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 女兒似乎患上了拖延症, 早晨賴在被窩裡不肯起床, 任憑鬧鐘響了一遍又一遍;刷牙洗臉時磨磨蹭蹭, 總要用掉別人幾倍的時間;作業經常要熬到深夜才能寫完, 害得我在旁一遍遍催促……
為了幫女兒改掉壞習慣, 我跟她談了幾次心, 還幫她制訂了計畫表, 但這一系列的努力卻收效甚微。 看得出, 女兒也為自己的拖延深感困擾, 但卻無能為力。 有時候被我說急了, 她也會奮力反擊:“你和老爸不也喜歡拖拉, 每次總要把事情放在睡前才做, 我這是遺傳了你們的毛病, 改不了了!”
誠如女兒所說,
Advertisiment
不能以身作則的父母很難給孩子帶來正面的影響, 這大約也是女兒“屢教不改”的內在原因之一。 所以在跟先生溝通之後, 我們決定來一次全家總動員, 一起向“拖延君”宣戰。
要避免拖延, 首先就要切斷“干擾源”。 我們全家人都有個習慣, 那就是放學或者下班後吃吃零食, 玩一會兒手機或者平板, 這樣一來, 一兩個小時就在不知不覺中消磨掉了。
Advertisiment
此外, 我還買了三個不同顏色的筆記本, 每人分發一本。 每天回家後的第一時間, 我會要求大家, 花5分鐘時間把自己當晚要做的事記錄下來, 然後制定簡單的計畫並互相監督完成情況。 之前女兒也曾在我的建議下做過計畫表, 但總是難以按步驟做事, 但有了督促和陪伴, 她一下變得充滿興致。
我還發現, 女兒寫作業之所以慢騰騰是因為她喜歡左顧右盼,
Advertisiment
除此之外, 我還啟用了便簽管理法則, 動員大家把最重要的、需要優先處理的事情寫在色彩鮮豔的便利貼上, 然後貼在最顯眼的地方, 完成後就把便簽撕去。
Advertisiment
無規矩不成方圓, 要保證新制度的嚴格執行, 還需要一定的懲罰措施。 跟女兒商議後, 我們決定每週評選出表現最差的一個人, 由其承擔週末的大部分家務。 很不幸, 第一周表現最差的人居然是我自己, 某日我恰巧接了好友的一個電話, 因為一些不太好的消息影響了心情, 因此一整晚都在發呆, 沒有完成當天的任務。 於是, 我週六放棄了外出購物的計畫, 在家忙碌了一整天。 第二周, 女兒表現得非常不理想, 週末時, 儘管她再三強調自己作業多怕寫不完, 我還是堅決要求她獨力承擔倒垃圾、洗衣服和拖地等工作。 有了這次教訓, 女兒的自覺性有了明顯提升。
不知不覺間, 全家人已經習慣了全新的時間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