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應對孩子誠懇認錯,屢教不改

常聽家長說, 我們家孩子真的是“認錯快, 犯錯更快!”、“講的時候好像很明事理, 也覺得自己錯了, 可一轉身就忘了!照犯!”面對孩子“誠懇認錯, 屢教不改”的行為, 該怎麼辦呢?

每次聽到家長說這類的問題, 我的腦海裡就想起“匹諾曹”那滑稽的樣子, 就想起孩子們“認錯”時可愛的模樣, 製造“錯誤”時俏皮的身影!就忍俊不禁, 不禁啞然失笑!有時讓諮詢的家長看著我, 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一臉迷惑~~~

我們還是要一起先來調整好自己面對此類問題的心態(請大聲地讀出來):一、“孩子的錯誤”是我認為的標準, 或許孩子並未認識到什麼是錯誤!二、當我把孩子的體驗和嘗試看成是“犯錯”時,

Advertisiment
我抹殺了孩子的創造力, 也無法瞭解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三、我要關注的是如何引導寶貝, 而不是他的“錯誤”上。

然後我們來解讀“誠懇認錯, 屢教不改”這種的行為背後的心理反應, 在嬰幼兒大腦發育關鍵期的進程中, 在2.5~6歲這個階段是處於發展的過程, 孩子從2.5歲開始把“我”與世界分開, 我們知道在這之前他們是不知道“我”是誰?也沒有“你我”的概念的, 他們一開口就是:“這是寶寶的”、“寶寶要吃!”用的人稱代詞都是自己的名字, 而2.5歲以後, 他們開始用“我”來取代自己的名字, 什麼都是“我”的, “我要!”“我來!”這個時候, 他們便開始逐漸脫離以“寶寶”為中心, 開始喜歡走進人群,

Advertisiment
對結交朋友和群體活動有明顯的傾向, 雖然, 在群體中還是自己玩自己的, 但跟以前的只“喜歡”自己一個人玩, 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

這段時間, 他們也開始關注禮儀和禮節之類的事情, 對與人接觸十分敏感, 比如願意為成人做事——拿鞋、幫助掃地、抹桌子、搬椅子給大人坐、為大人倒水等等, 都是表現出的敏感行為。 而建立是非觀念也是他們喜歡體驗的事情, 他們是通過不斷地嘗試——“這樣是對還是錯呢?大人是什麼反應?為什麼?我再試試!”來建立和明確對生活規範、日常禮節的行為準則的。

說到這, 我想大家一定會有所釋懷!所以, 請把我們的焦點放在如何把握住這個上!放在如何在這個關鍵期為孩子建立良好的行為品質上!在這裡我邀請大家看一段視頻:

Advertisiment

看完以後, 請您用心地回答這三個問題:1、小波錯了嗎?2、當小波把手弄髒時, 旁白說了一句什麼話?3、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呢?

我們靜心細想孩子真的“錯”了嗎?“錯”在哪了呢?而當我們用我們看待“錯誤”的標準在限制孩子的行為時, 限制的是他的思想、思維啊!

當孩子不斷重複地"犯錯”時, 他的大腦在為我們傳遞什麼資訊, 需要我們去參悟呢?1、或許是需要我們的關注?(可能沒有比製造出錯誤來吸引大人來到我身邊, 更見效的辦法了!)2、他想瞭解什麼?他在探索什麼?

所以, 我真誠地邀請你去聆聽孩子, 聆聽他行為背後的心聲, 蹲下來去聆聽這天使帶給我們的最美妙地旋律!

然後, 使用正確地方法去引導。

Advertisiment

一、廣播法。 我想你一定知道廣播員這個角色要做的事情和職責範圍, 把看到的和聽到的, 用語言如實地播報出來。 “哦!水杯倒了!”“啊哦, 摔跤了!”

二、不恥下問法。 當孩子製造出混亂時, 請不要瞎演繹、判斷, 請蹲下來去瞭解:“寶貝在做什麼呢?想怎麼做呢?”

三、正向引導, 正面鼓勵。 請用把你的語言往正確地方向來指引寶貝, 並及時鼓勵。 “寶寶, 請把水杯放在桌子上!或遞給我!”(大多數家長第一反應是:不要碰倒水杯!結果, 恭喜你答對了!寶貝真的把水杯碰翻了!)

還有, 要提醒大家的是:方法是參考資料, 請根據各自家庭環境、寶貝的個性差異來調整並靈活運用, 別生搬硬套地往孩子身上硬套。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