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引導寶寶做情緒主人?

生活之中難免會時不時的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 左右著我們的情緒和心情……大人們在遇見挫折的時候時而沮喪、時而抑鬱, 小孩子也不例外。 或許是因為今天他最親密的小夥伴和別人玩了回家向你“告狀”一番;或許是剛剛回家的路上媽媽不同意他去踩積水便又哭又鬧;又或許他最心愛的玩具弄壞了好難過……
和我們大人一樣, 寶寶們也需要正常的情緒發洩, 但由於他們還小, 控制力較弱, 容易讓情緒左右了自己。 所以, 家長們要想讓寶寶的情緒理智化點, 得讓他學會控制, 學會調節。 可能大家會覺得這未免也太難了,

Advertisiment
畢竟想讓寶寶學會自我調節談何容易。 其實, 這裡說的調節不是像大人一樣強制控制, 而是讓寶寶能夠和家人表述自己的主觀感受, 並想辦法控制自己的主觀情感, 更多的是讓大人能及時瞭解寶寶的當情狀況。 也許對成人來說這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對於年幼的小孩子, 還需得靠爸爸媽媽的不斷引導才行。 那到底該用什麼方式來説明寶寶調節情緒呢?

Advertisiment

一、耐心聽寶寶說

寶寶鬧情緒時, 要是自家寶寶還沒學會說話的, 這時候父母可以用愛☆禁☆撫、擁抱或者常用的安慰語的方式來讓寶寶釋放情緒。 當寶寶懂得說話了或懂得簡單的日用語的, 可以用交流緩解。 讓寶寶把不開心的事說給媽媽或爸爸聽, 從而調節情緒。 寶寶鬧情緒時說話可能會磕磕絆絆的, 爸爸媽媽要有耐心聽寶寶把話說完, 不能發火或吼孩子。 聽完後分析寶寶們的行為, 並建議他怎麼採取簡單的應對措施。 在交流的過程中寶寶的消極情緒會得到一定緩解, 久而久之他們也能學會簡單地情緒調節方式。

Advertisiment

二、教育寶寶合理表達情緒

讓寶寶學控制情緒, 不是不讓他們表達情緒, 而是最終要讓寶寶在合理情況下充分表達自己的情緒, 這也是判斷是幼兒心理發育是否健康的標誌之一。 可是, 寶寶畢竟是小孩子, 一般的孩子在表達情緒上都難免會偏頗。 對於這一點, 父母是關鍵, 當自家寶寶發生對家人或其他孩子有衝動的過激行為時(如咬人、砸東西、打人等), 爸爸媽媽一定要意見一致的進行嚴厲批評和制止, 並告誡他。 讓寶寶明白, 即使不開心發洩情緒時, 也是有一定界限的, 特別是發洩情緒的時候不能傷害他人破壞物品。 另外, 也要鼓勵孩子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告訴他們在遇到問題或不開心的時候,

Advertisiment
要冷靜下來, 要講道理, 不能隨便發脾氣。

三、寶寶偶也也需要私聊

每個寶寶都有很傷心的時候, 這時候, 媽媽們可以蹲下來, 輕輕安撫寶寶, 小聲的和他地說:“我知道你現在很傷心或者很生氣, 但是可以和媽媽說說呀!”寶寶鬧情緒時, 用朋友的身份跟寶寶交流的話, 這樣他們的情緒可以在交談中不知不覺的排解。 (重要的是和寶寶談論情緒的話題, 不僅可以和孩子更親近, 也可以幫他更好地控制情緒)

四、家長情緒狀態是榜樣

都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是的, 寶寶們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 如果有的父母在家裡經常是肆無忌憚無忌憚地在寶寶面前用吵架、吼鬧、摔東西、家庭暴力等方式來發洩情緒,
Advertisiment
那麼寶寶的大腦裡將長期對這些畫面留下深刻記憶, 還沒等他們長大, 很快就會有樣學樣。 因為他會覺得, 這是父母預設的情緒發洩方式。 總之啥也不說了, 爸爸媽媽們的情緒調節方式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寶寶未來的情緒調節方式的成形, 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做個好榜樣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