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新生寶寶的免疫力?

1、母乳喂養人生的第一次免疫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質, 能增加嬰兒機體免疫力及抗病能力, 可防止嬰兒受病毒的侵入而生病。 可以說母乳是人生的第一次免疫, 因此不要錯過給寶寶母乳喂養的機會。

2、撫觸改善寶寶的血液循環

在自然分娩中產道收縮, 擠壓胎兒, 是一種有益的身體接觸, 有利于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 出生后, 母親的身體接觸, 會讓小嬰兒有很大的安全感, 可以促進寶寶的身體發育, 對出生時體重較輕的早產兒尤其有益。 撫觸可以改善寶寶的血液循環, 提高免疫力, 并能增進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Advertisiment
減少哭鬧, 改善睡眠。

3、免疫預防接種積極主動應對

為寶寶預防接種是人類抵御傳染性疾病而采取的積極措施, 如接種卡介苗預防結核, 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預防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癥), 接種乙肝疫苗預防乙肝等。 父母們一定要按時為寶寶接種疫苗。

4、運動加游戲強化機體抗病能力

適當的運動與游戲可以增加兒童免疫細胞的活力, 幫助兒童對抗體內的致病細胞, 有效清除侵襲到身體里的病源。 研究顯示:如果孩子每天能持續運動半小時左右, 血液的含氧量將增加, 而免疫細胞的數量也同時增加。 運動與游戲可以使孩子的免疫系統保持最佳狀態。

5、睡得好、疾病少增強人體調節功能

充足的睡眠可以使得骨髓與淋巴同時發揮功用,

Advertisiment
而骨髓與淋巴是免疫力機制中的重要構成元素。 寶寶長期睡眠不足會影響生長發育, 而免疫力也正是在不停的生長發育中逐步完善的, 免疫系統發育不良, 勢必會導致免疫功能的低下。 專家建議學齡期的孩子每天至少要睡10小時, 如果你的孩子晚上睡得不夠, 可以讓他白天小睡片刻。

6、不要吃得過飽避免脾胃負擔過重

嬰幼兒臟腑嬌嫩, 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健全。 雖然發育旺盛, 對營養物質需要迫切, 但是, 脾胃運動消化功能相對不足。 若吃得過飽, 會使胃腸負擔加重, 消化功能紊亂, 容易發生積食、腹痛, 導致胃腸炎、消化不良等疾病。

7、多喝白開水保持黏膜濕潤

多喝水可以保持黏膜濕潤,

Advertisiment
成為抵擋細菌的重要防線。 上幼兒園、外出時讓孩子背著水瓶, 渴了隨時喝。 注意, 要喝白開水, 而不是各種含糖飲料。

8、避免潔癖有助形成免疫記憶

免疫系統能對傳染病原形成免疫記憶, 萬一再次遇上, 可以很快將其消滅。 如果你家總是每天和醫院一樣消毒、滅菌, 孩子相當于在無菌室內生活, 就沒有機會通過感染產生抗體, 抵抗力反而減弱, 并可能導致過敏和自體免疫失調。

9、良好的衛生習慣防止病從口入

雖然過分強調抗菌、干凈無益健康, 但仍要培養孩子基本的衛生習慣, 尤其在吃飯前和上廁所后把手洗干凈, 可以防止病從口入。

10、不要隨意使用抗生素讓免疫系統得到鍛煉

當感染不是很嚴重時, 盡量不要用抗生素,

Advertisiment
而是靠自身的抵抗力, 使免疫系統得到鍛煉。 再次遇到相同敵人時, 訓練有素的免疫細胞便會產生出有針對性的免疫力, 從而保護身體安全。

11、減壓積極心態有意健康

已有研究指出, 承受壓力愈大愈容易感冒。 教導孩子放松的技巧, 適當安排活動, 別讓壓力壓垮孩子的免疫力。

12、減少污染是提高免疫力的保證

加拿大衛生組織的調查顯示:68%的疾病與室內污染有關, 80%~90%的癌癥起因與居住環境和生活習慣有關。 要定時打開門窗換氣, 保證孩子房間空氣流通;裝修要選擇綠色環保材料, 且在裝修半年內避免兒童入住;不得在孩子面前抽煙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