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建立母親權威受孩子尊重

她們的做法讓我很擔憂, 我覺得這種社會風氣勢必會導致親子關係中出現越來越多的問題。

讓我來舉一個典型的情境作為例子。 有的母親常會要求孩子完成一個簡單的指令, 比如 “坐到沙發上去, 不要再亂跑了”“撿起掉在地上的東西”等等。 母親如何向孩子發出這些指令呢?一開始母親通常會這樣說:“請坐到沙發上來。 ”發出這個指令的時候, 母親是溫柔和藹的, 她希望以這樣的態度讓孩子服從她的指令。

而孩子卻並不買帳, 他們並不坐到沙發上去, 也就相當於無聲地拒絕了母親的指令。

母親把剛才的指令重複了一遍,

Advertisiment
孩子卻仍不就範。

於是, 母親只好繼續重複這個指令。 慢慢地, 氣氛發生了顯著的改變。 母親的聲音不再和藹可親, 母親的表情不再笑容可掬。

有的母親提高了聲調;有的母親板起了面孔;有的母親甚至不惜使用武力, 乾脆把孩子按進沙發裡, 強迫孩子服從命令。 最後, 孩子終於就範了, 但最初溫柔愉快的氣氛也早已經蕩然無存, 有時甚至還發生了一些相當不愉快的插曲。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在上面的情形裡, 母親既想讓孩子服從命令, 而同時又希望孩子能快樂地服從命令。

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我再說一遍:母親希望孩子能快樂地服從她的命令。

你覺得這可能嗎?所謂 “服從”, 就是讓孩子違背自己的意願,

Advertisiment
放棄自身的意見, 去做母親要他們做的事情, 而不是去做他們自己想做的事情。 你要求孩子服從你指令的同時, 居然還要求他們為此感到開心?這不是強人所難嘛。

在上面的這個情境裡, 一開始母親的語氣是沒有權威性的, 她們不僅好聲好氣, 甚至還用上 “請”這個字眼。 母親的語氣是試探性的, 母親的面部表情是小心翼翼的, 母親的態度既不嚴厲也不堅決。 在這一幕開始的時候, 母親的心理活動是:我不希望孩子因為這個指令而不開心。

從媽媽的聲音和表情裡, 孩子立刻知道媽媽對這個指令並無自信。 因此, 孩子意識到, 現在不是媽媽說了算, 而是自己說了算, 所以他拒不服從指令, 以試探母親的底線。 孩子這種對著幹的行為很快就把母親逼急了。

Advertisiment
她對孩子感到生氣, 覺得自己的指令失敗了,

於是, 母親的情緒急劇惡化, 惡言相向, 肢體衝突也就隨之發生。

最可怕的地方在於, 對於孩子的這種反應, 母親們看不到絲毫改善的前景。 如果四五歲的孩子就已經這麼不聽話, 未來的15 年到底要怎麼度過呢?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避免這些痛苦的情境。 你是想開開心心地陪伴孩子長大, 還是想每天無休無止地這樣跟孩子糾纏?親子間的互動完全可以更加平和愉快。 為此, 你要先退一步, 看看上面這種錯誤的互動方式到底錯在哪裡。

顯而易見, 如果孩子很小的時候就不聽父母的話, 孩子長大以後只會變得更糟, 因為孩子從小就養成了不尊重父母的壞習慣。

Advertisiment
而沒有尊重的親子關係, 絕不可能是好的親子關係。

曾經有一位母親來找我諮詢。 這位元媽媽當場向我演示了她面臨的困難。 這位媽媽叫女兒坐到她旁邊來, 4 歲的女兒卻置若罔聞, 一點兒也不聽媽媽的。 從孩子的反應裡我立刻看出, 這個孩子早已經習慣了凡事自己說了算, 媽媽說什麼只當耳邊風。 要訓練這個孩子, 就像馴服一匹烈馬一樣, 必須讓她吃點苦頭。 於是我告訴孩子的媽媽, 我們必須立刻著手訓練孩子, 把控制權從孩子手中搶回媽媽手裡。 這個過程不會是個輕鬆愉快的過程。

首先, 我叫這個小女孩坐到她媽媽旁邊去。 我事先向孩子的母親解釋道, 如果孩子不服從命令, 我就要讓孩子去牆角罰站。

Advertisiment
小女孩果然不聽我的, 於是我立即抓住她的手, 把她帶到牆角站著。 我告訴孩子的母親, 孩子現在要罰站4 分鐘 (孩子幾歲, 就罰站幾分鐘)。

小女孩立刻大聲尖叫起來, 我和孩子的媽媽不得不輪流到牆角“值班”, 阻止孩子跑開。

在接下來的45 分鐘裡, 這個孩子大哭大鬧, 堅決不肯在牆角罰站。 倘若那時有人從門外經過, 大概會以為我們正在裡面痛打這個孩子, 其實我們只是在訓練這個孩子服從命令而已。

我們沒有對孩子大喊大叫, 也沒有訓斥她。

我們只是公事公辦。

我知道, 這是一個比賽耐力的時候。 只有堅持到底, 等孩子先放棄反抗, 才能馴服這個失控的小孩。

最終, 孩子放棄了抵抗, 乖乖在牆角罰站了4 分鐘。 罰站結束後,我蹲下身對孩子說:“你服從了命令,我為你感到驕傲。我知道你從現在開始,會乖乖聽媽媽的話了。”

小女孩滿臉鼻涕眼淚地走向我,用她的小胳膊抱住我的脖子,一頭紮進了我的懷裡。

你覺得很奇怪嗎?小女孩並沒有恨我、排斥我。相反,孩子的表現說明她終於覺得安全了。 對這個小孩來說,終於有個比她強、比她有權威的成人角色出現了。現在,她終於可以放開控制權,安心地做個小孩子了。

這個小女孩再也沒有抗拒過我的命令,她的母親也就這樣走上了教育孩子的正軌。雖然遲了點兒,但好在這個小女孩最終還是學會了服從父母的命令。

當然,不是每個父母都必須像我這樣 “窮凶極惡”,關鍵是,一定要在孩子面前建立起權威。你可以是和風細雨的,可以不用發號施令,但一定要清楚明白地向孩子傳達你的指令,讓孩子明白,你要他們服從你。你的面部表情要和語言一致,要讓孩子知道你的命令是嚴肅認真的。千萬不能嘴上命令孩子,臉上卻是在請求孩子。

除了面部表情,你還可以用你的語氣來建立權威,你的語氣必須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明白這是一個嚴肅認真的命令。

父母建立權威的另一個要點是,態度要前後一致,千萬不能朝令夕改。只有父母拿出這種態度,孩子才會覺得父母的意圖是明確而堅定的。孩子會覺得父母有能力作出正確的判斷,也會覺得父母關心自己成長和學習的環境。孩子還會意識到,父母處事的原則是,只做正確的事情,而不是怎麼方便、怎麼容易就怎麼來。有原則的父母不會濫用自己的權威,而是把權威作為教育孩子的一個重要工具。

對於這樣有權威而不濫用的父母,孩子會感到尊重和敬仰,因為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自信,也會慢慢明白父母這樣做的原因和原則。即使孩子不喜歡父母作出的某項決定,這種尊重和敬仰也不會因此而消失。

但是,很多母親卻向我表示了這樣的擔憂:我用這種方式讓孩子服從命令,孩子會不會因此不喜歡我?

對此我的回答是:不會。孩子會面對這種現實,也會慢慢理解父母的用意。孩子非但不會因此對媽媽懷恨在心,還會覺得更有安全感。

《聖經》的啟示

凡使這信我的一個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沉在深海裡。

~ 馬太福音18 ∶6~

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饑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

~ 腓立比書4 ∶12~

上帝把育兒的巨大責任交給了母親。母親的責任之一,就是教給孩子怎樣過上正直而滿足的生活。我們需要教給孩子正確的原則,也要教孩子尊重自己和他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說什麼話很重要,但說話的方式也同樣重要。最重要的是,孩子會觀察父母待人接物的方式,或以父母為榜樣選擇他們的人生道路。幸福的生活,是知足常樂,是有一顆充滿愛和尊重的心。 請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1. 長久的幸福和短暫的快樂有什麼不同?

2. 你如何表達對孩子的尊重?孩子如何表達對你的尊重?

3. 你上次真正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是多久以前的事了?結果如何呢?

4. 下次你對孩子說話時,請注意聽聽自己的聲音。你的語氣如何?你說話的方式是充滿尊重的嗎?

5. 你在本章中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你打算如何把它付諸實踐呢?

罰站結束後,我蹲下身對孩子說:“你服從了命令,我為你感到驕傲。我知道你從現在開始,會乖乖聽媽媽的話了。”

小女孩滿臉鼻涕眼淚地走向我,用她的小胳膊抱住我的脖子,一頭紮進了我的懷裡。

你覺得很奇怪嗎?小女孩並沒有恨我、排斥我。相反,孩子的表現說明她終於覺得安全了。 對這個小孩來說,終於有個比她強、比她有權威的成人角色出現了。現在,她終於可以放開控制權,安心地做個小孩子了。

這個小女孩再也沒有抗拒過我的命令,她的母親也就這樣走上了教育孩子的正軌。雖然遲了點兒,但好在這個小女孩最終還是學會了服從父母的命令。

當然,不是每個父母都必須像我這樣 “窮凶極惡”,關鍵是,一定要在孩子面前建立起權威。你可以是和風細雨的,可以不用發號施令,但一定要清楚明白地向孩子傳達你的指令,讓孩子明白,你要他們服從你。你的面部表情要和語言一致,要讓孩子知道你的命令是嚴肅認真的。千萬不能嘴上命令孩子,臉上卻是在請求孩子。

除了面部表情,你還可以用你的語氣來建立權威,你的語氣必須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明白這是一個嚴肅認真的命令。

父母建立權威的另一個要點是,態度要前後一致,千萬不能朝令夕改。只有父母拿出這種態度,孩子才會覺得父母的意圖是明確而堅定的。孩子會覺得父母有能力作出正確的判斷,也會覺得父母關心自己成長和學習的環境。孩子還會意識到,父母處事的原則是,只做正確的事情,而不是怎麼方便、怎麼容易就怎麼來。有原則的父母不會濫用自己的權威,而是把權威作為教育孩子的一個重要工具。

對於這樣有權威而不濫用的父母,孩子會感到尊重和敬仰,因為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自信,也會慢慢明白父母這樣做的原因和原則。即使孩子不喜歡父母作出的某項決定,這種尊重和敬仰也不會因此而消失。

但是,很多母親卻向我表示了這樣的擔憂:我用這種方式讓孩子服從命令,孩子會不會因此不喜歡我?

對此我的回答是:不會。孩子會面對這種現實,也會慢慢理解父母的用意。孩子非但不會因此對媽媽懷恨在心,還會覺得更有安全感。

《聖經》的啟示

凡使這信我的一個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沉在深海裡。

~ 馬太福音18 ∶6~

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饑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

~ 腓立比書4 ∶12~

上帝把育兒的巨大責任交給了母親。母親的責任之一,就是教給孩子怎樣過上正直而滿足的生活。我們需要教給孩子正確的原則,也要教孩子尊重自己和他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說什麼話很重要,但說話的方式也同樣重要。最重要的是,孩子會觀察父母待人接物的方式,或以父母為榜樣選擇他們的人生道路。幸福的生活,是知足常樂,是有一顆充滿愛和尊重的心。 請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1. 長久的幸福和短暫的快樂有什麼不同?

2. 你如何表達對孩子的尊重?孩子如何表達對你的尊重?

3. 你上次真正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是多久以前的事了?結果如何呢?

4. 下次你對孩子說話時,請注意聽聽自己的聲音。你的語氣如何?你說話的方式是充滿尊重的嗎?

5. 你在本章中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你打算如何把它付諸實踐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