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消化不良_應對消化不良的方法

養生之道網導讀:

消化不良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脹、早飽、噯氣、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 長期的消化不良會影響到我們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 那你知道如何如何應對消化不良嗎?下面就由小編告訴你如何如何應對消化不良吧!

Advertisiment

一、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

1、進食後胃底容受舒張發生障礙, 胃竇十二指腸運動協調紊亂及內臟高敏等因素與FD發病有關。

2、心理、環境及社會因素可影響、加重FD患者的臨床表現。

二、消化不良的表現

1、早飽是指進食後不久即有飽感, 以致攝入食物明顯減少。

2、上腹脹多發生於餐後, 或呈持續性進餐後加重。

3、早飽和上腹脹常伴有噯氣。 噁心、嘔吐並不常見, 往往發生在胃排空明顯延遲的患者, 嘔吐多為當餐胃內容物。

4、不少患者同時伴有失眠、焦慮、抑鬱、頭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狀。 這些症狀在部分患者中與“恐癌”心理有關。

Advertisiment

5、在病程中症狀也可發生變化, 起病多緩慢, 經年累月, 持續性或反復發作, 不少患者有飲食, 精神等誘發因素。

三、如何應對消化不良

1、外感風寒內傷食積

症狀特點:食欲不振, 噁心嘔吐, 腹痛泄瀉, 伴發熱惡寒, 頭身疼痛。

可選用中成藥:午時茶顆粒。

2、食積不化

症狀特點:食積停滯, 脘腹脹滿, 噯腐厭食。

可選用中成藥:大山楂丸, 加味保和丸。

3、外感暑濕內傷生冷

症狀特點:夏令宿食不化, 胸悶厭食, 腹痛泄瀉, 噁心嘔吐, 伴惡寒發熱, 頭痛。

可選用中成藥:六合定中丸。

4、濕阻氣滯

症狀特點:納呆噯氣, 胸隔痞悶, 脘腹脹痛, 噁心嘔吐, 舌苔膩。

可選用中成藥:木香順氣丸。

5、脾虛氣滯

症狀特點:食欲不振, 不知饑飽, 脘腹痞滿脹悶, 大便溏薄。

可選用中成藥:香砂枳術丸。

Advertisiment

6、脾胃不和

症狀特點:飲食不化, 胃脘疼痛, 胃酸偏多。

可選用中成藥:胃得安片。

7、脾胃氣虛

症狀特點:食少便溏, 胃納不佳, 體倦乏力。

可選用中成藥:參苓白術膠囊。

四、如何遠離消化不良

1、飲食及生活調理

飲食中避免油膩及刺激性食物, 忌食生冷和酸性食物以及咖啡、巧克力、土豆、紅薯等, 戒煙少酒。 避免暴飲暴食及睡前進食過量, 最好是少食多餐。 精神因素是造成消化不良的主要誘因, 因此要特別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心境。

2、按摩

a、推脾土, 推三關。 用左手扶住患者的手。 右手用拇指蘸姜水, 先推脾土(在拇指根部經大魚際處到腕部橫紋處), 然後向上推三關(在前臂橈側, 從腕關節處到曲池穴), 每次推的次數以皮膚發紅為度,

Advertisiment
大約需推200次以上。 兩手交替進行。

b、推背部脊柱兩側。 由上而下, 從第七頸椎起, 下達腰椎, 或用捏脊法。

c、兩手拇指分推兩側季肋部, 再推臍旁兩側。 還可用搓熱的手掌揉臍部。

d、最後用指掐和拇指平推足三裡穴。

3、敷貼

a、將止痛膏貼於兩側小腿“足三裡”穴位, 半天換一次, 連貼兩日。

b、取少量陳年山茶油與滑石粉調成糊狀, 在掌心搓熱後敷於臍部及臍周。 對嬰幼兒腹脹的療效尤佳。

4、食療方法

a、羊肉粥:新鮮精瘦羊肉250克, 切小塊先煮爛, 再合粳米同煮粥, 每日吃2次。 該方能補中益氣, 溫胃止痛, 治脾胃虛弱而致的消化不良、腹部隱痛等。 尤其適用於老年氣虛虧損, 陽氣不足, 惡寒怕冷, 脘腹疼痛。

b、砂仁粥:先用粳米100克煮粥, 砂仁5克研末放入粥中,

Advertisiment
再稍煮即可。 本方具有暖脾胃、通滯氣、散熱止嘔之效, 適用於胃痛、脹滿、嘔吐等症。

c、佛手柑粥:佛手柑20克, 煎湯去渣;粳米100克, 加水適量, 煮粥。 粥成後加冰糖併入佛手湯稍煮即可。 每日食2次。 本方具有清香開胃, 理氣止痛之效, 適用於老年胃弱、消化不良、噯氣、胃痛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