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才能成為受孩子歡迎的故事大王呢?

“媽媽, 講個故事吧!”當孩子發出邀請時, 你可千萬不要敷衍了事, 或拱手讓給動畫片和電子遊戲。 講故事可是媽媽與孩子之間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快捷有效的方法, 那麼, 你如何才能成為受孩子歡迎故事大王呢?

向莉 31歲 女兒 3歲

丫丫常常一個人偷偷跑到社區外面去玩, 這讓我非常擔心。 警告了她幾次都無濟於事, 於是, 我就用她最愛的玩具——一隻特大號的泰迪熊為主角, 編了幾個泰迪熊迷路的故事給她聽。 她聽得很認真, 不時被泰迪熊的可笑行為逗得哈哈大笑, 還為泰迪熊笨拙的判斷力生氣。

Advertisiment
“媽媽, 我不會再做這樣的傻事了。 ”妮妮聽了故事後認真地說。 以後, 她果然不再到處亂跑了。

對於孩子而言, 故事的魔力就是大, 能讓最頑皮的孩子俯首貼耳, 讓最膽小的孩子變得勇敢起來。

講故事時, 通過簡單的文字、生動的圖像、肢體語言, 為孩子鋪陳出豐富多變的世界, 讓他恣意倘佯在這段美好的時間, 盡情放大自己的想像空間。 聽故事, 可以培養孩子閱讀的樂趣, 幫助智力與想像力的成長, 還可以讓親子關係更溫馨。 不過, 你要想成為講故事的高手, 一些錦囊妙計可得提前知曉。

投其所好, 選孩子愛聽的故事

你知道講什麼故事孩子才愛聽嗎?要想成為故事大王, 第一步是給孩子挑選合適的故事。 兒童教育專家對此做了一番細緻的調查,

Advertisiment
掌握了孩子的口味。

動物的故事百聽不厭。 給2~3歲的孩子可講一些以動物為主要角色的故事, 故事要短, 形象要生動, 情節不太曲折, 孩子們通常是百聽不厭, 而且你還可以將動物的性格和行動講得與孩子平時的表現串聯起來, 深寓褒貶, 明指是非, 還能起到教育的作用。

孩子熟悉的人和事兒。 孩子熟悉的事物、人物, 這些要素都可以放到既有的繪本或者故事中, 孩子聽起來也會津津有味。 另外, 在日常生活中, 可以把故事和生活緊密結合起來, 自己覺得有趣的新聞報導、趣事軼聞, 都可以結合到某個故事當中。

父母童年的趣聞。 父母小時候怎樣生活, 那時候家裡的房子怎樣, 父母的兄弟姐妹怎樣, 逢年過節又怎樣……發生過哪些有趣的事,

Advertisiment
聽到過什麼有趣的傳聞等等, 這些內容都是孩子最喜歡聽的。

民間經典故事。 當孩子有了一定的想像力後, 就可以講一些流傳很廣的經典神話、童話、民間故事等, 它們之所以經久不衰地流傳, 就是因為孩子們愛聽, 並有很好的寓意。

閱讀延伸:按性格巧選故事

家長對膽小的孩子多講些勇敢者勝利的故事;對自私的孩子講些自私者孤獨的故事。 家長也可以根據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現, 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故事。 如:小貓釣魚能使孩子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 龜兔賽跑能使孩子懂得戒驕戒躁等。

聲情並茂, 戲劇化地講故事

給孩子講故事, 要求語言生動, 表情逼真, 繪聲繪色, 聲情並茂, 才能引起孩子的興趣。

Advertisiment
講故事時, 不妨把個人形象拋到腦後, 想方設法給故事裡的每個角色安排不同的音色, 並巧妙地借助身體語言。 比如講小白兔時, 語言要歡快, 兩手放在頭兩側展示小白兔的兩隻大耳朵, 把小白兔活潑可愛的形象表現出來。 講大灰狼時, 語言粗暴, 臉部要把大灰狼的猙獰面目表現出來。 這就給孩子留下了小白兔和大灰狼一好一壞的深刻印象。 再如, 講悲傷情節時, 聲音低、速度慢;講高興情節時, 聲音大、速度快。

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講故事前, 媽媽先擺擺“噱頭”, 比如可以說:“今天, 媽媽要給你講個非常好聽的故事哦!故事裡有一隻非常可愛的小白兔, 它要跟孩子做朋友呢!”還可以用猜謎形式開頭, 如“頭戴大紅帽,

Advertisiment
身披五彩衣, 夜來它不叫, 清早催人起”。 孩子很快就能猜出是“公雞”, 聽故事的興趣就被激發起來了。

試著聽讀互動。 講故事的過程中, 要和孩子交流各自的感受。 例如:“媽媽最討厭大灰狼了, 你呢?”也可以讓孩子猜猜, 故事書的後一頁即將發生什麼事, 等孩子多想幾個假設之後, 看看猜對了沒有, 再繼續往下講。 也可以在孩子容易產生問題的環節, 留出空當來解惑並與孩子交流。

不要一口氣把故事講完。 講到故事中角色遇到危難等節骨眼上, 不妨“暫且打住”, 讓孩子想想辦法或推想結局, 然後再講。 借此訓練、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思考習慣;還可以先講述孩子熟悉的故事的開頭部分, 然後要求他講出故事的結尾;或者讓孩子講這個故事的開頭, 由你來講結尾。

閱讀延伸:睡前是講故事的最佳時機

建議爸媽選擇在寶寶睡覺前講故事。因為臨睡期,正是大腦神經和小腦神經交替工作的時候,是寶寶一天精神狀態最穩定、最平靜的時候。一篇故事的長度要控制在10分鐘以內。當然,如果寶寶十分融入在情節裡,多講一會兒也不礙事;如果發現寶寶注意力分散,思想不集中了,那就要及時刹車,不要勉強,以免寶寶對聽故事產生厭倦心理。

角色扮演,一家三口“秀”故事

鼓勵孩子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你可以給孩子戴上一個頭飾或拿一件相應的小玩具做道具,他的表演熱情會十分高漲。通過扮演角色,使孩子進一步豐富想像力,通過背誦全部對話,又進一步鍛煉了記憶力。

全家人的互動。爸爸扮演漁夫,媽媽扮演老太婆,孩子扮演金魚。媽媽給孩子講述了《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後,遊戲就可以開始了。通過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不僅孩子能玩得很開心,還能加強全家人之間的感情,而且孩子也能更好地理解故事。

重視爸爸的參與。爸爸給孩子講故事有個有趣的現象,常常別出心裁,不太遵循“原汁原味”的親子閱讀準則,不僅僅會角色扮演,變著嗓音,還會有更豐富的肢體語言。而這樣會讓講故事變得更加生動,對孩子更有吸引力。

閱讀延伸:適合角色扮演的故事推薦

《狐狸福斯和兔子哈斯的故事》:這本書中的每個故事都可以用來和孩子做角色扮演遊戲,可以爸爸媽媽陪孩子來做角色扮演,也可以讓幾個小朋友一起玩,讓孩子在玩中學會如何交朋友。

《大衛,不可以》: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總是遭到無情的壓制,父母該反思了。這本繪本特別適合正處於叛逆期的孩子閱讀,尤其建議媽媽去扮演大衛,孩子去扮演大人,這樣能夠讓孩子在“命令”和“控制”中體驗力量感。

一起編故事,孩子變身故事大王

給孩子講故事並不是培養聽故事迷,而是希望孩子成為講故事的“大王”,並借此讓他得到全面的協調發展。

和孩子一起編故事。可以留個結尾或將故事的結尾作為新故事的延伸,和孩子一同續編故事。讓孩子編故事時,父母要注意到孩子的年齡階段和語言智慧的發展水準,如孩子較小,語言描述上有一定困難,父母則應該協助孩子將故事講下去。

當個稱職的聽眾。當孩子在為你講故事時,無論是多麼老的陳年故事,你都要好像是第一次聽那樣帶著新鮮感,你甚至可以一邊聽一邊好奇地發問。例如孩子在講《小馬過河》時,爸媽在聽到小松鼠被淹死時,故意高聲附和:“不能過河,危險!”在聽到老牛說水淺,很容易過河時,爸媽也可以借機提問:“為什麼小松鼠淹死了,而老牛卻沒事?”這時,也許孩子會很得意地告訴你:“這都不懂,因為小松鼠個子小,老牛個子大啊!”這樣的小互動不僅激發了孩子的興趣,更能讓孩子找到成就感。

閱讀延伸:和孩子一起編故事的禁忌

主題不要太確定。可以由成人講一個開放式的開頭,一般來說,故事的主人公是小動物的話,孩子會非常喜歡。

採用合作的方式。通常小孩子不會講出完整的故事,但是當別人有困難時,孩子是非常樂意幫忙的。所以,裝作忘記內容,吸引孩子來幫忙把故事編下去的方式非常好用。

讓孩子當主角。孩子經常在編故事的過程中把自己當作故事的主角。這很有利於溝通,是我們瞭解孩子、進入孩子的世界的最好機會。

幫媽媽解惑

Q:我家寶寶2歲多了,一個故事聽很多遍了,為什麼他還是百聽不膩呢?

A:每個寶寶都喜歡聽父母講故事。有一個階段,我們會發現寶寶特別喜歡讓父母重複講同一個故事,甚至達到不厭其煩的地步,而且一旦哪一個情節甚至哪一句話與先前講的有所不同,寶寶還會主動糾正你的講法。孩子們不僅喜歡反復聽一個故事,還喜歡反復看一集動畫片。這是為什麼呢?

年幼的寶寶具有隨意想像的能力。當你給他們講故事,尤其是一些他們高度感興趣的故事時,他們會根據你講的故事,來想像故事情節,把故事語言變為生動的故事形象保留在腦子裡。重複聽同一個故事,寶寶就能在重新啟動的故事形象中感受到愉快,增加聽故事的興趣,並檢驗自己的記憶和實現自己的期望。隨著寶寶心理水準的提高、知識面的擴大和語言能力的發展,熱衷於聽同一個故事的現象會逐漸消失。

由你來講結尾。

閱讀延伸:睡前是講故事的最佳時機

建議爸媽選擇在寶寶睡覺前講故事。因為臨睡期,正是大腦神經和小腦神經交替工作的時候,是寶寶一天精神狀態最穩定、最平靜的時候。一篇故事的長度要控制在10分鐘以內。當然,如果寶寶十分融入在情節裡,多講一會兒也不礙事;如果發現寶寶注意力分散,思想不集中了,那就要及時刹車,不要勉強,以免寶寶對聽故事產生厭倦心理。

角色扮演,一家三口“秀”故事

鼓勵孩子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你可以給孩子戴上一個頭飾或拿一件相應的小玩具做道具,他的表演熱情會十分高漲。通過扮演角色,使孩子進一步豐富想像力,通過背誦全部對話,又進一步鍛煉了記憶力。

全家人的互動。爸爸扮演漁夫,媽媽扮演老太婆,孩子扮演金魚。媽媽給孩子講述了《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後,遊戲就可以開始了。通過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不僅孩子能玩得很開心,還能加強全家人之間的感情,而且孩子也能更好地理解故事。

重視爸爸的參與。爸爸給孩子講故事有個有趣的現象,常常別出心裁,不太遵循“原汁原味”的親子閱讀準則,不僅僅會角色扮演,變著嗓音,還會有更豐富的肢體語言。而這樣會讓講故事變得更加生動,對孩子更有吸引力。

閱讀延伸:適合角色扮演的故事推薦

《狐狸福斯和兔子哈斯的故事》:這本書中的每個故事都可以用來和孩子做角色扮演遊戲,可以爸爸媽媽陪孩子來做角色扮演,也可以讓幾個小朋友一起玩,讓孩子在玩中學會如何交朋友。

《大衛,不可以》: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總是遭到無情的壓制,父母該反思了。這本繪本特別適合正處於叛逆期的孩子閱讀,尤其建議媽媽去扮演大衛,孩子去扮演大人,這樣能夠讓孩子在“命令”和“控制”中體驗力量感。

一起編故事,孩子變身故事大王

給孩子講故事並不是培養聽故事迷,而是希望孩子成為講故事的“大王”,並借此讓他得到全面的協調發展。

和孩子一起編故事。可以留個結尾或將故事的結尾作為新故事的延伸,和孩子一同續編故事。讓孩子編故事時,父母要注意到孩子的年齡階段和語言智慧的發展水準,如孩子較小,語言描述上有一定困難,父母則應該協助孩子將故事講下去。

當個稱職的聽眾。當孩子在為你講故事時,無論是多麼老的陳年故事,你都要好像是第一次聽那樣帶著新鮮感,你甚至可以一邊聽一邊好奇地發問。例如孩子在講《小馬過河》時,爸媽在聽到小松鼠被淹死時,故意高聲附和:“不能過河,危險!”在聽到老牛說水淺,很容易過河時,爸媽也可以借機提問:“為什麼小松鼠淹死了,而老牛卻沒事?”這時,也許孩子會很得意地告訴你:“這都不懂,因為小松鼠個子小,老牛個子大啊!”這樣的小互動不僅激發了孩子的興趣,更能讓孩子找到成就感。

閱讀延伸:和孩子一起編故事的禁忌

主題不要太確定。可以由成人講一個開放式的開頭,一般來說,故事的主人公是小動物的話,孩子會非常喜歡。

採用合作的方式。通常小孩子不會講出完整的故事,但是當別人有困難時,孩子是非常樂意幫忙的。所以,裝作忘記內容,吸引孩子來幫忙把故事編下去的方式非常好用。

讓孩子當主角。孩子經常在編故事的過程中把自己當作故事的主角。這很有利於溝通,是我們瞭解孩子、進入孩子的世界的最好機會。

幫媽媽解惑

Q:我家寶寶2歲多了,一個故事聽很多遍了,為什麼他還是百聽不膩呢?

A:每個寶寶都喜歡聽父母講故事。有一個階段,我們會發現寶寶特別喜歡讓父母重複講同一個故事,甚至達到不厭其煩的地步,而且一旦哪一個情節甚至哪一句話與先前講的有所不同,寶寶還會主動糾正你的講法。孩子們不僅喜歡反復聽一個故事,還喜歡反復看一集動畫片。這是為什麼呢?

年幼的寶寶具有隨意想像的能力。當你給他們講故事,尤其是一些他們高度感興趣的故事時,他們會根據你講的故事,來想像故事情節,把故事語言變為生動的故事形象保留在腦子裡。重複聽同一個故事,寶寶就能在重新啟動的故事形象中感受到愉快,增加聽故事的興趣,並檢驗自己的記憶和實現自己的期望。隨著寶寶心理水準的提高、知識面的擴大和語言能力的發展,熱衷於聽同一個故事的現象會逐漸消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