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教孩子10個好禮貌

前沿

在少子化的年代,孩子大多有著過分依賴、受保護等特性, 以致於在學前的孩童有"遇見人不打招呼"、"說話不敢直視對方" 、"接電話或打擾別人講電話"較為害羞的傾向。 到了小學階段, 孩子認之觀念強加上環境影響, 這時候孩子常出現如"愛插嘴上課愛講話"、"用餐禮儀不佳"等情況時常發生, 怎麼教怎麼規勸都沒用。 到了青春期(或稱叛逆期)階段, 我們的寶貝孩子甚至開始"說粗口"、"耍流氓"、"愛頂嘴"甚至"站沒站樣"等等問題發生。

當孩子出現這些舉動及反應時, 做為教育第一線的家長及老師們知道孩子在想什麼?知道該如何用孩子聽得懂的方式教育他們嗎?本文列舉十個常見問題經由專家、老師來告訴您,

Advertisiment
該如何在尊重孩子的情況下教育孩子, 由於篇幅較長我們將分三個階段為各位介紹, 希望老師及家長能藉由多元素質教育的教育方式, 讓我們的小朋友在最佳的環境下學習、成長。

一、遇見人不主動打招呼

狀況一:在電梯碰到鄰居, 五歲的小明趕緊轉過頭, 躲到媽媽背後。

狀況二:校門口, 老師面帶微笑向學生打招呼, 學生卻不回話。

可能原因:

大人可以從孩子的年齡、特質、場合等分別去觀察, 瞭解孩子「不主動打招呼」的情境與對象, 是偶爾因注意力放在別處而忽略, 或是不分場合的普遍性習慣, 還是針對「特定人物或場合」所展現的行為。

Advertisiment

我們該怎麼做:

年紀愈小的孩子, 遇見不太熟悉的人, 第一反應往往是警戒與退縮, 這是保護自我的自然反應。 博識教育專家建議:大人這時可透過「小寶, 這是住在隔壁的李媽媽」等介紹開始, 自然將孩子拉入大人的社交圈, 而不是動不動就用「怎麼不叫人?這樣沒禮貌」來責備孩子。

打招呼不見得都得大聲說「老師好、同學早」;博識夢飛Muffy's Education幼稚教育專家強調:碰上天性害羞的孩子, 打招呼的方是會比較拘謹, 面對孩子時即使只是眼神接觸的微笑、點頭、揮揮手, 都可視為孩子練習回應的過程。 我們需要先示範出自己熱情溫暖的一面, 循序漸進, 讓孩子接受不同的打招呼方式, 這樣孩子才會逐漸敞開心胸,

Advertisiment
開心的回應。

還有一種比較棘手的情況是:隨著孩子年紀漸長, 有可能會因不喜歡某位親友, 而不想主動打招呼。 由於孩子總覺得媽媽被祖母欺負, 所以常會瞪祖母、不打招呼。

博識教育專家指出:「絕對別讓小孩過度承擔大人的情感, 這樣有害於對小孩的成長發展, 」有時候小孩會很想替弱勢、或對他好的的一方聲援、出氣;此時若大人能替自己發聲, 孩子就不必選邊站, 例如可以跟孩子說明「奶奶的事, 媽媽有在處理」。 要知道不是好婆婆, 不見得就不是好奶奶。 當大人有辦法把兩件事情厘清, 孩子也會有寬恕與放鬆的空間。

二、講話不直視對方

狀況:每一次豆豆跟人說話, 眼睛總是盯著地板, 不看著對方, 看起來很沒禮貌,

Advertisiment
我該怎麼做?

可能原因:

對多數孩子來說, 比他們高大許多的成人, 就是一種令人生畏的生物, 尤其是他不認識的人。 如果孩子天性害羞, 「說話時注視著對方」這個要求會更困難。

我們可以怎麼做:

如果孩子天性敏感害羞, 試著讓他知道:「你低頭都不看著阿姨, 阿姨不知道你在跟她說話喔!」當孩子做出了對的行為要強化:「你剛剛說話時看著阿姨, 很棒喔!阿姨也很高興你跟她說戶外教學的事。 」很可能提醒十次只成功一次, 但還是要看見孩子進步的地方, 給他鼓勵。

其實, 害羞的孩子有時後反而很體貼, 大人要去看見他個性中好的一面, 千萬不要因此將他貼上「沒禮貌」、「害羞」等標籤。 當孩子感覺自己是被理解與善待, 才有辦法尊重與善待他人。

Advertisiment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 我們與其對話是不是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說話?和人對話時是不是能夠直視對方?如果我們也不習慣看對方的眼睛講話, 就把這當成一次成長的機會, 和孩子一起學習吧。

三、接電話沒禮貌, 或打擾別人講電話

狀況一:寶寶每次都搶著接電話, 但當電話一接起來人就跑了, 留下電話那頭:「喂喂喂, 有人嗎?」如果不讓她接電話, 她又哭個不停。

狀況二:爸爸正以電話和同事討論公事, 原本已經專心玩玩具的兩兄妹突然狀況不斷。 哥哥十萬火急跑來問為什麼今天比較晚洗澡?妹妹想喝果汁卻灑了一地, 哥哥還興奮的踩在果汁上??

可能原因:

電話對學齡前孩子來說是個迷人又新鮮的玩意, 這時期的小孩因為好奇又體力旺盛行動力強,所以喜歡搶接電話。但對這時期的孩子來說,要跟一個看不到人的機器所發出的聲音說話,並做出正確的反應,絕對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我們可以怎麼做:

電話禮儀與應對是需要學習的。平時透過遊戲,教孩子基本的電話用語:「請問你找誰?」「在,我請他來接。」「他不在。」「謝謝,再見。」當電話那頭不是熟悉的聲音時,要問:「請問你是哪位?」確認:「請問你要找誰?」如果他要離開話筒找媽媽聽電話,要記得說:「請等一下,我去叫媽媽。」

博識教育專家提到:學齡前的孩子接電話,最好大人都在場,因為他們還沒準備好請對方留言,也可能無法正確傳達訊息。等孩子夠大了,不妨在電話旁放紙筆,請他記下來電者的姓名與電話。

博識夢飛幼稚教育專家指出:孩子有時候對電話另一頭長輩的聲音不熟悉,孩子不知道該說什麼。接起電話後記得替孩子解圍:「他現在忙著畫畫。」也讓長輩不要太難過。平時常常在長輩面前誇獎他,增加彼此間的連結:「寶寶很棒,已經會自己吃飯了。」小孩也會覺得,長輩和他是有關係的,才願意跟這個大人多說幾句話。

另一方面,孩子也應被教育家裡有人接電話時必須遵守禮儀。

你可以在打電話前讓孩子知道要打給誰?會打多久?需要他們配合什麼?如果孩子真的很小,打電話前為他們準備一些零食、活動或影片。但是,如果你已經跟孩子說好五分鐘卻講了半小時,那他只好以哭喊、胡鬧等行動來引起你的注意力。

四、用餐禮儀不佳,容易以自我為中心

狀況一:帶孩子參加婚宴,孩子老愛玩中間的轉盤,影響同桌用餐者夾菜。

狀況二:十人一桌的合菜餐,小寶一個人卻獨吃了三支雞腿,水果總是撿最大塊的吃。

可能原因:

小孩子很容易受稀有事物所吸引,對他們來說,轉盤就像是新玩具般有趣。至於看到自己喜歡的食物就拚命拿,有可能是平常在家用餐時,家人都習慣以滿足孩子的需求為優先,以致在公眾用餐場合時,也習慣以自我為中心。

我們可以怎麼做:

帶小小孩參加正式用餐場合,尤其孩子特別好動時,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這時父母得多發揮創意,讓孩子「心甘情願」坐下來好好吃飯。

博識教育專家指出:大轉盤對於孩子來說,是個異常迷人且有趣的玩意。父母可試著以既滿足孩子好奇天性,亦不打擾別人的方式,讓長達兩、三小時的婚宴,對孩子不致成為無聊的折磨。

至於狀況二,則是培養孩子「換位思考」能力。,博識夢飛幼兒專家:以幼稚園的經驗為例,我們會讓孩子在用餐拿菜時,從「一次只拿一瓢」開始。這樣做的好處是:小朋友通常一開始並不知道自己的食量,可以從這個過程中練習估量,也不會因為飯菜裝得太滿而喪失食欲,從中也培養不浪費、顧慮他人的美德。

對小朋友來說,多參加團體活動,可透過接觸同儕的機會,學習顧慮他人感受;也可鼓勵他把學校算數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數一數同桌有多少人,算一算每個人可以吃幾個,會比直接斥責他「吃東西要想到別人」更具體也更有效。

隨著小孩年齡越來越大,小孩的行為舉止卻越來越自我也越來越無禮"愛插嘴"、"上課愛講話"、"罵人"甚至"罵髒話"等等行為逐一出現,身為教育者的家長及老師又該如何帶領呢?

五、愛插嘴、上課愛講話

狀況一:每次我只要和朋友講話,小茹總是插嘴,不是問我們:「你們在說什麼?」就是要說件一點都不重要的事:「媽咪,我們家土司只剩一片了。」

狀況二:小明每堂課必跟鄰座同學聊天,每次叫他名字提醒,他都很不高興:「又不是只有我!」

可能原因:

孩子插嘴可能是因為好奇你們交談的內容、因為想到一件事等不及要分享,或者他不說就會忘記。

如果孩子上課時習慣聊天,通常是因為他對課程內容沒興趣,或根本跟不上。

家長怎麼做:

插嘴看似小事,卻很可能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大人需要協助他輪流發言,瞭解人與人應對時的規則。

博識教育專家建議,當孩子忍不住插嘴時記得說:「媽咪知道你很想講,等我們講完就換你。」然後儘快結束你們的話題。如果他等你們結束才接著說話,要記得鼓勵他:「謝謝你願意等。」"等待"是一種能力,需要培養;從一分鐘開始,慢慢拉長等待時間。

如果有多個孩子七嘴八舌,就訂定規則:一人一次,一次三分鐘,讓孩子得到一段時間不被打斷的發言權。當別的孩子說話時,也學會聆聽、等待。

有時候,孩子插嘴是在發出某些訊息。例如在路上不期而遇友人,大人聊了起來,而忽略了孩子,他很可能就以插嘴來表示不滿。

老師怎麼做:

博識夢飛Muffy's Education幼稚教育專家指出,許多年齡較低的孩子亟欲分享事情,還沒學會等待,想到有趣的事就想馬上說。老師這時要提醒孩子:「我知道你覺得很有趣想跟老師說,等老師把這部分講完再讓你分享。」或請他將想講的事先寫下來,下課再找老師或同學講。也要讓孩子知道,上課時想要發言都必須舉手。

注意的是,老師要安定自己的心,知道孩子沒有惡意,不是故意搗蛋,不要責怪孩子。通常提醒兩三次之後,學生會比較理解上課發言的規則。

當然,也有學生因為對學習內容沒有興趣,成為上課說話的「慣犯」。博識夢飛幼兒專家提醒,儘量不要在上課時斥責學生,尤其當那個學生在同學間已經因為不守規矩被排擠時。老師可以在下課時找他瞭解學習狀況,和孩子討論該怎麼辦,也讓他知道:「我知道你想要講話,但說話會影響上課秩序,讓老師很為難,也可能讓同學誤會你。」

如果是注意力比較不足或容易分心的孩子,老師可能要使用一些策略。例如將孩子的座位往前挪,他比較容易注意到上課內容;請他當小幫手,大約十五分鐘就請他發考卷、擦黑板。

當然,建立全班默契,像是「一二三,摀住嘴」、「一二三、拉嘴巴」,雖然老套,卻還是有用的班級經營方式。

六、孩子說不雅詞彙、講髒話,甚至愛罵人

可能原因:

先檢視家中是否有人也有類似習慣。對年紀稍小的孩子來說,有時只是覺得好玩、新鮮;青少年說三字經,可能是認同自己所屬族群的說話方式,或純粹覺得這樣才能表達感受。

可以怎麼做:

對年紀稍小的孩子來說,新鮮、有趣、會引起同儕或大人注意的語詞或行為,很容易互相感染,可先探究孩子是否瞭解個中意義,再伺機決定用忽視、轉移或說明的方式帶過。

博識夢飛幼兒專家表示,曾碰過幼稚園孩子有段時間很愛說「大便」,禁止也沒有用;後來每次孩子這樣說就帶他坐到馬桶上,讓他瞭解語詞真正的意義。也曾有一段時間,有一群孩子很愛吐口水,家長抱怨連在家中也如此,於是安排時間讓孩子圍著樹木漱口、並把水噴在樹根旁,抒解孩子好玩、好奇的心理。

幫助孩子厘清不雅詞彙的意義,是引導方式之一。如果問他:「跟你不一樣,就是變態嗎?」讓他進一步思索這個語詞給人的感受。

博識教育專家建議,當孩子逐步邁入中高年級的自律階段,大人可以從認知面討論說髒話的相關概念,從情感面讓孩子同理、體驗聽到髒話的經驗與感受外,也可以從行為面和孩子約定說髒話的行為規範。

教育他們:(1)不在正式公開場合說髒話,引導孩子思考,哪些場合不適合使用同儕間的嘻笑怒駡用語,幫助孩子建立收放自如的界線;(2)也不在別人明白表達不接受的時候說,強調尊重是人與人相處的基本態度,或許有些人不在意,但若有人明確表達聽到髒話有不舒服的感受,就一定要學會自我克制;(3)同時也應提醒孩子不在自己有負面情緒的情境下說髒話,與孩子討論,當生氣時可以如何表達來取代髒話,協助孩子拉起爆粗口的界線。

七、站三七步

狀況:青少年做錯事情被糾正,被叫去時卻非常隨便以三七步的姿勢,站在大人面前。

可能原因:

當孩子知道自己即將被罵,這個站姿往往暗示孩子內心有防衛;但也有可能是孩子本身姿勢不良的慣性,根本沒有自覺。

可以怎麼做:

面對青少年的各種問題,大人有時得一件一件處理,很難強求一次解決。

博識教育專家舉例,若孩子因生氣說氣話,而你今天想瞭解的重點是「為何生氣」,當聽到氣話時可以先問:「你今天心情又不好了?」把重點放在聽他在生氣什麼,而不是在第一時間就在意表達方法。

站姿的問題也是一樣。很多時候,大人會因態度不佳而模糊了焦點。如果現在要討論的是這件做錯的事情,就先不要被態度激怒,模糊了焦點。

從身體語言觀察,三七步姿勢的背後,代表的是一種防衛的態度。孩子覺得要被罵,不自覺的會武裝自己。如果大人可以瞭解,他只是在防衛、保護自己,並不代表他刻意要展現無禮,這樣才有繼續討論的空間

還有一種可能是,因習慣姿勢而不自覺站出三七步。就國際教育專家長期觀察表是:與強調挺胸、伸展的國際標準舞相較,流行於青少年的街舞文化,的確有較多駝背、聳肩等基本動作,一旦成為身體習慣,姿勢本身雖沒有不敬的意思,卻可能引起誤解,不妨提醒孩子留意。大人可透過鏡子、錄影等方式,協助孩子覺察自己站立、走路的儀態與形象。

青少年愛頂嘴,常常是因為父母無法調整關愛。就像栽培箱裡的幼苗長大了,父母還繼續放在栽培箱關照,它一定長歪。父母要做的事是:移開保護罩,讓它在自然環境,它才能茁壯成長.

八、問話不但不回答,還頂嘴

狀況:天冷了,小寶出門前我問:「有沒有帶外套?」沒聽見回答;我提高音量再說:「要帶外套喔!」「煩不煩啊你!」他大吼,接著大大摔門聲,留下錯愕又傷心的我。

可能原因:

家長怎麼做:

青少年愛頂嘴,常常是因為父母無法調整關愛。就像栽培箱裡的幼苗長大了,父母還繼續放在栽培箱關照,它一定長歪。父母要做的事是:移開保護罩,讓它在自然環境,它才能茁壯成長。

父母只要調整關愛方式,還是可以擺脫「嘮叨」惡名。博識教育專家建議,常在心中默念「孩子長大了」。當孩子嫌你囉唆時要坦承:「不好意思,我已經習慣了,畢竟這樣照顧你都十幾年了,突然要改,好難喔!」說明你需要時間適應。

規範孩子時也有一些原則:(1)以行動取代嘮叨。譬如玩電腦的時限到了,他還沒關,跟他說時間到了,同時走到他身旁要求關機,不要隔空喊話嘮叨不停。(2)善用客觀的資訊。孩子聽到的聲音不會只有父母的,他需要學會判斷。(3)使用自然合理的行為後果。譬如不洗頭、不洗澡,身上就會臭,同學會排斥,這就是自然的後果。如果那個後果對孩子有意義,他自然會改。

當你已經盡力當個不嘮叨父母,孩子的頂嘴依舊,找個雙方心情的不錯的時間聊聊,畢竟青少年的道德發展已經從「他律」邁向「自律」,他必須知道並且認同,才會願意執行禮貌的行為。

親子對談時,也要留意以下「四不」。(1)小事不要一提再提。父母要管大事,不重要的小事儘量讓孩子作主。(2)不要翻舊帳。沒有人喜歡被揭瘡疤,這最容易引發青少年反彈。(3)不要否定孩子。愈否定孩子,他就更想頂嘴、堅持到底。(4)不要引發孩子的罪惡感。譬如:「你翅膀硬了,不需要爸媽了!」

老師怎麼做:

有事情與學生溝通,他卻頂嘴時,先提醒自己,不要將重點放在他的表達方法,而是去聽他在不高興什麼。有時候平心靜氣去思考他頂嘴的內容,或許會發現他說得挺有道理的。接著再處理他的說話方式:「謝謝你告訴老師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合理,我會再調整方法。不過你說話的方式讓我很不舒服」

博識教育專家提醒,有時候學生嗆老師真的會讓人難以招架,如果不知如何回應,就什麼話都別說。有時候跟學生說:「我們明天再說。」不回應留下的空間讓彼此有機會思考。等到明天,雙方的情緒冷靜了,也比較容易就事論事。

過程中,不要用貶低、謾駡的方式抑止你認為不禮貌的態度。如果孩子從成人身上得不到禮貌的對待,他自然很難變成一個有禮貌的人。

九、不知使用手機的禮節

狀況一:家族聚會時,初中的小宇坐在角落,一直埋頭看手機,爺爺問話總是簡短回答。媽媽使眼色要他將手機收起來,他假裝沒看見,繼續盯著手機玩遊戲。

可能原因:

家族聚會時青少年覺得無聊,所以借著手機打發時間。

家長怎麼做:

以「禮貌」為由要求青少年在聚會時收起手機通常是行不通的。到了青少年,孩子會重新整理,發展出自己的禮貌體系,當他認同了,才會真的去做。

這個時期應該要有更多的討論與對談,同理他的心情。大人們的談話內容對他來說的確很無聊,但他也得考慮到長輩感受。大人應和孩子討論出一個讓他自在、也不讓旁人難受的方式。例如不玩手機改看書,或假裝背英文。

當父母買手機給孩子使用,不妨對於手機使用規則約法三章。但楊俐容提醒,給青少年手機,時間、時段與額度等大方向是可以規範的,其他等出了狀況再討論修改。當規則細節太多,好像在防賊,也容易記不住。

十、開黃腔

狀況:實驗課。老師:「請將吸管插進去。」某男同學:「這樣好舒服。」全班哈哈大笑,臺上女老師卻漲紅了臉。

可能原因:

對初中生來說,「性」是他最關心、好奇的事之一,這時期的孩子總將所有的事與性聯想在一起。

可以怎麼做:

如果學生說完,全班哈哈大笑後仍能繼續上課,當它是個調劑學習氣氛的插曲,不要太在意。但如果造成全班一直針對此事開玩笑,就要提醒:「大家好像對性很有興趣,你們這個年紀,對性有興趣很正常。

不過現在是化學課,請同學在生活教育課時,好好跟老師請教。」絕對不要因此罵學生,他們只是在不對的課堂上問了不恰當的問題。

這時期的小孩因為好奇又體力旺盛行動力強,所以喜歡搶接電話。但對這時期的孩子來說,要跟一個看不到人的機器所發出的聲音說話,並做出正確的反應,絕對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我們可以怎麼做:

電話禮儀與應對是需要學習的。平時透過遊戲,教孩子基本的電話用語:「請問你找誰?」「在,我請他來接。」「他不在。」「謝謝,再見。」當電話那頭不是熟悉的聲音時,要問:「請問你是哪位?」確認:「請問你要找誰?」如果他要離開話筒找媽媽聽電話,要記得說:「請等一下,我去叫媽媽。」

博識教育專家提到:學齡前的孩子接電話,最好大人都在場,因為他們還沒準備好請對方留言,也可能無法正確傳達訊息。等孩子夠大了,不妨在電話旁放紙筆,請他記下來電者的姓名與電話。

博識夢飛幼稚教育專家指出:孩子有時候對電話另一頭長輩的聲音不熟悉,孩子不知道該說什麼。接起電話後記得替孩子解圍:「他現在忙著畫畫。」也讓長輩不要太難過。平時常常在長輩面前誇獎他,增加彼此間的連結:「寶寶很棒,已經會自己吃飯了。」小孩也會覺得,長輩和他是有關係的,才願意跟這個大人多說幾句話。

另一方面,孩子也應被教育家裡有人接電話時必須遵守禮儀。

你可以在打電話前讓孩子知道要打給誰?會打多久?需要他們配合什麼?如果孩子真的很小,打電話前為他們準備一些零食、活動或影片。但是,如果你已經跟孩子說好五分鐘卻講了半小時,那他只好以哭喊、胡鬧等行動來引起你的注意力。

四、用餐禮儀不佳,容易以自我為中心

狀況一:帶孩子參加婚宴,孩子老愛玩中間的轉盤,影響同桌用餐者夾菜。

狀況二:十人一桌的合菜餐,小寶一個人卻獨吃了三支雞腿,水果總是撿最大塊的吃。

可能原因:

小孩子很容易受稀有事物所吸引,對他們來說,轉盤就像是新玩具般有趣。至於看到自己喜歡的食物就拚命拿,有可能是平常在家用餐時,家人都習慣以滿足孩子的需求為優先,以致在公眾用餐場合時,也習慣以自我為中心。

我們可以怎麼做:

帶小小孩參加正式用餐場合,尤其孩子特別好動時,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這時父母得多發揮創意,讓孩子「心甘情願」坐下來好好吃飯。

博識教育專家指出:大轉盤對於孩子來說,是個異常迷人且有趣的玩意。父母可試著以既滿足孩子好奇天性,亦不打擾別人的方式,讓長達兩、三小時的婚宴,對孩子不致成為無聊的折磨。

至於狀況二,則是培養孩子「換位思考」能力。,博識夢飛幼兒專家:以幼稚園的經驗為例,我們會讓孩子在用餐拿菜時,從「一次只拿一瓢」開始。這樣做的好處是:小朋友通常一開始並不知道自己的食量,可以從這個過程中練習估量,也不會因為飯菜裝得太滿而喪失食欲,從中也培養不浪費、顧慮他人的美德。

對小朋友來說,多參加團體活動,可透過接觸同儕的機會,學習顧慮他人感受;也可鼓勵他把學校算數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數一數同桌有多少人,算一算每個人可以吃幾個,會比直接斥責他「吃東西要想到別人」更具體也更有效。

隨著小孩年齡越來越大,小孩的行為舉止卻越來越自我也越來越無禮"愛插嘴"、"上課愛講話"、"罵人"甚至"罵髒話"等等行為逐一出現,身為教育者的家長及老師又該如何帶領呢?

五、愛插嘴、上課愛講話

狀況一:每次我只要和朋友講話,小茹總是插嘴,不是問我們:「你們在說什麼?」就是要說件一點都不重要的事:「媽咪,我們家土司只剩一片了。」

狀況二:小明每堂課必跟鄰座同學聊天,每次叫他名字提醒,他都很不高興:「又不是只有我!」

可能原因:

孩子插嘴可能是因為好奇你們交談的內容、因為想到一件事等不及要分享,或者他不說就會忘記。

如果孩子上課時習慣聊天,通常是因為他對課程內容沒興趣,或根本跟不上。

家長怎麼做:

插嘴看似小事,卻很可能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大人需要協助他輪流發言,瞭解人與人應對時的規則。

博識教育專家建議,當孩子忍不住插嘴時記得說:「媽咪知道你很想講,等我們講完就換你。」然後儘快結束你們的話題。如果他等你們結束才接著說話,要記得鼓勵他:「謝謝你願意等。」"等待"是一種能力,需要培養;從一分鐘開始,慢慢拉長等待時間。

如果有多個孩子七嘴八舌,就訂定規則:一人一次,一次三分鐘,讓孩子得到一段時間不被打斷的發言權。當別的孩子說話時,也學會聆聽、等待。

有時候,孩子插嘴是在發出某些訊息。例如在路上不期而遇友人,大人聊了起來,而忽略了孩子,他很可能就以插嘴來表示不滿。

老師怎麼做:

博識夢飛Muffy's Education幼稚教育專家指出,許多年齡較低的孩子亟欲分享事情,還沒學會等待,想到有趣的事就想馬上說。老師這時要提醒孩子:「我知道你覺得很有趣想跟老師說,等老師把這部分講完再讓你分享。」或請他將想講的事先寫下來,下課再找老師或同學講。也要讓孩子知道,上課時想要發言都必須舉手。

注意的是,老師要安定自己的心,知道孩子沒有惡意,不是故意搗蛋,不要責怪孩子。通常提醒兩三次之後,學生會比較理解上課發言的規則。

當然,也有學生因為對學習內容沒有興趣,成為上課說話的「慣犯」。博識夢飛幼兒專家提醒,儘量不要在上課時斥責學生,尤其當那個學生在同學間已經因為不守規矩被排擠時。老師可以在下課時找他瞭解學習狀況,和孩子討論該怎麼辦,也讓他知道:「我知道你想要講話,但說話會影響上課秩序,讓老師很為難,也可能讓同學誤會你。」

如果是注意力比較不足或容易分心的孩子,老師可能要使用一些策略。例如將孩子的座位往前挪,他比較容易注意到上課內容;請他當小幫手,大約十五分鐘就請他發考卷、擦黑板。

當然,建立全班默契,像是「一二三,摀住嘴」、「一二三、拉嘴巴」,雖然老套,卻還是有用的班級經營方式。

六、孩子說不雅詞彙、講髒話,甚至愛罵人

可能原因:

先檢視家中是否有人也有類似習慣。對年紀稍小的孩子來說,有時只是覺得好玩、新鮮;青少年說三字經,可能是認同自己所屬族群的說話方式,或純粹覺得這樣才能表達感受。

可以怎麼做:

對年紀稍小的孩子來說,新鮮、有趣、會引起同儕或大人注意的語詞或行為,很容易互相感染,可先探究孩子是否瞭解個中意義,再伺機決定用忽視、轉移或說明的方式帶過。

博識夢飛幼兒專家表示,曾碰過幼稚園孩子有段時間很愛說「大便」,禁止也沒有用;後來每次孩子這樣說就帶他坐到馬桶上,讓他瞭解語詞真正的意義。也曾有一段時間,有一群孩子很愛吐口水,家長抱怨連在家中也如此,於是安排時間讓孩子圍著樹木漱口、並把水噴在樹根旁,抒解孩子好玩、好奇的心理。

幫助孩子厘清不雅詞彙的意義,是引導方式之一。如果問他:「跟你不一樣,就是變態嗎?」讓他進一步思索這個語詞給人的感受。

博識教育專家建議,當孩子逐步邁入中高年級的自律階段,大人可以從認知面討論說髒話的相關概念,從情感面讓孩子同理、體驗聽到髒話的經驗與感受外,也可以從行為面和孩子約定說髒話的行為規範。

教育他們:(1)不在正式公開場合說髒話,引導孩子思考,哪些場合不適合使用同儕間的嘻笑怒駡用語,幫助孩子建立收放自如的界線;(2)也不在別人明白表達不接受的時候說,強調尊重是人與人相處的基本態度,或許有些人不在意,但若有人明確表達聽到髒話有不舒服的感受,就一定要學會自我克制;(3)同時也應提醒孩子不在自己有負面情緒的情境下說髒話,與孩子討論,當生氣時可以如何表達來取代髒話,協助孩子拉起爆粗口的界線。

七、站三七步

狀況:青少年做錯事情被糾正,被叫去時卻非常隨便以三七步的姿勢,站在大人面前。

可能原因:

當孩子知道自己即將被罵,這個站姿往往暗示孩子內心有防衛;但也有可能是孩子本身姿勢不良的慣性,根本沒有自覺。

可以怎麼做:

面對青少年的各種問題,大人有時得一件一件處理,很難強求一次解決。

博識教育專家舉例,若孩子因生氣說氣話,而你今天想瞭解的重點是「為何生氣」,當聽到氣話時可以先問:「你今天心情又不好了?」把重點放在聽他在生氣什麼,而不是在第一時間就在意表達方法。

站姿的問題也是一樣。很多時候,大人會因態度不佳而模糊了焦點。如果現在要討論的是這件做錯的事情,就先不要被態度激怒,模糊了焦點。

從身體語言觀察,三七步姿勢的背後,代表的是一種防衛的態度。孩子覺得要被罵,不自覺的會武裝自己。如果大人可以瞭解,他只是在防衛、保護自己,並不代表他刻意要展現無禮,這樣才有繼續討論的空間

還有一種可能是,因習慣姿勢而不自覺站出三七步。就國際教育專家長期觀察表是:與強調挺胸、伸展的國際標準舞相較,流行於青少年的街舞文化,的確有較多駝背、聳肩等基本動作,一旦成為身體習慣,姿勢本身雖沒有不敬的意思,卻可能引起誤解,不妨提醒孩子留意。大人可透過鏡子、錄影等方式,協助孩子覺察自己站立、走路的儀態與形象。

青少年愛頂嘴,常常是因為父母無法調整關愛。就像栽培箱裡的幼苗長大了,父母還繼續放在栽培箱關照,它一定長歪。父母要做的事是:移開保護罩,讓它在自然環境,它才能茁壯成長.

八、問話不但不回答,還頂嘴

狀況:天冷了,小寶出門前我問:「有沒有帶外套?」沒聽見回答;我提高音量再說:「要帶外套喔!」「煩不煩啊你!」他大吼,接著大大摔門聲,留下錯愕又傷心的我。

可能原因:

家長怎麼做:

青少年愛頂嘴,常常是因為父母無法調整關愛。就像栽培箱裡的幼苗長大了,父母還繼續放在栽培箱關照,它一定長歪。父母要做的事是:移開保護罩,讓它在自然環境,它才能茁壯成長。

父母只要調整關愛方式,還是可以擺脫「嘮叨」惡名。博識教育專家建議,常在心中默念「孩子長大了」。當孩子嫌你囉唆時要坦承:「不好意思,我已經習慣了,畢竟這樣照顧你都十幾年了,突然要改,好難喔!」說明你需要時間適應。

規範孩子時也有一些原則:(1)以行動取代嘮叨。譬如玩電腦的時限到了,他還沒關,跟他說時間到了,同時走到他身旁要求關機,不要隔空喊話嘮叨不停。(2)善用客觀的資訊。孩子聽到的聲音不會只有父母的,他需要學會判斷。(3)使用自然合理的行為後果。譬如不洗頭、不洗澡,身上就會臭,同學會排斥,這就是自然的後果。如果那個後果對孩子有意義,他自然會改。

當你已經盡力當個不嘮叨父母,孩子的頂嘴依舊,找個雙方心情的不錯的時間聊聊,畢竟青少年的道德發展已經從「他律」邁向「自律」,他必須知道並且認同,才會願意執行禮貌的行為。

親子對談時,也要留意以下「四不」。(1)小事不要一提再提。父母要管大事,不重要的小事儘量讓孩子作主。(2)不要翻舊帳。沒有人喜歡被揭瘡疤,這最容易引發青少年反彈。(3)不要否定孩子。愈否定孩子,他就更想頂嘴、堅持到底。(4)不要引發孩子的罪惡感。譬如:「你翅膀硬了,不需要爸媽了!」

老師怎麼做:

有事情與學生溝通,他卻頂嘴時,先提醒自己,不要將重點放在他的表達方法,而是去聽他在不高興什麼。有時候平心靜氣去思考他頂嘴的內容,或許會發現他說得挺有道理的。接著再處理他的說話方式:「謝謝你告訴老師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合理,我會再調整方法。不過你說話的方式讓我很不舒服」

博識教育專家提醒,有時候學生嗆老師真的會讓人難以招架,如果不知如何回應,就什麼話都別說。有時候跟學生說:「我們明天再說。」不回應留下的空間讓彼此有機會思考。等到明天,雙方的情緒冷靜了,也比較容易就事論事。

過程中,不要用貶低、謾駡的方式抑止你認為不禮貌的態度。如果孩子從成人身上得不到禮貌的對待,他自然很難變成一個有禮貌的人。

九、不知使用手機的禮節

狀況一:家族聚會時,初中的小宇坐在角落,一直埋頭看手機,爺爺問話總是簡短回答。媽媽使眼色要他將手機收起來,他假裝沒看見,繼續盯著手機玩遊戲。

可能原因:

家族聚會時青少年覺得無聊,所以借著手機打發時間。

家長怎麼做:

以「禮貌」為由要求青少年在聚會時收起手機通常是行不通的。到了青少年,孩子會重新整理,發展出自己的禮貌體系,當他認同了,才會真的去做。

這個時期應該要有更多的討論與對談,同理他的心情。大人們的談話內容對他來說的確很無聊,但他也得考慮到長輩感受。大人應和孩子討論出一個讓他自在、也不讓旁人難受的方式。例如不玩手機改看書,或假裝背英文。

當父母買手機給孩子使用,不妨對於手機使用規則約法三章。但楊俐容提醒,給青少年手機,時間、時段與額度等大方向是可以規範的,其他等出了狀況再討論修改。當規則細節太多,好像在防賊,也容易記不住。

十、開黃腔

狀況:實驗課。老師:「請將吸管插進去。」某男同學:「這樣好舒服。」全班哈哈大笑,臺上女老師卻漲紅了臉。

可能原因:

對初中生來說,「性」是他最關心、好奇的事之一,這時期的孩子總將所有的事與性聯想在一起。

可以怎麼做:

如果學生說完,全班哈哈大笑後仍能繼續上課,當它是個調劑學習氣氛的插曲,不要太在意。但如果造成全班一直針對此事開玩笑,就要提醒:「大家好像對性很有興趣,你們這個年紀,對性有興趣很正常。

不過現在是化學課,請同學在生活教育課時,好好跟老師請教。」絕對不要因此罵學生,他們只是在不對的課堂上問了不恰當的問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