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

隨著孩子的成長, 所接觸的人與事物都越來越多。 但是在之的交往過程中, 有的孩子很積極主動, 而有的孩子則表現為退縮、看到陌生人時甚至會哭泣, 當出現如有人搶了他手中的玩具時, 不知所措, 只是哭泣。

場景一:一個中班4歲左右的孩子, 儘管入園已經1年多了, 但至今未適應幼稚園的生活, 每天母親去接他的時候, 總是看到他一個人玩;在親子活動時, 別的孩子都高興給家長表演唱歌, 只有這個孩子不會唱, 老師對這孩子評價是很老實、聽話。

分析:這是個比較內向的孩子, 因為老實、安靜, 所以總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Advertisiment
缺乏與同伴、老師等的交往機會, 也不受老師的關注。 且還比較膽小, 不敢當眾表演。 面對這樣的孩子, 家長首先應和老師協商, 讓老師多給一些關注;其次父母要以身作則, 積極與他人交往, 提供榜樣, 也提供交往的機會;最後應多給孩子一些鼓勵, 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場景二:在家裡, 孩子不停地想著怎麼玩, 嘴裡還叫嚷著“奶奶, 過來一起玩, 你來演小黑熊……”, 可是只聽見“奶奶不行了, 累了, 你自己玩哈……”。 過了一會兒, 孩子也覺得沒意思, 把東西丟在一邊, 不玩了。 要求奶奶帶他出去玩, 可又聽見:“不出去了, 奶奶走不動了, 我們在家寫字好不好?”聽到這裡, 孩子更沒勁了, 索性什麼也不做了。 久而久之, 孩子什麼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了,

Advertisiment
也只是安靜地呆著。

分析:這反映了由老人撫養孩子的一個弊端, 由於老人年歲已大, 不能長時間的陪孩子遊戲、帶孩子活動。 長此以往, 孩子逐漸失去了對事物的興趣。 面對這樣的孩子, 父母們應及時注意孩子的變化, 多抽一些時間與孩子一起遊戲, 多給孩子鼓勵, 讓孩子感受到你們的關愛;多帶孩子出去, 可以參加你的活動, 擴大孩子的視野, 培養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興趣。

場景三:“給我電動車!”A向B命令道, “不給!”B邊說邊牢牢地抱緊電動車。 “不給也得給!”A說著便上前去搶, B哭了。 B回到家裡, “你真是個窩囊廢!”媽媽向B說。 “……”B不吭聲。 “人家搶了你的東西, 你就應該再去搶回來。 ”媽媽更生氣了, 不禁吼起來。 可是, 無論媽媽怎麼說,

Advertisiment
孩子都低著頭, 抽泣著, 一聲不響。

分析:案例中的A和B兩個孩子都沒有交往策略, A想玩B的電動車, 除了命令、搶以外不會別的方式, 而B呢?不會與A交涉、也不會求助。 對於這兩種孩子, 應培養他們交往的技巧, 父母以身作則用適當的方式與不同人交往, 學會與他人商量;同時利用遊戲──讓孩子在遊戲中學會換位思考, 對於A, 讓他體會B玩具被搶了以後的悲傷;而對於B, 還要培養他的自信心, 堅定自己的立場。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