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把握寶寶說話的時機

對寶寶的讚揚如何把握度呢?寶寶什麼時候開始說話, 寶寶還不會說話時你是如何與寶寶進行溝通的?看看專有對新手爸媽的建議吧。

把握教寶寶說話的時機

當媽媽與寶寶近距離接近時, 寶寶能在近距離觀察媽媽的動作和行為, 此時要滿足寶寶的求知欲是很重要的。 一般大家都會認為, 寶寶在很小的時候不能說, 不能走, 對寶寶說話可能他也聽不懂,但是這是一個訓練的過程,訓練寶寶觀察能力、注意力和理解力的過程。 媽媽可以在日常的餵養過程中這樣做:看著寶寶的眼睛,對寶寶說有關你和寶寶兩人正在做的事情,與嬰兒一塊做藏貓貓的遊戲。

Advertisiment
自從我女兒出生之後, 我變得非常愛說話, 我會告訴她我正在給她穿什麼衣服, 我們要去哪裡, 我們在路上看到什麼花, 我感覺她並不覺得我嘮叨, 並很享受這種狀態。 當她變得有些煩躁時, 我所做的就是對她說點什麼, 她馬上就會安靜下來。

當然, 所有的寶寶都需要休息時間, 當你注意到寶寶在和你玩耍一會兒後, 把頭扭向一邊或者扭動身體的時候, 可能表明寶寶累了, 需要休息了。 通過觀察寶寶的暗示, 能夠幫助寶寶學習控制生活中的緊張度並把握快樂。

寶寶成長過程中家長應該對其做對應的能力鍛煉, 讓孩子更健康。

如何教寶寶開口說話

使用“媽媽語”

Advertisiment

生活中, 對於呀呀學語的嬰兒, 媽媽(或其他家人)和寶寶說話時, 常常會不自覺地放慢語速、提高聲調並採用誇張的語氣說出或重複說出一些簡短的詞語或句子, 這就是所謂的“媽媽語”。 寶寶非常吃這一套, 因為緩慢的語速、誇張的語氣、高揚的聲調和重複, 是寶寶最容易理解的, 可以使他更好地感受、學習語言。 這不難理解, 想像一下第一次和老外交流, 我們的感受和需要就知道了。

“媽媽語”也更容易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一旦寶寶被吸引, 他就會逐漸地安靜下來, 注視著媽媽, 並通過“咿咿呀呀”的聲音、微笑的表情或其他身體語言來作回應。 這種互動一方面是寶寶語言發育的上好土壤, 一方面也利於增強親子間的情感連結,

Advertisiment
促進親子關係的順利發展, 為寶寶的人際交往打下基礎。

儘早“對話”

不要等寶寶會說話了再和他對話, 盡可能早甚至從一降生就可以和寶寶“對話”了, 當然, 這個對話更多是以非語言進行的, 比如用心地記錄和分辨寶寶哭鬧的類型(餓、困、累、怕等各有各的哭法), 並予以相應的回應和滿足。 當然, 這需要慢慢摸索, 不必期望自己一下子就成為孩子“肚子裡的蛔蟲”, 如果寶寶對你的反應一時不理會, 你可以耐心地等上一會兒或借助於眼神交流、身體接觸等途徑, 使寶寶產生反應。 此外, 隨著寶寶慢慢長大, 寶寶的表達方式日趨豐富, 開始發出各種各樣的咿咿呀呀的聲音, 這時候模仿一下寶寶, 它一定很開心。

只要我們滿懷耐心和愛的關注,

Advertisiment
寶寶就會更自如、更固定的使用不同類型的方式和聲音來傳達不同的需求, 從而和媽媽形成了一個初始的會話模式。 這不僅是語言發展的高起點, 也是孩子心理發育的高起點。

做寶寶的“導遊”

寶寶是這個世界的“新客人”, 即便是對洗澡、吃飯這些最基本的事情寶寶也莫名其妙, 這時候需要我們做好寶寶的“導遊”, 比如用親切的聲音、變化的語調, 跟寶寶講他當前面對的事物和事情。 比如對他說“寶寶在搖小鈴鐺”, “媽媽正給你換尿布呢”等。 當寶寶開始離開媽媽或者正在做的事情, 去看別人, 看別的東西的時候, 我們不要刻板的一定對孩子說我們想說的(如我們正在做的), 而應該追隨孩子的注意力,

Advertisiment
比如“你看到的是叔叔”, “那是一棵大樹”等。 這樣自然、親切的語言“導遊”, 對提高孩子語言能力非常有效, 也很利於孩子的社會化發展。 語言既是思維和溝通的重要工具, 也是智力發展的一個顯著標誌。

成為“朗讀者”

童書推廣人阿甲叢女兒繈褓中開始為她讀書, 結果閱讀成為父女倆特殊的心靈溝通的紐帶;出版人路金波長期堅持給孩子閱讀經典文學、不去給孩子說“襪襪、腳腳”等嬰兒語, 結果女兒兩歲就說出“可是, 我真的不是這樣想的”這樣的複句。 很多優秀家庭的實踐證明, 堅持給孩子朗讀、多給孩子講故事, 從一開始就讓孩子接觸優秀的漢語而不是傳統中的嬰兒語, 寶寶的語言能力可以發展到讓人驚喜的程度。

寶寶的語言發展需要一個過程,家長應該多與寶寶交流,多讓寶寶開口說話,多接觸新鮮事情。

寶寶的語言發展需要一個過程,家長應該多與寶寶交流,多讓寶寶開口說話,多接觸新鮮事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