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打造“氣質寶寶”

小寶寶也有氣質, 你相信嗎?沒錯, 心理學家指出,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氣質, 所謂氣質, 科學地來講就是“人對自身體內或體外的各種刺激的反應方式”;通俗地來講就是“個人每天生活在不同情況下的行為表現”。 “氣質是先天的, 沒有好壞之分, 氣質有很大的個體差異, 父母應根據孩子的不同氣質, 採取適當的教育方式, 説明他們更健康地發展。 ”教育專家說。

現象 父母熱衷測評孩子氣質“每天晚上孩子睡覺的時間固定嗎?早上起床時是煩躁不安還是很愉快?和陌生人見面, 是拒絕還是接受?”這是什麼考試題呢?原來是幾位年輕的媽媽正在為孩子做氣質測評。

Advertisiment
在一間早教中心的兒童活動室, 寶寶們正在做遊戲、上課, 幾位媽媽則在老師的指引下做“兒童氣質測評”。

“孩子在3歲以前基本是天然發展, 很少受外界影響, 所以做氣質測評最好在3歲之前, 不需要寶寶參與, 只要家長根據孩子平時的表現來答題就可以。 ”一名工作人員介紹道, 年輕的家長們對孩子教育很重視, 他們想從科學的角度瞭解自己的孩子, 以便“對症下藥”。 一些兒科醫院、育兒網站也有此類的“兒童氣質測評”, 吸引了大量的年輕父母。

測評結果 孩子三大氣質類型孩子氣質主要是從活動量、規律性、趨避性等9個維度來綜合評價的, 最終根據這9個維度測評結果將孩子氣質分為三個類型:

Advertisiment

容易型 這類孩子吃、喝、睡等生理機能有規律, 容易接受新人或事物, 容易適應新環境, 情緒愉快, 反應積極, 易受到成人最大的關懷和喜愛, 這一類孩子約占40%。

困難型 與“容易型”的孩子相反, 這類孩子時常大聲哭鬧, 情緒總是不穩定, 生活缺乏規律, 對新事物和新環境接受很慢, 撫養起來很麻煩, 易使親子關係疏遠, 這一類孩子約占10%。

遲緩型 這類孩子活動水準低, 行為反應強度弱, 情緒消極, 但又不像困難型的孩子那樣總是大聲哭鬧, 他們安靜退縮、逃避新事物。 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 “遲緩型”的孩子會對外界新刺激緩慢發生興趣, 之後逐漸活躍起來。 這一類孩子約占15%。 另外, 還有35%的孩子不能簡單地劃歸到上述任何一種氣質類型中,

Advertisiment
他們往往具有上述兩種或三種氣質類型混合的特點, 屬於“中間型”或“過渡型”。

專家視點 別讓孩子的氣質流失有些年輕父母總是喜歡在心中塑造一個“理想的孩子”, 可是, 當孩子降生之後, 他們發現, 這個鮮活的小生命的一切行為卻與他們想像的相差甚遠, 這就要求父母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了。 如果還是一味堅持自己的意願, 採取強制方式, 硬將自己的孩子往心中的“理想模型”上靠, 可能會導致親子之間對立、逆反, 家長也會產生厭煩、暴躁等負面情緒。

孩子氣質是先天決定的, 從本質上很難改變, 但是受後天環境影響, 還是會略起變化, 作為家長, 可以對氣質偏異的孩子施加影響,

Advertisiment
修去其過剩的部分, 補充其不足之處, 達到健康成長的目的, 但要切忌矯枉過正, 強制讓‘緩慢型’變得靈活, 讓‘難養型’變得易養, 這只會使教育效果越來越差。

心理學家指出,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氣質, 所謂氣質, 科學地來講就是“人對自身體內或體外的各種刺激的反應方式”;通俗地來講就是“個人每天生活在不同情況下的行為表現”。

家長疑問 孩子氣質有好壞之分嗎?

“測試結果顯示, 寶寶屬於‘遲緩型’, 看到這樣的結果我心裡很不舒服, 怎樣才能改變呢?我可不想讓孩子擁有這種不好的氣質。 ”一位家長道出了心中的疑問。

其實, 孩子的氣質是天生的, 沒有好壞之分, 也不容易改變,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根據不同氣質選擇適當的教育方式。

Advertisiment
無論哪種氣質, 都有積極和消極的一面, 有些父母從字面上理解, 以為‘易養型’的孩子比‘難養型’的孩子更有優勢。 但實踐表明, ‘難養型’的孩子也有很多獨特的優勢:比如他們敏感, 所以, 父母能及時瞭解他們的身體狀況, 因此能在疾病早期採取必要的醫療措施。

還有研究表明, “難養型”孩子的學齡前期智力發展比“易養型”孩子更好, 這是因為父母會花更多精力對這類“難纏”孩子進行積極的教育。

另外, “遲緩型”的孩子暫時看起來行動稍微弱些, 但他們長大後遇事更穩重一些。

疑問解答:

選擇適當教育方式

問題一:孩子活動量很大, 老是不安靜, 怎麼辦?

這種孩子天生過分好動, 在由他自己支配的遊戲活動中, 一定是充滿了跑、跳、叫、沖等大幅度行為, 所以當父母與他們一起玩時,就應該做一些文靜的事,如:講故事、搭積木、拼板、下棋、玩撲克、畫圖等,這樣,既能豐富孩子的活動內容,又能無形中控制孩子的過量活動。

問題二:怎樣使缺乏規律性的孩子逐漸有規律?

有些孩子不是醒得很早,就是遲遲不肯起床;不是吃得很少,就是狼吞虎嚥地大吃一頓,令人捉摸不定。面對這種孩子,父母的生活習慣一定要有規律,寧可上了床不能入睡,也要強制他上床;寧可吃飯時吃得很少,也要讓他吃一點,但是方式要靈活點,態度要和善點。

問題三:如何對待適應性很差的孩子?

有些孩子適應性極差,換了新環境就會顯得緊張不安,面對這樣的孩子,就得創造條件逐步過渡。比如不接受新食物,可以每餐吃飯時先放上新食物,讓他天天看到,兩周後在熟悉的基礎上品嘗少量,直到最後完全適應,其他方面以此類推。

問題四:趨避性中,孩子過於“趨”。

屬於比較“趨”的孩子,他們喜歡主動接觸他人,由於喜愛接觸新事物,相對就容易遇到危險,自己卻不知道。家長必須不斷叮嚀、教導他如何分辨危險的人和事。

問題五:如何對待“緩慢型”孩子?

父母要特別注意此類孩子的心理感受,細心瞭解孩子的需要,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這只會增加他的挫折感。耐心等待是最好的辦法。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多給孩子一些外界刺激,激發他的興趣。

所以當父母與他們一起玩時,就應該做一些文靜的事,如:講故事、搭積木、拼板、下棋、玩撲克、畫圖等,這樣,既能豐富孩子的活動內容,又能無形中控制孩子的過量活動。

問題二:怎樣使缺乏規律性的孩子逐漸有規律?

有些孩子不是醒得很早,就是遲遲不肯起床;不是吃得很少,就是狼吞虎嚥地大吃一頓,令人捉摸不定。面對這種孩子,父母的生活習慣一定要有規律,寧可上了床不能入睡,也要強制他上床;寧可吃飯時吃得很少,也要讓他吃一點,但是方式要靈活點,態度要和善點。

問題三:如何對待適應性很差的孩子?

有些孩子適應性極差,換了新環境就會顯得緊張不安,面對這樣的孩子,就得創造條件逐步過渡。比如不接受新食物,可以每餐吃飯時先放上新食物,讓他天天看到,兩周後在熟悉的基礎上品嘗少量,直到最後完全適應,其他方面以此類推。

問題四:趨避性中,孩子過於“趨”。

屬於比較“趨”的孩子,他們喜歡主動接觸他人,由於喜愛接觸新事物,相對就容易遇到危險,自己卻不知道。家長必須不斷叮嚀、教導他如何分辨危險的人和事。

問題五:如何對待“緩慢型”孩子?

父母要特別注意此類孩子的心理感受,細心瞭解孩子的需要,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這只會增加他的挫折感。耐心等待是最好的辦法。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多給孩子一些外界刺激,激發他的興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