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真奇怪啊!同樣因婚姻紐帶產生的親情關係, “婆媳關係”和“岳母關係”竟呈現出如此之大的反差, 叫人匪夷所思。 也許, 這就是現實社會的真實寫照, 矛盾和統一構成生活的豐富和前進的動力。
如何拯救緊張的婆媳關係?
某男其母不到五十, 在他即將籌辦婚禮的時候, 原本一向非常通情達理的母親, 突然變的有些情緒暴躁、蠻橫無理, 惹的他兒子不得不延遲婚期, 以調整母親的情緒。 後來, 婚期一經調整, 他母親的情緒立馬好了許多。 經過與其母的溝通, 發現這位母親這輩子的婚姻一直不如意,
Advertisiment
上述的案例, 像我們表達了一個資訊:在兒子戀愛或結婚後, 母親和媳婦上演了一場爭兒子的“心理遊戲”。 母親恐懼自己的位置被兒媳婦“奪去”, 於是拼命的想“奪回”應有的位置。
Advertisiment
另有一對夫婦新婚不久, 婆婆每晚都來敲兒子房門, 叮囑要蓋好被子, 以免著涼;早上按時去兒子新房疊被打掃衛生等等, 弄的兒媳婦快要瘋掉了的故事。
還有, 諸如婆婆在兒子面前捕風捉影說兒媳婦的是非等, 更是家常便飯司空見慣的事了。
“婆媳關係”緊張的心理原因
到底是什麼因素使得婆婆有這樣的心理定勢?認為兒子結婚便離母親遠了, 如同失去了愛子般的痛苦?影響“婆媳關係”的核心要素是什麼?
從心理的角度看, “健康的母子關係”是導致“婆媳關係”問題的關鍵
如果依照發展心理學的觀點, 健康的母子關係要經歷“二次分離”。 第一次分離是“孩子的分娩”。 女人最感到幸福的時候是知道懷孕的那一刻,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第一次分離”為孩子的“第二次分離”——結婚成家埋下了伏筆。 如果說第一次的分離不成功, 孩子結婚後, 母親便有被孩子遺棄的感覺, 孩子也會產生“新婚焦慮症”——不適應婚姻生活, 甚至在潛意識裡期待妻子既是“太太”又有“媽媽的感覺”。
這是很危險的信號!母親想回到從前兒子只對她一人依戀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