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改變孩子慢性格?

有些孩子做什麼事都慢慢吞吞, 不論是走路、吃飯、穿衣服都是慢吞吞的。 看著孩子這樣的慢性格, 媽媽可著急了。 孩子為什麼會慢性子, 有沒有辦法改變孩子的慢性子呢?

案例1:天生慢性格笑笑

笑笑做什麼事情都是慢吞吞, 在幼稚園、在家裡, 永遠一副不著急不著慌的樣子。 “笑笑!你動作能不能快一點兒?怎麼剪個紙那麼磨蹭?”媽媽催他。 笑笑仍舊是慢慢地抬起頭, 看了媽媽一眼, 低下頭繼續他手裡的工作。 “笑笑, 你能不能走快一點?”老師催他。 笑笑不緊不慢地走了兩步, 努力跟上隊伍。 因為笑笑的動作慢、言語慢,

Advertisiment
老師、父母沒少為他著急, 也沒少想辦法, 可無論大人有多著急, 笑笑似乎永遠如此。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因分析

如果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慢, 並不一定表示他是故意的, 因此, 父母要客觀地看待孩子的發展特質, 耐心地調整他的行為。

跟孩子的年齡特點有關

孩子年齡小, 感知覺、動作都處於發展過程中, 還不完善, 因此會出現肢體、言語、動作反應較慢的情況。 而大人往往以自己的標準、或以其他動作發展迅速的孩子標準衡量孩子做事情的快慢, 不能耐心等待, 使得孩子們心裡著急, 但動作卻跟不上趟, 反而容易出錯, 導致動作更慢。 久而久之, 磨蹭的習慣便養成了。

受遺傳因素影響

笑笑爸爸是個不著急不著慌的慢性子,

Advertisiment
公司8 點上班, 他從來都是卡著點去, 做什麼事情都習慣提前規劃好時間, 然後一步步按自己的打算來, 從不因為別人的催促而打亂自己的計畫, 就連說話、走路也是慢慢悠悠、不急不躁的。 在這一點上, 笑笑跟爸爸還真是很像。

這就是遺傳因數在起作用。 據最新的科學研究表明, 在影響人一生發展的因素中, 遺傳因素占其中的60%, 所以在抱怨孩子是個“小磨頭”時不要忘記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的基因在起作用。

改變孩子慢性格的3個對策

性格差異是客觀存在的, 教育必須適應這一客觀現實, 面對天生慢性子的孩子, 一定要遵循客觀規律, 尊重孩子的心理、動作發展規律, 尊重遺傳因素、氣質類型對其行為的重要影響,

Advertisiment
千萬不可急躁, 否則會對孩子的性格和心理造成不良影響。

1.尋求做事方法

從按部就班的日常行為中, 幫助孩子尋求更有條理做事情的方法。 比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注意觀察父母做事的次序, 怎樣收拾自己的東西, 怎樣給物品分類, 怎樣穿衣服、穿鞋子, 並讓他們實踐, 從生活中習得做事的經驗, 尋求有條理做事情的方法。 只要做事有條理, 就能節省大部分的時間。

2.遊戲訓練

在孩子完成一個行為期間為他計數, 例如穿襪子:第-次, 和孩子一起穿襪子。 孩子先穿, 家長為他計數, 看數到幾孩子完成了穿襪子的行為。 然後, 父母穿。 也記一個數, 父母故意在第一次穿慢一點, 利用小孩子們與生俱來的虛榮心好勝心, 使他感到動作快是值得驕傲的。

Advertisiment
以後每次穿都給他計數, 告訴他比上次又少數了幾個數, 為他感勁驕傲。  當然也要讓他體驗到幾次退步的挫敗感, 假如他退步的話。

要注意的是, 計數法不可以濫用, 長期的計數催促。 會使孩子感到壓迫, 情緒緊張, 從而對家長的督促置之不理。 遊戲失效!

3.制定規則

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 如果按時完成某件事幾次, 給予獎勵, 可以是孩子一直想得到的玩具或一次公園遊玩;如果沒有執行好規則的內容, 就要給予處罰, 得不到玩具或不能去公園遊玩。

如果孩子有慢性子, 家長不要一味的罵孩子做事要快點, 怕孩子的心理受到傷害, 也不要著急, 一點一點的可以改變孩子的慢性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