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對寶寶成長的各種需求時, 如何滿足並不是很大的難題, 難的是如何拒絕寶寶不恰當的需求。 其實, 只要掌握好時機和方法, 即便父母對寶寶說“不”, 也不會只帶來寶寶的哭聲, 一樣能創造良性的親子溝通過程。
說“不”4原則
原則1 態度堅定
當寶寶做出危險動作時, 例如他正在往桌子上爬, 如果你的眼睛仍舊盯著電視, 只是漫不經心地說:“不可以這樣爬!”那麼寶寶就會感覺你不重視這件事, 自然不會遵守你的規範。 此時應該與寶寶面對面, 看著寶寶的眼睛, 用堅定的語氣對他說:“不可以這樣爬, 這樣做很危險!”
Advertisiment
原則2 標準一致
當你禁止寶寶一種舉動之後, 就必須養成習慣, 前後態度要一致。 而且這個規定不是只為寶寶自己而定, 應該是所有家庭成員都要遵守, 父母更要以身作則。
原則3 方式靈活
每個寶寶的氣質都不一樣, 用什麼方式、什麼語氣對寶寶說話, 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這些只有父母或主要照顧者最明白。 因此, 在掌握說“不”的基本原則後, 請根據寶寶的個性和實際情況來靈活調整說“不”的方式!
原則4 表達愛意
在教養孩子時, 適度的堅持不僅不會傷害親子關係, 反而會讓寶寶知道你有能力掌控局面, 這會帶給他安全感。 當寶寶情緒穩定之後, 主動抱抱他, 表達你的愛意, 並清楚地告訴他剛才那樣做的原因,
Advertisiment
說“不”分齡教養法
0~1歲:即時制止
0~1歲寶寶僅僅能聽懂生活中經常出現的詞語, 一般不會以反抗行為來彰顯自我。 當他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做出調皮、不聽話的舉動時, 就要立即制止, 讓他知道哪些行為是被禁止的。
佈置安全的探索環境
“探索”對這個時期的寶寶來說很重要, 如果寶寶一直接收到“不可以”的指令, 反而容易降低探索的興趣。 因此, 不妨在居家環境的安全性上多下功夫, 減少對寶寶說“不”的機會。
採用寶寶能理解的方式
當寶寶真的有不適當行為需要制止時, 要以簡單的語言去慢慢地說, 還可以增加一些肢體動作, 這樣寶寶更容易理解。 例如當寶寶想爬上不穩的椅子時, 媽媽可以告訴他“跌下來會很痛”,
Advertisiment
1~2歲:加強溝通
此時寶寶雖然還不是很會說話, 但是已能大致聽懂大人要傳達的訊息。 在1歲半之後, 寶寶的自主意識開始萌芽, 喜歡以反抗大人的行為來表達自主性。
學會處理情緒
當行為遭到禁止之後, 寶寶通常會表現得更加憤怒。 如果這時父母只是一味安撫, 那就很可能讓寶寶的不滿情緒越來越高漲。 因此, 可以先讓寶寶宣洩一下情緒, 同時告訴他:“等你不哭了, 媽媽才能聽懂你想幹什麼, 我等你。 ”
多多利用故事
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來說, 說故事的教育方式更有效果。 可以說一個寶寶熟悉的故事, 或用故事裡的人物、寶寶身旁的小玩偶來舉例。
Advertisiment
2~4歲:互相討論
在2歲之後, 寶寶就正式邁向幼兒期, 他幾乎能聽懂你說的每件事, 也可以清楚說出自己的感覺, 已具備討論問題的能力。 因此, 與其簡單地說“不”, 不如和寶寶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
共同制定規則
當寶寶有能力表達心中的想法時, 父母可以和他討論生活常規。 一旦寶寶違反規定, 就提醒他之前的約定, 讓他知道那是“不可以”的行為。 請注意, 生活常規一旦制定, 家庭成員就必須共同遵守。
告訴他理由
寶寶在3歲以後開始發展出同理心, 應該讓他瞭解, 他的行為會讓父母感到擔心和難過。 還要讓他知道, 他的行為讓人生氣, 不過父母生氣只是因為他的錯誤行為, 而不是因為他。 用他所能理解的語言和溫柔的語調告訴他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