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成為最好的那個自己

隨波逐流的人往往都是迷失了自我的人, 真正成功的人都是堅持做自己的人, 而且做到了“最好的自己”。

因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部電影再次摘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桂冠的李安就是一例。

李安從小就只對戲劇和舞臺感興趣, 17歲的他就曾立志做導演!而今30多年過去, 他還是說:“我只會當導演!”這個堅持夢想、享譽世界的大導演, 在念書時卻是個失敗者, 是父親眼中不爭氣的兒子。

李安當時就讀的中學是臺灣名棱臺南一中, 父親就是這所中學的校長。 家庭書香門第, 李安又是長子, 父親對他期望甚高,

Advertisiment
希望他將來“學而優則仕”。

但李安念書卻不行, 功課非常差, 連續兩次參加高考都名落孫山, 最後才考入臺灣藝術專科學校, 這在當時是被許多人看不上眼、連本科文憑都沒有的專科學校。 父親對李安很失望, 李安的內心也承受著莫大的壓力, 以至於在相當長的時間裡, 他一見父親就轉身逃開。

長時間的受挫和失意, 使李安與人相處時顯得懦弱、含蓄, 但他內心深處卻十分叛逆和執著, 從未停止自己對電影夢的追尋。

從發現自我、確定理想那刻起, 他便開始了和父親傳統價值觀的抗爭, 但親子之間的衝突和依戀十分複雜, 父親雖然百般阻攔兒子的選擇, 卻仍出錢供他讀書(儘管當時留學美國的費用相當昂貴), 多年來一直用行動默默支持兒子。

Advertisiment

在與父親的拉鋸關係中, 李安加深了對家庭、對父權、對自我的認識和理解, 這些思索直接促成了他早期成名作《父親三部曲》的產生。

所以, 李安非常感謝他的父親, 認為是父親成就了他的電影。 我想, 李安的意思其實是感謝父親成就了自己, 使他對人性的認識更深刻, 對自我的教育更堅定, 最終讓他挖掘出一個真實、勇敢、富有藝術天分的自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