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提高“試管嬰兒”成功率?

其實, 工作中, 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反復種植失敗”的患者, 看到她們一籌莫展的臉, 我們多麼希望醫學是萬能的, 而事實是, 醫學是有限的。 即使如此, 為了反復種植失敗的患者朋友們, 也為準備進行IVF助孕的朋友們, 今天我們在這裡還是談談這“醫學的有限”, 談談從哪些方面可以提高“試管嬰兒”的成功率。

十月懷胎, 說明孕育胎兒的過程是漫長的, 而事實上, 這個過程遠不止漫長, 應該說是由各個環節精細調控才能不出差錯的結果。 從精子與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 進而發育成胚胎, 再到胚胎著床、臨床妊娠(早期、中期、晚期),
Advertisiment
最後瓜熟蒂落。 讓我們做個比喻, 胚胎著床並妊娠的過程, 好比種子在土壤裡生根發芽的過程, 胚胎是種子, 內膜是土壤, 子宮如房子, 而女性的內環境(包括內分泌、免疫、凝血等)則是空氣、水分、氧氣等養分。 如果這其中任何一方出現了問題都有可能不能正常妊娠。 胚胎需要經過促排卵後獲取卵子在體外與男方精子受精而形成, 這是“試管嬰兒”助孕的主體部分, 因此“試管”助孕前應該先評估“土壤”、“房子”“、養分”是否處在利於“種子”生根發芽的狀態, 然後再需要良好的卵子及精子形成優質的“種子”——胚胎, 這樣才能獲得更高的妊娠機會。
肥沃的“土壤”是妊娠的重要條件
如果沒有“營養豐富”的土壤, 種子是難以發芽的。
Advertisiment
常見的子宮內膜異常包括:子宮內膜息肉、宮腔粘連、子宮內膜過薄或過厚、子宮內膜炎(結核性子宮內膜炎及非結核性子宮內膜炎)等。
子宮內膜息肉就像“土壤”中的“石頭”, 其對生育的影響與“石頭”的大小、數量及位置有很重要的關係。 宮腔粘連是指由於各種因素導致子宮腔或者宮頸管內膜基底層損傷後, 宮腔肌壁和/或宮頸管相互粘連。 多次人流術、清宮術、子宮內膜結核(不少曾有肺結核或盆腔結核病史)、嚴重的子宮腔感染, 子宮肌瘤剝出術或剖腹手術後, 都可損傷子宮內膜, 發生宮腔粘連。
子宮內膜過薄或者過厚均可能影響到成功妊娠。 內膜過薄(目前並未形成統一的認識, 但臨床上常以避孕藥、子宮動脈的高血流阻力等。
Advertisiment
既往認為子宮內膜超過16-18mm者對妊娠亦存在不利影響, 可能存在內膜的異常增生或者息肉。
然而現在不少文獻都報導, 在子宮內膜形態正常的情況下, 隨著子宮內膜厚度的增加, 妊娠率卻是增加的。 因此不能以子宮內膜的厚度“一刀切式”地評估, 更需要結合B超下的子宮內膜形態。 子宮內膜炎按照病因可分為結核性子宮內膜炎和非結核性子宮內膜炎, 子宮內膜這塊“土壤”在存在炎症情況下可以產生各種毒素及殺傷細胞殺死精子, 並能干擾胚胎著床及繼續妊娠而導致不孕或流產。 輕度的結核性子宮內膜炎可能對內膜造成的損傷尚可逆轉, 但由於內膜結核往往起病較隱匿, 發現時不少已造成宮腔粘連等病變,
Advertisiment
有可能導致生育能力的喪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