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應對產後常見問題

懷胎十月, 終於生完寶寶, 很多媽媽不禁松了口氣, 但是如果產後護理不當, 新媽媽容易出現產後出血、排尿困難等問題, 身體及心理都遭受著折磨, 那麼該如何應對這些產後問題呢?

坐月子是產後恢復的關鍵時期, 也是改變女人體質的最佳時機, 相反, 如果月子護理不當, 女性則有可能留下終身的病痛。 面對產後最常見的五大問題, 小編為您支招, 讓新媽咪遠離疼痛, 順利度過月子。

一、產後出血

產後出血是分娩期嚴重的併發症之一, 是指寶寶分娩之後的4小時內陰☆禁☆道流血量超過500毫升的症狀。 產後出血的原因包括宮縮乏力、胎盤剝離不全、產道裂傷及凝血功能障礙等。

Advertisiment
產後出血是繼產褥感染和麻醉併發症之後, 第三個產婦死亡最常見的原因, 每年的發生率約占分娩意外總數的2%-3%。

值得注意的是, 大部分產後出血是在分娩後1-2天內, 但也可以遲到產後一個月發生, 這個時候的危險性也因為容易被忽視或誤診而增加。

處理對策:

其實引起產後出血的原因, 大多數是可以避免的。 在新媽咪臨產前, 就應該採取措施預防產後出血, 治療貧血等疾病, 同時, 儘早瞭解自身是否存在羊水過多、多胎妊娠、有無罕見血型等特殊情況, 以便醫生提前做好急救方案, 對可能發生產後出血的問題採取相應的措施。

二、排尿困難

許多新媽咪,

Advertisiment
尤其是初產婦, 在分娩後一段時間內會出現小便困難的現象, 這是因為在胎兒分娩的過程中, 胎兒經過產道會擠壓到產婦的尿道並使之發生一定的角度改變, 使得產後的第一次排尿發生困難, 加上生產過程中膀胱受壓而充血水腫、肌張力的降低以及產後會陰處傷口疼痛等原因, 造成很多產婦在生完孩子後都會有尿瀦留的症狀發生。

處理對策:

預防產後排尿困難, 最好的方法是放鬆精神, 不要過分關注尿意, 在產後6~8小時內主動排尿。 如果不能順利排出尿液, 可在下腹部用熱水袋熱敷或用溫水熏洗外☆禁☆陰部, 也可用滴水聲誘導排尿。 情況嚴重者, 可以在無菌操作下進行導尿, 並將導尿管留置24~48小時, 使膀胱充分休息,

Advertisiment
待其水腫、充血消失後, 張力自然恢復, 即可自行排尿。

三、產褥感染

產褥期是指分娩後, 母體子宮與生理狀態恢復到懷孕前狀況的這段時間, 而產褥感染則是指新媽咪因各種原因受到感染導致的發燒、頭痛、厭食等不適症狀。 產褥感染通常發生在子宮、子宮周圍組織或陰☆禁☆道, 導致新媽咪出現寒戰、頭痛、全身不適和厭食、心率加快、白細胞計數異常、甚至可能引起休克等嚴重後果。

處理對策:

預防新媽咪的產褥感染, 需要全家人的共同照顧。 當新媽咪出現體溫偏高時, 應該檢查心肺和盆腔, 取尿液和陰☆禁☆道分泌物進行細胞檢查, 一旦確認發生感染, 需馬上應用抗生素靜脈滴注, 直到體溫正常後48小時, 才能停止使用抗生素。

Advertisiment

四、產後抑鬱

近年來, 產後抑鬱的病例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新媽咪在生產之後, 由於身體、情緒和行為等都會有較大的變化, 往往會出現憂鬱的症狀, 沒有任何理由地感覺委屈、不滿, 因而常常哭泣的現象。 產後抑鬱是產後憂鬱的升級, 表現為頻繁的哭泣、易怒和疲勞, 以及感到犯罪、焦慮等情緒。

處理對策:

成功升級媽咪, 女性應該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 面對身份、身體上的各種變化。 而產後抑鬱說白了, 就是一種心理上的疾病。 因此, 要根據新媽咪的症狀的表現及嚴重性來進行不同的治療。 一般可選擇治療的方法有抗焦慮或抗抑鬱藥物、預約心理治療等。 如果新媽咪是在母乳餵養, 則應該選擇不會進入乳汁的藥物,

Advertisiment
以免寶寶的生長發育受到影響。

五、產後痔瘡

當新媽咪還在妊娠期的時候, 由於腹中胎兒壓迫直腸, 使得靜脈血液回流不暢, 產生痔核, 於是比常人更容易形成痔瘡。 在分娩期後, 因為腹中變得鬆弛, 在月子裡躺在床上活動減少, 便意很少, 因此糞便在直腸內部停留時間過長而幹結, 形成火糞塊, 排便時容易造成直腸黏膜受到損傷, 引發痔瘡。

處理對策:

為了避免痔瘡帶來的痛苦, 新媽咪可以在飲食方面多吃新鮮果蔬及油類產品, 以保持大便通暢;在大便幹結的時候, 不要過度用力, 避免造成脫肛;情況嚴重者應該請醫生幫助解決, 使用坐浴藥或軟膏治療, 局部用藥或用熱毛巾敷, 待消腫後再揉進脫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