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如何應對愛討價還價的孩子?

養生之道網導讀:

如何應對愛討價還價的孩子?文/許小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孩子突然學會和父母講條件了。 比如你讓她去拿個手機, 她總是提出各

Advertisiment

如何應對愛討價還價的孩子?

文/許小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孩子突然學會和父母講條件了。 比如你讓她去拿個手機, 她總是提出各種交換條件。 比如她會說:“我拿完手機能不能給我買一根棒棒糖呢?”家長可能會覺得孩子想吃棒棒糖嘛, 可以, 爸爸答應你。 可是就是這種事後的”好處“讓孩子以為只要自己幫爸爸媽媽做事, 就理所應當的得到”好處“。

日常生活中, 我們經常會聽到很多家長對孩子這樣說:“寶貝, 你把電視關掉媽媽就帶你出去玩。 ”“寶貝該吃飯了, 吃好飯咱們在看電視。 ”“寶貝快唱首歌給姥姥聽, 等會要不要吃蘋果啊?”正是因為家長不斷的和孩子講條件, 所以導致不管是吃飯, 或是睡覺,

Advertisiment
學習都愛講條件。 對於這樣的問題, 家長一定要加以重視, 發現問題得及早解決, 否則日後孩子提的要求會越來越高, 家長會更苦惱更難教育。

早上小溫馨起得很早, 跑到大房間來找我說:“媽媽, 我能不能看會電視啊, 我想看朵拉?”困得迷迷糊糊的我說:“不要了吧, 哪有大清早就要看電視的啊?”小溫馨立刻不滿意的說:“不要嘛, 我要看。 ”大王一下子被吵醒說道:“不可以, 堅決不允許看電視。 ”這下小溫馨哭了, 站在床邊委屈的大哭起來。

哭了一會兒她突然要噓噓了, 跑到身邊告訴我:“媽媽我要噓噓了。 ”我說:“那你趕緊去廁所呢,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小溫馨開始討價還價的說:“那我上完廁所能看電視嗎?”我搖了搖頭, 對她說:“寶貝啊,

Advertisiment
上廁所是你自己的事情, 你現在第一時間要做的應該先去廁所, 好嗎?”我選擇不直接拒絕她, 準備等她上完廁所再引導下。

趁她上廁所的時候, 我和大王互相交流了下。 大王表示我不該那麼軟弱, 該拒絕就拒絕, 不能給她任何念想。 我知道小溫馨的性格, 如果當時我表現出堅定的態度來, 她肯定站在那邊只顧著哭, 不會主動跑廁所去。 任何事情都要根據孩子的性格來引導, 太強硬孩子未必願意接受。

小溫馨上完廁所回來了, 又和我提要看電視的事情。 她說就看十分鐘, 我搖頭。 她說那就一分鐘, 好嗎?我沒有和她討價還價, 把她抱上床我們倆面對面坐著。 她以為我會同意, 微笑的對我說:“媽媽, 我們去開電視好不好?”說完還準備拉著我走。

Advertisiment
當我告訴她, 媽媽不會去開電視的, 早上看電視對眼睛不好。 何況爸爸媽媽還沒有起床, 現在是睡覺時間。 說完這些話之後小溫馨很傷心的哭了, 我沒有繼續安撫, 此刻和她說任何話都不會願意聽, 我也選擇讓她自己冷靜一下。

孩子和我們之間的這種討價還價計畫每天都在上演, 一件很小的事情, 可孩子卻習慣和我們討價還價。 我要看電視, 看十分鐘, 看五分鐘。 昨天晚上小溫馨吃飯的時候也是要看電視, 為了讓她好好吃飯, 我對她說:“只要你把飯吃完, 我們等會就可以看會電視。 ”想起小溫馨早上要上廁所的事情, 她原以為只要自己上完廁所, 媽媽應該就會同意給她看會電視。 上完廁所回來小溫馨興高采烈的拉著我的手給她開電視,

Advertisiment
可這一次我沒有選擇妥協, 而是拒絕了她的要求留她一個人自己哭一會。

五分鐘過後, 她很快就恢復了心情。 沒有繼續再要求看電視, 而是玩起了她的新玩具, 很認真的搭著積木。 這下我終於明白孩子為什麼喜歡愛討價還價了, 有時是父母的策略和方法有問題。 孩子提出條件她並不一定要實現, 也許只是試探一下我們的底線, 但如果我們沒有原則性的妥協, 那孩子會更難糾纏。 所以, 面對孩子和大人之間的“討價還價”父母該如何應對呢?

1.孩子提出條件時, 父母不要妥協。

對於孩子提出的條件, 父母不要立刻給予滿足。 大王經常跟我說, 每次他帶小溫馨出去玩的時候小溫馨就很安分, 從來不會哭鬧。因為在孩子心裡她知道,爸爸是絕對不會妥協的人。和媽媽出來的時候,我也會沒有原則性的答應她的要求。想吃棒棒糖,好,媽媽買一根,就吃一根哦。想吃霜淇淋,好,吃一個就好。時間一長,小溫馨一出來就會纏著我要棒棒糖,要霜淇淋。如果我不答應,她就會又哭又鬧。早上她要看電視,看我和大王都沒同意,又跑到姥姥那邊去做功夫。姥姥很聰明,直接拒絕道:“爸爸媽媽是為你好,小孩子要少看電視,哪有大早上就要看電視的小孩子啊!”小溫馨看姥姥那邊也沒戲,自己就乖乖的去玩玩具了。很多時候為什麼我們會陷入和哈子討價還價的窘境裡,最大的問題就是因為我們的不守原則。對待孩子提出的條件,我們要選擇不接招,不妥協,越是容易讓步,孩子越是得寸進尺。

2.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不和孩子講條件。

現在很多父母都習慣性的和孩子說:“不好好吃飯就不許看電視。”這樣的話對孩子的影響其實很大,因為父母是孩子的影子,他們會模仿我們的口吻去說話,去做事。有的父母還會說:“你只有聽話,我才會滿足你的要求。”如果一開始就和孩子講條件,那麼孩子日後也會愛上討價還價。比如有一次小溫馨嘗試和我講條件說:“媽媽,我可以先吃一根棒棒糖然後在吃飯嗎?”我沒有答應,直接拒絕了她:“吃飯是你自己的事情,如果你不吃想餓著,那隨便你,但現在要吃棒棒糖媽媽肯定不會允許,只有好好吃飯才能長身體,知道嗎?”因為沒有由著她的要求來,當時還和我生氣呢。但有些原則性的問題父母堅決不能妥協,也不能和孩子講條件說:你吃完飯媽媽再給你拿棒棒糖。說這樣的話其實也給孩子提出額外的承諾,為孩子提供討價還價的找了藉口。

3.當孩子提出要求,父母態度要一致。

育兒這條路,家長都不是聖人,誰也不能確保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但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父母的態度一定要保持一致。否則起了衝突,反而對孩子的成長不利。當孩子提出要求時,父母都要有明確的要求。有一次去逛商場,小溫馨突然跑到人家餐廳裡的遊樂園裡玩。人家已經明確只有在此就餐的客人才可以玩,但我們並沒有。當時大王在外面坐著,我跑到廳內去喊她出來。可看她進去了,想著如果強制性的抱出來肯定又要大哭大鬧的了。於是就順了她,讓她玩了會。可誰知我這一妥協最後她都不肯走了。大王怪我怎麼那麼沒有原則,我們都沒有統一的態度,那麼孩子任性的行為自然愈演愈烈。我想,如果在小溫馨進去的時候就制定好規則,那麼她也會知道有些行為並不是自己想怎樣就怎樣的。

4.多點精神鼓勵,少點物質獎勵

經常在辦公室裡聽到一些家長對孩子說:“只要你考試考100分,媽媽暑假就帶你出國玩。”“只要你今天晚上好好寫作業,爸爸就給你買你想要的玩具。”“只要你完成媽媽交代的事情,週末帶你去動物園玩。”我們幾乎都是圍繞著物質鼓勵進行的,而孩子從中會學到什麼呢?他對於學習並不是發自內心的喜歡,而是被迫的去學,去看書,去考試。因為他只有這樣做,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好處”。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在孩子幼小的時候你可以給他買玩具,出國玩,那等他懂事了,長大了要求越多,條件越多,那你又該如何收場?我曾經寫過一篇《對孩子 少點物質獎勵多點精神鼓勵》,不要總拿物質去刺激孩子,多給孩子一些精神鼓勵吧,一個眼神,一個擁抱,一句肯定的話都能激發孩子內心的無限潛能。

從來不會哭鬧。因為在孩子心裡她知道,爸爸是絕對不會妥協的人。和媽媽出來的時候,我也會沒有原則性的答應她的要求。想吃棒棒糖,好,媽媽買一根,就吃一根哦。想吃霜淇淋,好,吃一個就好。時間一長,小溫馨一出來就會纏著我要棒棒糖,要霜淇淋。如果我不答應,她就會又哭又鬧。早上她要看電視,看我和大王都沒同意,又跑到姥姥那邊去做功夫。姥姥很聰明,直接拒絕道:“爸爸媽媽是為你好,小孩子要少看電視,哪有大早上就要看電視的小孩子啊!”小溫馨看姥姥那邊也沒戲,自己就乖乖的去玩玩具了。很多時候為什麼我們會陷入和哈子討價還價的窘境裡,最大的問題就是因為我們的不守原則。對待孩子提出的條件,我們要選擇不接招,不妥協,越是容易讓步,孩子越是得寸進尺。

2.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不和孩子講條件。

現在很多父母都習慣性的和孩子說:“不好好吃飯就不許看電視。”這樣的話對孩子的影響其實很大,因為父母是孩子的影子,他們會模仿我們的口吻去說話,去做事。有的父母還會說:“你只有聽話,我才會滿足你的要求。”如果一開始就和孩子講條件,那麼孩子日後也會愛上討價還價。比如有一次小溫馨嘗試和我講條件說:“媽媽,我可以先吃一根棒棒糖然後在吃飯嗎?”我沒有答應,直接拒絕了她:“吃飯是你自己的事情,如果你不吃想餓著,那隨便你,但現在要吃棒棒糖媽媽肯定不會允許,只有好好吃飯才能長身體,知道嗎?”因為沒有由著她的要求來,當時還和我生氣呢。但有些原則性的問題父母堅決不能妥協,也不能和孩子講條件說:你吃完飯媽媽再給你拿棒棒糖。說這樣的話其實也給孩子提出額外的承諾,為孩子提供討價還價的找了藉口。

3.當孩子提出要求,父母態度要一致。

育兒這條路,家長都不是聖人,誰也不能確保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但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父母的態度一定要保持一致。否則起了衝突,反而對孩子的成長不利。當孩子提出要求時,父母都要有明確的要求。有一次去逛商場,小溫馨突然跑到人家餐廳裡的遊樂園裡玩。人家已經明確只有在此就餐的客人才可以玩,但我們並沒有。當時大王在外面坐著,我跑到廳內去喊她出來。可看她進去了,想著如果強制性的抱出來肯定又要大哭大鬧的了。於是就順了她,讓她玩了會。可誰知我這一妥協最後她都不肯走了。大王怪我怎麼那麼沒有原則,我們都沒有統一的態度,那麼孩子任性的行為自然愈演愈烈。我想,如果在小溫馨進去的時候就制定好規則,那麼她也會知道有些行為並不是自己想怎樣就怎樣的。

4.多點精神鼓勵,少點物質獎勵

經常在辦公室裡聽到一些家長對孩子說:“只要你考試考100分,媽媽暑假就帶你出國玩。”“只要你今天晚上好好寫作業,爸爸就給你買你想要的玩具。”“只要你完成媽媽交代的事情,週末帶你去動物園玩。”我們幾乎都是圍繞著物質鼓勵進行的,而孩子從中會學到什麼呢?他對於學習並不是發自內心的喜歡,而是被迫的去學,去看書,去考試。因為他只有這樣做,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好處”。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在孩子幼小的時候你可以給他買玩具,出國玩,那等他懂事了,長大了要求越多,條件越多,那你又該如何收場?我曾經寫過一篇《對孩子 少點物質獎勵多點精神鼓勵》,不要總拿物質去刺激孩子,多給孩子一些精神鼓勵吧,一個眼神,一個擁抱,一句肯定的話都能激發孩子內心的無限潛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