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彌補給孩子帶來的缺失

從小我一直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他們對我很好。 上中學後, 因為學校太遠, 住回了家裡。 但是, 爸爸媽媽好像總是對我不滿意, 不是指責我依賴性強, 就是批評我學習不自覺, 奶奶就從來不這樣說我, 他們還說是奶奶把我慣壞了。 我覺得他們根本不喜歡我, 以工作忙, 沒時間照顧我為藉口。 我還是想回到奶奶身邊。 初一 小勇

寫給孩子:

孩子都喜歡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你好像和別人的感覺不一樣, 長時間沒有和父母生活, 有些不習慣吧。 如果你問問班上的同學, 會發現有一些同學和你有著相似的童年生活經歷。

Advertisiment
爺爺奶奶用他們自己認為最好的方式撫育你, 父母也同樣如此。 仔細想想, 你會發現父母在生活上對你的關心同樣是細緻入微的。 同時看來更希望你能有獨立生活的能力。 作為父母他們明白對你的成長要直接承擔責任。 撫育兒女, 不僅要撫養, 還要教育。 也許正是以往很長時間沒能和你在一起生活, 感到對你的成長沒能盡到應有的責任, 所以難免有了一些急切的心情, 帶著這樣的情緒, 和你交流時可能會比較急躁, 在你聽起來就成了一味的指責和批評。 你需要多和父母交流, 互相增進瞭解, 這樣才能逐步消除彼此的誤解。

寫給父母:

在孩子的童年時期一家人沒能生活在一起, 孩子與父母的感情會產生一定程度的疏遠。

Advertisiment
採用簡單急躁的方式, 急於行使教育孩子的權利, 會因為孩子的不理解造成誤會, 甚至會產生衝突。 此時最重要的也許不是幫孩子矯正父母認為的不良行為習慣, 而是在親子間建立親密關係, 設法增進互相的理解和認同, 彌補共同生活的缺失。 有了這些, 才能很好地彼此接納。

不要急於去做些什麼, 給彼此一些時間, 此時最好的方式是帶著欣賞的眼光看待和評價孩子, 孩子從父母這裡得到認可, 會對家長產生更多的親密感。 父母也能夠更客觀正確地看待孩子, 更多地認同孩子。 隨意將孩子的不良習慣歸咎于老人, 很可能會傷害到孩子對爺爺奶奶的感情。 即便老人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些什麼不妥,

Advertisiment
也不適宜在孩子面前隨意評判, 畢竟老人的角色和心態與父母是不同的, 不能夠苛求老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