 或出現口腔黏膜皰疹。 有的患兒不發熱, 只表現為手、足、臀部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 大多數患兒在一周以內體溫下降、皮疹消退, 恢復正常。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