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學會走路, 是件讓人興奮又驕傲的事。 可是, 對他走路的姿勢, 卻不敢恭維。 內八字、O型腿、跌跌撞撞。 。 。 。 。 。 這些只是暫時現象, 還是確實存在問題呢?
寶寶從開始學習走路, 到完全掌握走路技巧, 平平穩穩的上路, 要經過一段時間。 有的甚至從十幾個月一直練習到2歲左右, 才能擺脫摔跤的困擾。 學習走路和學習說話相似, 要給寶寶一個適應的過程, 爸爸媽媽不要心急。 這個過程中, 他可能出現種種問題, 要細心觀察寶寶走路時的細節, 幫他解決這些問題。
總是跌跌撞撞
“會走已經有一個半月了, 可他為什麼還總是跌跌撞撞的?”大多數媽媽在寶寶剛學會走路時,
Advertisiment
這個時期的孩子會經常摔跤,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他的肌肉還不是很結實, 需要慢慢適應走路帶來的負擔和壓力。 二是寶寶的平衡能力還在鍛煉過程種, 控制平衡能力的內耳還需要一段時間的“鍛煉”和“成長”。 不過, 到了2歲左右時, 如果在平坦小路上走路, 他還跌跌撞撞, 除非他是有意這樣做, 否則就要帶他去看醫生了。 如果醫生沒有發現神經方面的毛病, 他可能會建議你去看骨科方面醫生,
Advertisiment
走路時“內八字”
寶寶走路時兩腳朝內, 就像螃蟹的大夾子!在剛學會走的孩子中, 這種走路姿勢很常見。 在最初的幾年中, 寶寶走路時, 頭往前探, 為了保持平衡, 他的雙腳會很自然的朝內。 大約3歲左右, 當他的大腿和小腿肌肉更結實後, 這種走路的姿勢就會改變。
如果他的雙腳一直朝內, 而且你覺得這種走路姿勢實在不雅, 你可以在他坐在地上玩的時候, 注意讓他盤著腿坐, 而不要讓他叉著腿。 或者給他買硬幫的鞋, 用不了一年的時間, 你就可以糾正他走路的姿勢。
遺傳是造成內八字足最常見的原因。 有內八字足的父母, 常常寶寶也會有內八字足。 這種遺傳而來的內八足適特足左右對稱,
Advertisiment
“平”足
這是生理問題, 因為1歲以前的寶寶幾乎都是“平”足。 首先, 寶寶的骨頭和關節仍然很有彈性, 所以當他們站立時就會平足;同時, 寶寶腳底堆積的脂肪也會使足弓變得不明顯。
寶寶需要在走路的過程中, 磨練他的腳底的肌肉, 練出弧形。 95%的孩子在5歲前, 腳底會自然出現弧度。 通過蹬三輪或兩輪小軲轆童車, 孩子腳底弧度會更快地形成。 如果你覺得孩子走路難看,
Advertisiment
走路叉著腿
寶寶走路時, 雙腿叉開, 好像經過馬術訓練的西部牛仔。 所以很多媽媽會懷疑寶寶是不是O型腿。 如果寶寶在2歲前, 走路時的雙腿像個括弧, 你不必太擔憂。 因為寶寶此時骨骼和肌肉都在慢慢發育過程中, 叉著腿走路能幫寶寶承擔更多的壓力, 到了2歲以後這種習慣會自動消失, 恢復正常。 然而, 如果寶寶一直這樣, 可能表明有缺鈣和維生素的跡象, 就需要治療了。
在某些情況下, 還可以給孩子的雙腿打上石膏,
Advertisiment
夾著大腿走路
走路時雙腿呈現X型, 一般在不願意走路(走不了長路, 稍走點路就嚷嚷著要抱)、不好動的孩子中較為常見。 有些人不友好地稱之為“大屁股綜合征”。 有時, 這種姿勢是缺少肌肉負重鍛煉造成的。 一般只要進行一點鍛煉, 甚至在8歲左右做一點體操訓練, 就能把這種不雅的走路姿勢糾正過來。 但是要注意, 如果寶寶的這種姿勢嚴重影響他的走路, 讓他出現“內八字”, 還經常摔跤, 就需要帶他到醫院檢查。另外,和O型腿相似,檢查時要先確定寶寶是不是缺鈣或其他維生素。
腳尖走路
對剛學站立和走路的寶寶來說,這種姿勢很常見,它只是學走路中的一個過度階段。寶寶的腳趾和手指一樣,是神經比較發達的地方,所以在神經系統沒有發育完全的時候,他喜歡用腳趾觸地。不過,一旦掌握了走路的技巧,這種姿勢就會自動消失。如果寶寶明顯不會雙腳平放站立,腳尖走路總是摔倒,或者在2歲以後還有這種姿勢走路,就要儘快帶他到醫院檢查。
5種不正常情況,需要馬上去醫院檢查。
* 浮趾:寶寶的腳拇趾前翹,站立或走路時不能接觸地面,或者內移、外移。
* 馬蹄內翻足:通常是先天性馬蹄內翻足,屬於畸形足,一般具有3個特徵:前足內收、全足內翻與下垂,一般在出生後不久即可發現。
* 跛行:排除受外傷的情況,寶寶經常因為肌肉或骨頭疼痛而跛行,或者是雙腿不齊,由於脊髓的異常伴隨著身體一側肌力減弱,某一長骨或先天的或是出生後短—些。
* 脛骨內旋:單看足部的外形很正常,可是走起路來, 腳就往內撇,嚴重一點,還經常會絆倒自己。檢查起來,可以發現小腿有內旋的 情形。
* 剪刀步:學會走路後,雙腿僵硬,兩腳向內交叉,膝部靠近似剪刀樣、行走步態小而慢,常用足尖踏地走路,像跳芭蕾舞。
為寶寶選適合的鞋:
有時候寶寶走路姿勢不雅,可能是因為鞋子沒有選對。一雙合適的鞋不僅讓寶寶感到舒服,對學習走路,掌握好的姿勢也很重要。
* 量好寶寶的腳長和腳寬,這樣在買鞋時就可以“心中有數”。
* 鞋的前面必須有空間讓寶寶的腳趾自由扭動。要確保寶寶的腳尖和鞋頭有一指的距離。
* 要買底可以彎動的鞋子(媽媽用兩個手指就可以彎動),但是鞋根周圍的部分要不易彎曲。
* 不要買塑膠涼鞋,夏天,這種涼鞋容易變形、傳熱。可買柔軟的皮革制鞋、棉布制鞋。
* 涼鞋後面必須要有帶子,這樣寶寶走起路來鞋子才會跟腳。
就需要帶他到醫院檢查。另外,和O型腿相似,檢查時要先確定寶寶是不是缺鈣或其他維生素。腳尖走路
對剛學站立和走路的寶寶來說,這種姿勢很常見,它只是學走路中的一個過度階段。寶寶的腳趾和手指一樣,是神經比較發達的地方,所以在神經系統沒有發育完全的時候,他喜歡用腳趾觸地。不過,一旦掌握了走路的技巧,這種姿勢就會自動消失。如果寶寶明顯不會雙腳平放站立,腳尖走路總是摔倒,或者在2歲以後還有這種姿勢走路,就要儘快帶他到醫院檢查。
5種不正常情況,需要馬上去醫院檢查。
* 浮趾:寶寶的腳拇趾前翹,站立或走路時不能接觸地面,或者內移、外移。
* 馬蹄內翻足:通常是先天性馬蹄內翻足,屬於畸形足,一般具有3個特徵:前足內收、全足內翻與下垂,一般在出生後不久即可發現。
* 跛行:排除受外傷的情況,寶寶經常因為肌肉或骨頭疼痛而跛行,或者是雙腿不齊,由於脊髓的異常伴隨著身體一側肌力減弱,某一長骨或先天的或是出生後短—些。
* 脛骨內旋:單看足部的外形很正常,可是走起路來, 腳就往內撇,嚴重一點,還經常會絆倒自己。檢查起來,可以發現小腿有內旋的 情形。
* 剪刀步:學會走路後,雙腿僵硬,兩腳向內交叉,膝部靠近似剪刀樣、行走步態小而慢,常用足尖踏地走路,像跳芭蕾舞。
為寶寶選適合的鞋:
有時候寶寶走路姿勢不雅,可能是因為鞋子沒有選對。一雙合適的鞋不僅讓寶寶感到舒服,對學習走路,掌握好的姿勢也很重要。
* 量好寶寶的腳長和腳寬,這樣在買鞋時就可以“心中有數”。
* 鞋的前面必須有空間讓寶寶的腳趾自由扭動。要確保寶寶的腳尖和鞋頭有一指的距離。
* 要買底可以彎動的鞋子(媽媽用兩個手指就可以彎動),但是鞋根周圍的部分要不易彎曲。
* 不要買塑膠涼鞋,夏天,這種涼鞋容易變形、傳熱。可買柔軟的皮革制鞋、棉布制鞋。
* 涼鞋後面必須要有帶子,這樣寶寶走起路來鞋子才會跟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