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泛的課外閱讀是孩子認識世界的一個重要途徑, 同時又是補充課堂學習不足、豐富課餘生活的不可缺少的管道。 家庭教育應以引導孩子課外閱讀為己任。
小學生的課外閱讀主要有三種類型:
1.消遣型。 為了在緊張的學習之餘放鬆一下, 除此無其他目的, 其閱讀方式以流覽作隨便翻閱為主。 閱讀武俠小說等, 一般均屬此類。
2.求知型。 為了瞭解某一方面知識而有目標、有物件地閱讀某些書刊, 它可以專題閱讀, 也可廣泛涉獵。 其閱讀方式為細讀, 甚至還要做點摘錄。
3.理解型。 為了掌握讀物的內容以備他用,
Advertisiment
家長把課外讀物介紹給孩子, 不要使用指令性語言, 而要講究“引導”。 “引導”包括兩層含義:①用適合孩子心理特點的方法引發他們的閱讀願望。 ②有序地指導孩子逐步學會讀書方法。 下面就簡單介紹幾種具體方法。
1.引讀。 教育家赫爾巴特說:“興趣就是主動性。 ”家長先給孩子講半個故事或一個開頭, 留下懸念, 好奇心會驅動孩子對讀物產生興趣, 產生主動閱讀的行為。 當孩子讀完全書或一部分時, 家長與之問答、討論, 以保持興趣。
2.講述。 孩子讀完後, 讓他複述, 既可鞏固內容的記憶, 又訓練了思維和口語表達。 進而根據年齡特點, 讓他們由淺人深地作出有關內容的、形式的、道德的評價,
Advertisiment
3.摘錄。 中年級以上的孩子應備一本課外摘抄簿, 把好詞佳句, 名言警句摘要記下, 定期分類, 經常翻閱。
4.應用。 摘下的材料分三步應用:先“強迫應用”, 不管用對用錯都用於自己的作文;再“反復嘗試”, 在成功與失敗中體會自己的應用是否正確;最後“歸於自己”, 經過多次應用, 能將這些材料溶化在自己的知識結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