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幫寶寶走出怕生的心理

孩子最早識別母親和陌生人是在3個月大小。 當被陌生人抱起或陌生人走近時會出現懼怕、逃避或大哭。 這是一種本能應激行為, 但環境刺激可減少孩子的怕生狀況。 如果孩子怕生現象很明顯, 父母就需有意識地帶孩子多出門, 多接觸陌生面孔, 見過的人多了, 就不會再怕陌生人了。 如果打算請保姆照料孩子, 在孩子4個月時比較合適, 可減少熟悉時間。 如果沒有早期的教育, 到孩子8個月時這種怕生心理會更明顯。 這與孩子依戀心理發展有關, 也說明孩子需要在依戀的基礎上建立更複雜的情感,

Advertisiment
一般短時間內可自然消失。

在孩子怕生期間, 家長應認識到不能強迫孩子與陌生人接近, 否則會引起孩子的大哭大鬧、焦慮。 加劇對陌生人的恐懼, 不要在陌生人面前隨便離開孩子, 否則會引起孩子的不安;也不能因怕孩子哭鬧。 而讓孩子躲避陌生人, 否則怕生心理會持續較長時間, 影響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應循序漸進, 多接觸外面的世界。 以減輕孩子的怕生心理。

寶寶怕生, 爸爸媽媽就要多注意、多鼓勵、多調教, 讓寶寶漸漸走出怕生的心理。

對客人怕生

如果家裡來了寶寶不熟悉的客人, 不要將寶寶立刻介紹給客人, 不然會造成寶寶心理上的壓力和不安全感, 他會因為緊張和害怕出現哭鬧。 媽媽應把寶寶抱在懷裡,

Advertisiment
先讓大人們交談, 讓寶寶有一段時間的觀察和熟悉, 漸漸地他的恐懼心理消退後, 寶寶就會高興地和客人交往。 如果寶寶出現了又哭又鬧的行為, 就要立即抱他離遠一些, 過一會兒再讓寶寶接近客人。

過分依戀爸爸媽媽

伴隨著怕生的行為, 寶寶還會出現對爸爸媽媽的過分依戀。 這時期爸爸媽媽要儘量陪伴寶寶, 不要長期離開自己的寶寶, 在對爸爸媽媽依戀的基礎上, 寶寶會漸漸建立起對環境的信任感, 發展起更複雜的社會性情感、性格和能力, 鞏固早期建立的親子關係。

寶寶怕生的程度和持續時間的長短與教養方式有關, 如果平時爸爸媽媽能經常帶寶寶出去接觸外界, 多和陌生人交往, 經常給他擺弄新奇的玩具,

Advertisiment
那麼怕生的程度就會輕一些, 持續的時間也會短些。

對環境怕生

寶寶除了怕生人, 還會出現對新環境的懼怕, 這時候爸爸媽媽也要注意, 不要讓寶寶獨自一人處在新環境裡, 要陪伴他直到他熟悉以後再離開, 讓他對新環境有一個適應和習慣的過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