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親子間溫暖的情感關係

2017-12-20 1780

孩子哭泣的原因大都是因為心裡不舒服, 所以, 爸爸媽媽在看到孩子哭泣以後, 一定要好好尋找孩子為什麼哭泣, 然後對症下藥, 這樣才能夠給予孩子適當的幫助。 這就是爸爸媽媽的體諒, 而孩子的體諒也就是從這些事情中開始出現的。

在爸爸媽媽和孩子溫暖的情感關係之中, 孩子會慢慢萌生體諒之心, 同時這對於孩子以後的人際關係發展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幫助他建立起溫暖的親子關係, 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關鍵的。

體諒和意欲的不同之處就在於, 意欲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出現,

Advertisiment
但是體諒之心並不是每個小朋友都具有的。 一般來說, 孩子年紀越小, 就越容易只顧著自己。 因此, 對於孩子來說, 體諒或許只是一個小嫩芽而已。

要是孩子能夠在爸爸媽媽的體諒中長大的話, 那麼孩子在三歲以後, 遇到小朋友在哭, 他可能也會哭出來, 看到別的人笑, 他也會笑出來, 這就代表著孩子懂得體諒是什麼, 我們也把它叫做共感性。 到了6歲左右, 如果別人遇到了什麼困難, 他也會主動去幫助他們。

遇到這樣樂於助人的孩子, 我們只要去關注一下孩子的成長史就會發現, 爸爸媽媽從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會開始注意體察其情緒, 同時給予孩子相應的體諒。

孩子的體諒之心是慢慢出現的, 所以爸爸媽媽太過於著急也是沒有用的,

Advertisiment
雖然在爸爸媽媽的著急要求下, 孩子也會出現體諒的行為, 但是這並不是出自孩子內心, 只是為了獲得爸爸媽媽的表揚罷了,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 “假體諒”。  

接下來大家來看看“認生”——這個與體諒的成長也是有著相應的關係的。  

認生的意思就是遇到一些不認識的人, 孩子會因為害怕而緊緊地拽著爸爸媽媽不放, 這就說明爸爸媽媽在孩子心中是能夠給予他們安全感的。

當孩子出現認生時, 爸爸媽媽其實可以放心, 因為孩子怕生的話就代表著爸爸媽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能夠體察他的情緒, 能夠諒解孩子。 和爸爸媽媽之間已經建立起感情的嬰兒, 在差不多六七個月的時候就會出現認生的情況。

Advertisiment

要是孩子七個月後還有認生現象, 那可能說明爸爸媽媽和寶寶之間沒有很好的感情紐帶。 所以, 爸爸媽媽就要多給予孩子撫觸, 增加彼此間的感情聯繫。

在這個時候, 很關鍵的一個事情就是媽媽能不能感受到撫觸的快樂。 如果僅僅把它當做一個任務來做的話, 孩子是不會覺得快樂的, 這樣自然也建立不起母子間情感上的紐帶。  

爸爸媽媽的體諒孩子的方式是:設身處地地站在孩子的立場上, 來考慮孩子的心情。  

孩子的需求一般有這兩種:一個是對物質和金錢上的要求;二是想要得到爸爸媽媽的情感。 物質方面的滿足要適可而止, 而自己的愛, 那麼就要多多地給予孩子。

孩子在1歲~3歲的時候會一直向爸爸媽媽撒嬌,

Advertisiment
在孩子覺得不安的時候, 孩子會希望爸爸媽媽抱一下, 整個人累了, 也會想要媽媽的懷抱, 有時候晚上還會鑽進媽媽的被窩, 這可能是因為孩子做了一些噩夢。  

安定的情緒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 如果孩子想要撫觸的話, 媽媽一定要滿足孩子。 這樣完全滿足孩子也不會讓孩子變得很嬌氣, 因為, 被充分接受撒嬌的孩子情緒安定, 也會更加獨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