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性;國際象棋、圍棋是具有博奕和形象性質的智力遊戲, 它們的規則要求高, 因此, 活動中要把握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 以生動形象的、帶有故事性、情節性的諺語進行講述。
例如, 在國際象棋中講到兵的走法時, 就突出“兵”之勇敢、不怕犧牲向前沖的特點;講到“兵”的升變時, 強調“兵”經過千難萬險沖到對方的底線就應該受到獎賞, 因此, 它有資格升變為馬、象、車和王后。 為了讓小班幼兒知道圍棋中的子是放在交叉點上的, 就將十字形比作馬路, 交叉點就是員警叔叔指揮交通的崗亭, 把棋子當作員警,
Advertisiment
幼稚園的棋類活動同樣也應以遊戲或遊戲化的形式讓幼兒認識國際象棋, 理解國際象棋和圍棋的基本規則。 例如, 通過摸箱遊戲, 幼兒可以練習在棋盤上正確地擺放棋子;通過“關門”遊戲, 幼兒理解圍棋中的“氣”的含義;通過自己扮棋子, 幼兒在操場的大棋盤上熟悉了棋的走法和吃法。 這些自編的遊戲, 孩子們愛玩、會玩, 在玩中培養興趣、理解規則、學會堅持。 全面發展性 棋藝活動能夠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孩子表現出有禮貌地和同伴對弈, 遵守對弈中的基本規則(輪流走、摸子動子、落子無悔等), 棋品即人品, 也體現了人與人之間共同生活中所必須遵守的規則,
Advertisiment
循序漸進性;學會下圍棋和國際象棋對幼兒來說有一定難度, 學會最基本的下法已經不容易了, 更何況是要把棋盤上的棋子和諧地調動起來, 組織起有效的進攻和防禦。 因此, 對棋類活動內容的編排就要貫徹從易到難、從簡單到複雜的循序漸進規律。
例如, 圍棋就要先認“氣”、“眼”, 再做“眼”, 學習各種吃法、各種定式, 學“打劫”, 最後學習佈局。 同樣, 學習國際象棋從對棋盤的認識、瞭解, 棋盤的方位到掌握各種子的特點和走法, 從最簡單的單殺王到聯合兵種殺王,
Advertisiment
因材施教性;棋藝活動是個體之間相互對抗的智力活動。 由於孩子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 也就導致了孩子間個體差異明顯。 為了使每個孩子都能在他的現有基礎起步, 我們就按照施教的原則, 根據幼兒現有的棋力水準分班, 並隨著棋力進步的快慢程度隨時調整。 這樣, 孩子們不會因為聽不懂而失去信心, 不會因為聽不懂而分散注意力, 也不會因為“吃不飽”而感到無趣。
在安排對手時, 我們有意識地把水準相近的孩子編成對, 棋逢對手可以提高幼兒的棋藝水準, 不會使那些水準不高的孩子因老是輸棋而感到沮喪。 這樣使各個層次水準上的幼兒都能得到了提高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