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

陶行知說: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 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 就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

暴老師是個急性子, 遇事愛著急。 每當他教小學一年級的時候, 嗓子總是沙啞的, 原因就是對小孩子們喊的。 這一次, 暴老師又教一年級了, 同事們發現暴老師的嗓子竟然沒有沙啞。 有的同事還關心地問:“怎麼, 你的嗓子還沒啞?”

以往暴老師沙啞的大嗓門, 不時像一面破鑼在教室裡、樓道裡迴響。 而現在不但不啞, 偶爾還能高歌一曲。 什麼原因呢?有人問, 暴老師想了想說:“我有十個‘小老師’呢!”

原來, 暴老師從上學期開始,

Advertisiment
改變了原來的管理辦法, 這次他把全班同學分成了十個方塊組, 選出十個小組長.負責本小組的學習。 經過一個學期的磨煉, 小組長們在課堂上基本取代了暴老師的位置。

小學一年級語文學習的主要任務是識字, 識字課的課文簡單明瞭, 以前暴老師都是領著全班孩子讀呀, 記呀, 背呀。 有的課文編得像三字經, 孩子們都是有口無心地唱著來讀。 這時, 暴老師往往會焦急得怒火沖天, 一節課下來, 連吼帶叫, 喉嚨自然受不了, 嗓子怎麼會不啞?

現在, 暴老師把教學要求和步驟製成課件, 用幻燈片打出來, 讓每個小組的組長仔細領會, 老師再手把手地教他們怎麼組織大家。 一個小組長管三四個同學, 這樣分散開來,

Advertisiment
每個孩子都在組長的監督下學習, 想不專心都難!

上課時第一步先讀書, 圈出課文中不懂的生字, 組長帶著大家讀, 一遍、兩遍, 每個孩子都讀得認真, 也不會發生全班讀時為了整齊而唱讀的現象。 因為人少好統一呀。 讀完後, 幾個人互相再教一教不會的字、讀不通順的句子、不理解的詞、有疑問的地方, 實在都不會, 再請教暴老師。

接著, 學生們各自查生字表中的生字, 看看哪個字自己不認識, 不會組詞, 圈出來, 再來同組請教。 十個組長就是十位老師, 他們把識字卡拿出來, 組織同學來玩字卡遊戲。 孩子們都是玩字卡的行家裡手, 有的組在玩爬山的遊戲, 有的組在找朋友, 有的組在抽大獎……偶爾有一兩個思想開小差的, 馬上被他們的小老師拽回來。

Advertisiment
每天認真學習的同學, 就將被小老師選為副組長, 在下一個環節中, 他們可以像組長一樣丟考查別人。

最後一個環節, 生字儲蓄, 就像銀行存款一樣, 一天中認識了多少字, 把它們記下來, 存人各人積分中, 當然, 在每週五的時候, 積分高的同學將獲得暴老師的物質獎勵——一顆糖!

有了這十個熱情高漲的小老師, 暴老師每天的上課就變得悠閒多了, 他甚至有時加入到他們小組的學習中, 為了爭奪一張識字卡片, 把自己也變成了一個可愛的小學生, 在組裡發揮自己“高超的”識字才能呢!

葉聖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為了不教。 ”“新課程標準”也提到, 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得到尊重, 而學生的能力能否得到鍛煉、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尊重,

Advertisiment
是以一定的參與度為標準的, 那就是要看全體學生是否都參與到教學中來, 學生是被動、應付地學習, 還是積極、主動地學習。 暴老師認為這種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 只要組織得法, 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競爭意識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現課堂教學“一言堂”方式的徹底轉變。 同時, 這種學習方法解放了老師, 有助於促進師生間的理解, 使課堂教學充滿了新的生命活力。

育人忠告:

“兵”教“兵”, 實際上就是學生互教, 讓優秀生與後進生搭配在一起, 結成幫扶對子, 開展互幫互學活動。

“兵”教“兵”、“互幫互學”能夠實現學生的共同提高。 學得好、接受得快的學生要想幫助別人, 就必須對知識充分地理解,

Advertisiment
還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識清晰地傳遞給別人, 促進了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 而理解能力稍差, 接受得較慢的學生也能在其他同學的幫助、帶動下迅速得到提高。 由此可見, “兵”教“兵”裡蘊涵著“教學”相長的魅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