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研究實驗, 把一個班的學生分成A、B兩組, A組學生每學習二十分鐘休息五分鐘;B組學生連續學習, 中間不休息。 一個小時過後, A組學生還有繼續學習的願望, 學習情緒也比較穩定, B組學生繼續學習的願望則不如A組強烈, 學習情緒已經出現了較大的波動。 讓兩組學生繼續學習, 再過一個小時後, A組學生的學習情緒稍有波動, B組學生的情緒則波動很大, 已經出現困倦、疲勞的現象。 再讓兩組學生繼續學習時, A組學生的學習願望雖然不強烈, 但還有繼續學習的可能;B組學生則提出抗議, 沒有繼續學習的可能。
Advertisiment
作為家長, 在指導孩子如何在學習中做到勞逸結合時, 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掌握好學習和休息的時間比例
學習和休息的時間要有一定的比例。 休息時間太短, 則達不到休息的作用;休息的時間過長, 則會破壞學習的連續性。 而學習時間太長, 將不能保持很好的注意力, 降低了學習效率;學習的時間太短,
Advertisiment
另外, 在連續學習和休息兩到三次後, 要有一個較長時間的休息, 這有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 運動員的訓練也有類似的特點, 在經過幾次短的休息後, 要進行一次長時間的休息, 這樣運動員的體力才能得到充分的恢復, 進而更好地完成下面的訓練專案, 從而提高訓練成績。
2.固定學習和體息的時間
應該把學習和休息的時間固定下來, 這樣做的目的是形成條件反射。 一旦形成了條件反射,
Advertisiment
3.休息時注意腦體結合
人腦有大腦和小腦兩個主要部分, 一般情況下大腦負責記憶、思考等活動, 小腦則負責運動。 在長時間進行學習時, 大腦已經感到疲憊, 這時若再進行智力方面的活動就不合適了, 會加重大腦的負擔。 但此時如果進行一些體育活動, 就能讓大腦得到休息, 同時體育活動會增加血液中氧的含量, 讓大腦獲得更多的氧, 也給了大腦補充氧分的時間。 因而在孩子休息時,
Advertisiment
4.利用生物鐘
前文提到生命是有規律的, 這是一個客觀規律, 違反客觀規律會受到客觀規律的懲罰。 家長要注意掌握孩子的生物鐘, 按照幾個高☆禁☆潮期和低潮期出現的時間安排孩子的學習與休息。 但要注意, 當孩子的生物鐘與我們的日常活動不相符合時, 要及時進行調整。 例如, 有的孩子到了晚上十一點後才進入學習狀態,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夜貓子”, 如果不及時進行調整, 孩子會因晚上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而影響白天的學校生活, 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