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寶寶生長發育速度最快的季節, 身體對鈣質的需求也相應增加。 爸媽們如果經常聽到寶寶在喊腿痛, 卻又不是因為疾病或受傷的原因, 那就很有可能是由於生長發育加速引起的生長痛, 這時候就需要給孩子補鈣了。 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除了在飲食上添加含鈣量高的食品外, 還可以積極帶寶寶曬太陽, 或者是為寶寶準備一些補鈣的營養品哦。
1、為什麼寶寶需要補鈣?嬰兒出生後, 從母體內帶來的鈣會慢慢減少。 0-5個月的寶寶若有足夠的母乳餵養或配方奶粉餵養, 鈣的充分吸收基本可滿足生長發育的需求,
Advertisiment
缺鈣的寶寶容易出現腿軟、抽筋、齲齒、多汗、易感冒、雞胸、精力不集中、容易疲勞、腰酸背痛、牙齒發育畸形、生長疼、肌肉鬆弛無力、易過敏等症狀。 爸媽們可帶寶寶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測, 然後再根據醫生的建議適當為寶寶補充鈣質。
2、如何從外觀上快速挑選補鈣產品?說到自己購買補鈣產品, 許多媽媽都覺得心裡挺沒底的。 市面上的兒童補鈣產品眾多, 有滴劑、沖劑(顆粒型、粉狀型)、片劑, 不同劑型的補鈣產品吸收速度、效果和服用便利性都不同。 到底媽媽們要如何第一時間找到自己所需的產品呢?
Advertisiment
答案就是看寶寶的年齡!在成分相同的情況下, 1歲以下的寶寶優先選擇滴劑型的, 因為滴劑容易吞咽且相對好吸收, 更適合於腸胃功能較弱的寶寶服用。 而對於媽媽而言, 滴劑分量好控制, 即開即喂, 十分便利。
沖劑型可分為可溶性沖劑和混懸性沖劑, 適用的年齡段較廣, 可以很輕鬆地控制劑量或是在外出旅行時隨身攜帶。 而片劑鈣片則更適合於3歲以上的寶寶, 這時的寶寶咀嚼能力比較完善, 玩心較重, 寶寶不願意乖乖坐著喝鈣沖劑, 只有略帶甜味的鈣片才能贏得他們的心咯。
3、如何從成分上精准挑選補鈣產品?對於一些精益求精的媽媽們來說, 在確定了鈣劑的基本形態後, 還可以仔細閱讀鈣劑的說明,
Advertisiment
比如說, 碳酸鈣、磷酸氫鈣、氯化鈣和氧化鈣等都屬於無機鈣。 無機鈣的鈣源穩定安全、含鈣量高, 但溶解性較差, 對腸胃刺激比較大, 吸收效果也略遜於有機鈣, 不太適合嬰幼兒服用。
而有機鈣(如葡萄糖酸鈣、乳酸鈣和檸檬酸鈣等)雖然吸收效果較好, 且不會有殘留物, 但由於鈣含量較低, 比較難以滿足年齡較大的孩子。
有機酸鈣劑則是第三代鈣劑, 繼承了前兩代的優點, 常見成分為氨基酸螯合鈣、L-蘇糖酸鈣、甘氨酸鈣、L-天門冬氨酸鈣、L-乳酸鈣等, 吸收利用率較高。
Advertisiment
經過上面的兩步, 各位媽媽們是否已經對如何給寶寶挑選鈣片心裡有數了呢?且慢, 小編這裡還有些秘而不宣的補鈣獨門秘笈要傳授於你。
第一條:鈣劑最好單獨服用
媽媽們在給寶寶補充營養素的時候千萬別貪多, 補鈣和補磷、鋅、鎂、鐵等最好不要同時進行, 期間至少得相隔4個小時以上。
磷的攝入量過多, 就會與鈣結成不溶于水的磷酸鈣排出體外, 導致鈣的流失;鋅與鈣都是陽離子, 被消化吸收時會互相干擾, 降低彼此吸收率;鈣和鎂都是二價離子, 在人體內的吸收會產生競爭作用;鐵對胃有一定刺激性,
Advertisiment
第二條:不要在吃完植物性食物後補鈣
給寶寶補充鈣劑, 最好是在吃奶後30分鐘左右, 不要將其與牛奶、豆漿、果汁、菜汁、米湯同服, 會降低鈣的吸收率。 不要在孩子吃完植物性的食物後補鈣, 因為這些食物中含草酸, 不利於鈣的吸收。
寶寶生長發育3彎曲脊椎承受人全身的重量。 在坐下和行走時, 為保持身體平衡, 脊柱會自然呈現3個彎曲。
第1個彎曲
1歲以前, 是寶寶脊柱發展最迅速的時期。 新生兒的脊柱非常柔軟, 幾乎完全是直的。 從出生後第3個月起, 寶寶開始出現抬頭等動作, 從而使肌肉得到強化, 脊柱也開始形成第1個彎曲—頸椎前凸。
因此, 抱3個月大寶寶的時候就不必緊緊護著他的頭部了!但在彎曲尚未完全形成前, 家長一定要為寶寶做好完整的支撐,以免發生意外。
第2個彎曲
寶寶6個月時,脊柱將形成第2個彎曲—胸椎後凸。此時,寶寶可以不用任何支撐就能單獨坐著。
需要提醒家長的是,6個月以前的寶寶,如果沒有良好的支撐,不要讓他單獨坐。因為這時寶寶的胸椎可能還沒有完全強化,強迫寶寶提前形成彎曲,容易讓寶寶養成前傾的習慣,日後還會造成駝背,影響寶寶的儀態。
第3個彎曲
1歲前後,寶寶學習走路時,脊柱形成第3個彎曲—腰椎前凸。
小兒生長發育遵循一定的規律。所謂"6個月會坐"、"9個月會爬"、"12個月會走",是與小兒的骨骼、肌肉發育情況密切相關的。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這一階段過早地讓孩子學走路,由於其下肢、腰背部的骨骼、肌肉發育尚不完善,無法有效支撐其身體的重量,容易形成"x"型、或"o"型腿,嚴重的甚至會造成疲勞性骨折。
另外,雖然寶寶在1歲以內就會出現這3個彎曲,但一直要到六七歲時,孩子的脊柱彎曲才會徹底固定下來。所以,家長一定要結合身體發育的不同階段為寶寶安排合適的運動,千萬不能揠苗助長。
家長一定要為寶寶做好完整的支撐,以免發生意外。第2個彎曲
寶寶6個月時,脊柱將形成第2個彎曲—胸椎後凸。此時,寶寶可以不用任何支撐就能單獨坐著。
需要提醒家長的是,6個月以前的寶寶,如果沒有良好的支撐,不要讓他單獨坐。因為這時寶寶的胸椎可能還沒有完全強化,強迫寶寶提前形成彎曲,容易讓寶寶養成前傾的習慣,日後還會造成駝背,影響寶寶的儀態。
第3個彎曲
1歲前後,寶寶學習走路時,脊柱形成第3個彎曲—腰椎前凸。
小兒生長發育遵循一定的規律。所謂"6個月會坐"、"9個月會爬"、"12個月會走",是與小兒的骨骼、肌肉發育情況密切相關的。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這一階段過早地讓孩子學走路,由於其下肢、腰背部的骨骼、肌肉發育尚不完善,無法有效支撐其身體的重量,容易形成"x"型、或"o"型腿,嚴重的甚至會造成疲勞性骨折。
另外,雖然寶寶在1歲以內就會出現這3個彎曲,但一直要到六七歲時,孩子的脊柱彎曲才會徹底固定下來。所以,家長一定要結合身體發育的不同階段為寶寶安排合適的運動,千萬不能揠苗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