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把規矩“寫”進孩子心坎裡?

俗話說:“沒有規矩, 不成方圓。 ”家庭教育中, 制定必要的規矩是幫助孩子成長的必要手段。 很多父母常犯的錯誤是, 忽視了規矩的執行性、可行性。 他們以為, 規矩越多, 孩子就越聽話, 越好管教。 可是對孩子來說, 很可能會因為規矩過多而將其拋諸腦後, 更不必說去實行了。 而父母又會因為所制定的規矩沒有執行而責罰孩子;孩子受罰過多, 對責罰漸覺麻木, 因而頻繁犯規;父母便懶得再罰, 孩子勢必藐視一切規則, 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也降低了。 這樣陷入一個不良的迴圈之中。

Advertisiment

父母更應該知道, 給孩子制定規矩, 並不等於“不准這樣”、“不准那樣”, 也不是要限制孩子的自由, 而是要根據生活中的具體情況, 適時告訴孩子哪些事情能做, 哪些事情不能做, 目的是讓孩子心中形成一個明確的是非觀念, 並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孩子成長所需要的規則和標準。

Advertisiment

規矩, 並不一定是看得見的條文, 宣講在口裡, 張貼在牆上, 只有寫在孩子心裡才會真正發揮作用, 為孩子制定規矩其實也需要很高的智慧和技巧。 如果能夠循序漸進, 從幾條簡單但執行性強的規矩開始, 孩子比較容易掌握並遵守, 效果會更好。

1、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

不同年齡的孩子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規矩是不一樣的。 比如, 對八九歲的孩子來說, “不能以大欺小”很容易理解, 也能自覺做到;但對於五六歲的孩子來說, 做起來就較困難。 父母在給孩子制定規矩時, 必須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 尤其是對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 規矩要盡可能地少而具體。

2、因人而異, 注意方法

相同的規矩如果用相同的方法教給不同的孩子,
Advertisiment
其效果大不一樣。 比如, 活潑外向的孩子隨時可以有禮貌地和長輩打招呼, 而內向膽怯的孩子則會躲在爸爸媽媽身後, 遇到這種情況, 很多家長會說:“再不打招呼, 爸爸媽媽不喜歡你了!”其結果當然也不能令人滿意。 其實, 對於內向的孩子, 大人不妨攬過孩子這樣說:“見了爺爺奶奶要打招呼, 要叫。 今天和爺爺還不是很熟, 以後熟悉了自然就會叫了。 ”這樣既不強行要求孩子, 也能讓孩子明白禮貌的規矩。

3、具體問題具體解決

有時候, 父母一時無法讓孩子領悟某種規矩的真正含義, 這時可以利用孩子的興趣, 靈活帶領。 如觀看演出時, 要求孩子遵守紀律。 父母不妨給孩子帶幾本他最喜歡看的漫畫書, 當孩子對臺上的節目失去興趣又無法離開時,
Advertisiment
讓他可以坐在那裡安靜地看書, 這樣既不會破壞秩序, 又不至於讓孩子覺得乏味。

4、規矩清楚, 賞罰分明

如果孩子的不當行為沒有影響他人, 父母可以先不予以理會, 而不當行為停止時, 可以立刻嘉許孩子。 但如果不當行為會影響他人或者造成嚴重後果, 父母應命令孩子立刻停止, 並予以懲罰。

5、父母示範最重要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而又曲折的過程, 有很多規矩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遵守, 有很多規矩需要父母自己親自去示範。 如父母自己每次見到熟人都能夠面帶微笑, 親切地打招呼;在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 把垃圾自覺地扔進垃圾桶……慢慢地, 這些也會變成孩子的自覺行為。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