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智力開發>正文

如何教孩子認識金錢

當問及如何教育孩子認識金錢的問題時, 56%的家長回答只做一件事:教孩子如何分辨鈔票的金額。 比起談論銀行存款、賬單之類的事, 我們更愿意教孩子識別花鳥魚蟲。

孔方兄無孔不入,即使沒有詳盡清楚的指導, 孩子們仍舊無時無刻不在學習。 早在他們2歲, 在商店里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時, 就開始明白金錢的力量;每年電視中播放的數千萬個商業廣告將誘惑送到你家里;他們還從我們身上學習——我們的肢體語言, 夫妻間的交流, 我們怎樣理財, 我們怎樣花錢——

我們可以和6歲的孩子討論賺錢的事嗎?孩子應該了解我們工作的情況嗎?——胡敏 34歲 獨立經營者

Advertisiment

今天天氣不錯, 飛機飛行平穩, 正點抵港。 我趕回家的時候, 茉莉剛洗過澡。

“媽媽, 媽媽回來了, 今天媽媽講故事。 ”茉莉興奮地大叫, 很快地爬上床, 做出一副準備聽故事的乖乖樣兒。

講什么呢?在飛機上我已經想好了, 要把這次如何打敗對手拿到訂單的事講給茉莉聽, 這份訂單真是來之不易, 電話、電傳談了好幾個月, 這次去還險些被對手搶了先機。 我要告訴茉莉誠實和信用是多么的重要。 當然, 故事的主人公仍然是那只開了一家玩具公司, 叫做琪琪的兔子。 故事講了3年, 聰明的茉莉早已知道琪琪的故事就是媽媽的故事, 并且會將故事里的人物和媽媽公司的同事對號入座,

Advertisiment
講故事成了我每次出差回來我們母女間的頭等大事。 現在6歲的茉莉已經知道公司可以負擔我們和許多員工的生活, 并且記住了一些員工對公司的貢獻。

最值得欣慰的是茉莉能明白我的工作, 明白我不在她身邊時在做些什么。 我更希望她再長大一些能了解我的價值觀, 還有智慧、合作精神、責任感以及工作的辛勤和快樂。

茉莉很喜歡今天的故事, 臨睡前她問我:“媽媽, 你會給大家發獎金嗎?”

旁白:“媽媽得去賺錢呀, 賺了錢才能給你買玩具和冰激凌。 ” 我們常常這樣推開拽著我們衣襟的小手兒。

“媽媽因為一個叫錢的東西離開我。 ”就這樣, 錢開始在兩三歲的孩子心中播下既愛又恨、既需要又妒嫉的種子。 有些孩子會因此認為長大成人和工作賺錢是件可怕而痛苦的事。

Advertisiment

如果我們能將工作中的成功、挫折和經驗記錄下來, 編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講給孩子聽, 不僅可以補償與孩子分離的時光, 還可以讓孩子了解我們的生活。 如果你將有益的價值觀融入故事中, 用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告訴他, 將更有助于他形成健康的價值觀念, “賺錢”也就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金錢觀會代代相傳, 我們從母親那里繼承的“瘋狂購物欲”還要“言傳身教”給女兒嗎?——美蘭 33歲 全職太太

昨天, 他回來得很晚, 我們又吵架了。 我的心情糟透了。 給媽媽打電話, 爸爸接的, 電話里很嘈雜, 老頭兒沒好氣地說:“你媽媽正忙呢, 剛買了一臺洗衣機、一臺消毒柜和一個青花瓷瓶,

Advertisiment
眼下正指揮人往家搬呢!”

洗衣機沒壞為什么又買新的?奇怪!一定是和老爸吵架啦。 煩心的事兒真是多, 不想了!我帶著女兒離開了家, 不知怎么就進了商場。 買東西的感覺真爽!一層女裝部下來, 我手里的袋子就有5個, 然后是童裝部, 女兒的衣服、裙子、鞋子……我不得不請商場的服務員幫我將東西拎上車。

“唉……”終于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看看身邊, 5歲的小女兒一邊吃冰激凌蛋卷, 一邊擺弄著她新得到的長毛熊。 我怎么又給她買長毛熊呢?那些毛會鉆進她的鼻子里, 讓她不停打噴嚏。 唉!

旁白:金錢觀有可怕的遺傳性!你的“瘋狂購物欲”可能就來自母親的“言傳身教”, 難道你想讓之代代相傳給你的女兒嗎?

我們很多人都有類似的體驗——每當心情沮喪或缺乏安全感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就下意識地投身商場, 在花錢地過程中宣泄情緒, 好像只有瘋狂的購物才能換得內心的平靜。 過后又為那些永遠沒有機會穿的衣服和從來找不到主人的帽子而后悔。

為了防止故事在你的女兒身上重演, 現在就向女兒承認自己的問題, 告訴她:“我并不想這樣做, 這樣做很不好, 我要學著控制自己, 你監督媽媽好嗎?” 因為隨著孩子的長大, 她會發現你對她進行的財務教育與你本身行為不符, 所以立刻將你的壞習慣當做反面教材告訴她, 不僅有助于你改變現狀, 更有利于對她的今后施教。 專家特別強調:“等孩子長大一些, 你還可以告訴她你為什么會有這個缺點, 你怎樣克服這個缺點。因為你不希望同樣的問題發生在她的身上,所以你將教她一些好習慣。并和她一起遵守新規定。”

你和老公都常送孩子禮物嗎?你們一起看戲回來,誰獎給孩子蛋糕?——西琳 32歲 公關經理

最近我感覺老公在和我較著勁兒地給兒子買禮物。尤其是我不答應兒子的一些東西,過不了幾天,他準會買給兒子。

就在前天,兒子說要一套鉆山洞的火車模型,可是我們家里已經有了過大橋的、過小河的、爬山坡的火車模型,我對兒子說:“咱們不能買那么多的火車模型,那很浪費錢,而且山洞我們可以自己造一個放上去。”

可是今天下班一進門,就發現兒子在客廳地板上遙控火車鉆山洞,顯然是一套新模型。兒子得意地說:“爸爸給我買的!”

我感到問題越來越嚴重。兒子在我這里得到否定的答案轉而卻在爸爸那里得到了肯定,上個星期他竟然問我:“媽媽,你和爸爸誰更有錢?”

我想和老公好好談談,但涉及到錢,我們總免不了要吵架。他花錢大手大腳,還總嘲笑我過于精打細算。

旁白:許多夫妻的經濟觀念不同,多項調查顯示,錢是引發夫妻間爭吵的最常見因素,金錢方面的沖突還會引發其他矛盾,比如感覺自己得不到關心,彼此對事物看法不同等等。如果我們將這種沖突傳達給孩子,孩子很難從這些錯綜復雜的信息中分辨真偽,成年后很可能形成矛盾的價值觀,比如一方面認為有錢可以獲得一切,另一方面又覺得花錢是一種不好的行為。如果父母將金錢當做武器用來對付彼此或是對付孩子(比如討好孩子,使孩子對某一方更親近)將對孩子產生很壞的影響。

學齡前的孩子會通過觀察誰在付錢,來判斷誰更有錢,他們會注意到父母一起去看電影,每次都是媽媽(或爸爸)給他們帶回小點心和紀念品。

正確的做法是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給你帶回了禮物”,或是事先商量好由老公拿出禮物,而你捧出蛋糕。

夫妻雙方要正視彼此在金錢觀方面的差異。如果不能達成統一戰線,可以分工合作。盡量讓花錢比較節制的一方管理家里的財政,并負責孩子的財務教育。

只要刷卡就OK?你告訴過孩子信用卡和付現鈔的區別嗎?——文潔 35歲 律師

已經好多年了,我習慣用信用卡結賬,既方便又安全。那天我在商場里看中一條精美的鉆石項鏈,試戴了一下,果然光彩照人,可是價格不菲,正當我“依依不舍”地將項鏈還給營業員時,6歲的女兒仰起小臉說:“媽媽,真好看,你買吧!”

我說:“太貴了,媽媽沒有那么多錢。”“你可以刷卡呀!”女兒說。是呀,我可以刷卡,可以先透支!我心動了,讓營業員開了票。女兒高興地拉著我去了款臺,她看我掏出卡,興奮地說:“媽媽的卡什么都能買,我以后也要一張,買好多的東西。”我愣住了,難道這就是我傳達給女兒的消費觀?那條項鏈我沒有買,我對女兒說:“卡里沒錢了。”她不相信,“卡里不是永遠都有錢嗎?”

旁白:“一卡在手,暢行無阻。”在你享受現代購物的便捷時,是否想到興起就刷卡的習慣使孩子形成了錯誤的觀念呢?“卡里永遠都有錢”,“有卡什么都能買”,她可能因此成長為“所有都買,現在就買”的年輕人;她的未來可能因為不懂得如何使用信用,而很快被堆積如山的債務壓垮(美國高級信貸顧問內里·馬經過調查發現,2000年美國平均每位碩士在校生有4776美元的信用卡賬單)。

我們必須教孩子分清信用卡和現金之間的關系。下次當你買100元的衣服時,請拿出10張10元錢的鈔票,并告訴孩子付過錢才可以拿走衣服。不要發送錯誤的信息:我沒有錢,所以我用信用卡結賬。而是應該向孩子強調使用信用卡是因為方便快捷,而每個月還要向銀行還清從信用卡上花掉的錢。

孩子的問題:

錢,在孩子眼中具有神奇的力量,它隱含著“我是否安全?”的問題。如何淡化金錢的神秘性呢?最好的方法是認真地聆聽孩子的問題,并以這些問題作為出發點,展開討論。如果我們回避問題或是回答“這個問題不好”,孩子不僅會懷疑是不是錢有什么問題,更會擔心失去安全感。針對幾個典型的問題,我們可以這樣回答——

¥“你掙多少錢?”

學齡前的孩子提出這個問題,他真正希望知道的是“我們有足夠的錢嗎?我是安全的嗎?”我們不需要給他準確的數字,只需誠實而肯定地回答,可以說:“我們有足夠的錢給你舒適的生活,把你照顧好。”如果是大一些的孩子,他則更希望知道數字以了解我們的財政狀況。專家建議我們采取公開的態度,可以告訴他準確的數字,或者把數量限制在某個合理的范圍內。

¥“我們富裕嗎?”

孩子喜歡和別人比較,從而找到自己的位置。當孩子問這個問題或是類似的“我們很窮嗎?”,表明他想了解我們的生活方式,可以按上面的方法回答他,如果我們比鄰居或朋友富裕得多,也應該如實相告。孩子將明白他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機會。但還應進一步說明:“我和你父親掙得比較多,但是金錢買不到很多重要的東西,比如愛情、友情。”

¥“我們沒錢買嗎?”

當你的孩子這樣大聲地質問你時,你可以回答:“錢不是重點。問題是我們需不需要在這上面花錢,還是把錢花在更恰當的地方”,而不要使用“我們買不起”,因為孩子可能很快就看到你買了其他的東西,暴露了你的謊言。

為了避免讓他成為徹頭徹尾的拜金主義者,我們必須傳達給孩子正確的信息:“在做決定時,錢是被考慮因素之一,而不是根本”。

如果因為東西不值或預算的原因說“不”,最簡單有效的說法是“我認為這件東西太貴了,不值這個價錢。”并借機同他討論價格和品質。還可以講講等待的快樂,例如我們如何等待衣服打折,如何存錢等到休假時去旅游。

即使是年齡小的孩子,我們也可以和他交流價值觀,告訴孩子錢是中性的,不分好與壞;錢是一種工具,可以用于提供舒適的生活,用于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你會失去工作嗎?”

孩子可能從各種渠道聽到有關失業的話題。如果我們有信心,就應該告訴孩子,讓他感到生活是安全的。如果自己同樣擔憂,請衡量孩子的承受能力,告訴他家里的存款和收入。無論如何請正面回答,遮遮掩掩只能使孩子更擔心。

金錢帶來的心理暗示:我們常感覺和孩子談論錢是一件很難開口的事。這是因為金錢會給我們帶來許多的心理暗示,比如——

¥錢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它決定了我們的生活品質;

¥錢決定了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無論我們多有錢,一定有人比我們更有錢;

¥無論我們多善于理財投資,仍然會懷疑自己對于錢的決定是否正確……

種種暗示,令我們在提及錢的時候會產生興奮、自豪、慚愧、憤怒等多種情緒,這些不同的情緒又迫使我們形成自己的癖好,或許花錢無度,或許精打細算。 金錢同另一個生活的重心——性一樣,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在我們和孩子談到金錢時,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盡量做到客觀和公正。

你怎樣克服這個缺點。因為你不希望同樣的問題發生在她的身上,所以你將教她一些好習慣。并和她一起遵守新規定。”

你和老公都常送孩子禮物嗎?你們一起看戲回來,誰獎給孩子蛋糕?——西琳 32歲 公關經理

最近我感覺老公在和我較著勁兒地給兒子買禮物。尤其是我不答應兒子的一些東西,過不了幾天,他準會買給兒子。

就在前天,兒子說要一套鉆山洞的火車模型,可是我們家里已經有了過大橋的、過小河的、爬山坡的火車模型,我對兒子說:“咱們不能買那么多的火車模型,那很浪費錢,而且山洞我們可以自己造一個放上去。”

可是今天下班一進門,就發現兒子在客廳地板上遙控火車鉆山洞,顯然是一套新模型。兒子得意地說:“爸爸給我買的!”

我感到問題越來越嚴重。兒子在我這里得到否定的答案轉而卻在爸爸那里得到了肯定,上個星期他竟然問我:“媽媽,你和爸爸誰更有錢?”

我想和老公好好談談,但涉及到錢,我們總免不了要吵架。他花錢大手大腳,還總嘲笑我過于精打細算。

旁白:許多夫妻的經濟觀念不同,多項調查顯示,錢是引發夫妻間爭吵的最常見因素,金錢方面的沖突還會引發其他矛盾,比如感覺自己得不到關心,彼此對事物看法不同等等。如果我們將這種沖突傳達給孩子,孩子很難從這些錯綜復雜的信息中分辨真偽,成年后很可能形成矛盾的價值觀,比如一方面認為有錢可以獲得一切,另一方面又覺得花錢是一種不好的行為。如果父母將金錢當做武器用來對付彼此或是對付孩子(比如討好孩子,使孩子對某一方更親近)將對孩子產生很壞的影響。

學齡前的孩子會通過觀察誰在付錢,來判斷誰更有錢,他們會注意到父母一起去看電影,每次都是媽媽(或爸爸)給他們帶回小點心和紀念品。

正確的做法是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給你帶回了禮物”,或是事先商量好由老公拿出禮物,而你捧出蛋糕。

夫妻雙方要正視彼此在金錢觀方面的差異。如果不能達成統一戰線,可以分工合作。盡量讓花錢比較節制的一方管理家里的財政,并負責孩子的財務教育。

只要刷卡就OK?你告訴過孩子信用卡和付現鈔的區別嗎?——文潔 35歲 律師

已經好多年了,我習慣用信用卡結賬,既方便又安全。那天我在商場里看中一條精美的鉆石項鏈,試戴了一下,果然光彩照人,可是價格不菲,正當我“依依不舍”地將項鏈還給營業員時,6歲的女兒仰起小臉說:“媽媽,真好看,你買吧!”

我說:“太貴了,媽媽沒有那么多錢。”“你可以刷卡呀!”女兒說。是呀,我可以刷卡,可以先透支!我心動了,讓營業員開了票。女兒高興地拉著我去了款臺,她看我掏出卡,興奮地說:“媽媽的卡什么都能買,我以后也要一張,買好多的東西。”我愣住了,難道這就是我傳達給女兒的消費觀?那條項鏈我沒有買,我對女兒說:“卡里沒錢了。”她不相信,“卡里不是永遠都有錢嗎?”

旁白:“一卡在手,暢行無阻。”在你享受現代購物的便捷時,是否想到興起就刷卡的習慣使孩子形成了錯誤的觀念呢?“卡里永遠都有錢”,“有卡什么都能買”,她可能因此成長為“所有都買,現在就買”的年輕人;她的未來可能因為不懂得如何使用信用,而很快被堆積如山的債務壓垮(美國高級信貸顧問內里·馬經過調查發現,2000年美國平均每位碩士在校生有4776美元的信用卡賬單)。

我們必須教孩子分清信用卡和現金之間的關系。下次當你買100元的衣服時,請拿出10張10元錢的鈔票,并告訴孩子付過錢才可以拿走衣服。不要發送錯誤的信息:我沒有錢,所以我用信用卡結賬。而是應該向孩子強調使用信用卡是因為方便快捷,而每個月還要向銀行還清從信用卡上花掉的錢。

孩子的問題:

錢,在孩子眼中具有神奇的力量,它隱含著“我是否安全?”的問題。如何淡化金錢的神秘性呢?最好的方法是認真地聆聽孩子的問題,并以這些問題作為出發點,展開討論。如果我們回避問題或是回答“這個問題不好”,孩子不僅會懷疑是不是錢有什么問題,更會擔心失去安全感。針對幾個典型的問題,我們可以這樣回答——

¥“你掙多少錢?”

學齡前的孩子提出這個問題,他真正希望知道的是“我們有足夠的錢嗎?我是安全的嗎?”我們不需要給他準確的數字,只需誠實而肯定地回答,可以說:“我們有足夠的錢給你舒適的生活,把你照顧好。”如果是大一些的孩子,他則更希望知道數字以了解我們的財政狀況。專家建議我們采取公開的態度,可以告訴他準確的數字,或者把數量限制在某個合理的范圍內。

¥“我們富裕嗎?”

孩子喜歡和別人比較,從而找到自己的位置。當孩子問這個問題或是類似的“我們很窮嗎?”,表明他想了解我們的生活方式,可以按上面的方法回答他,如果我們比鄰居或朋友富裕得多,也應該如實相告。孩子將明白他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機會。但還應進一步說明:“我和你父親掙得比較多,但是金錢買不到很多重要的東西,比如愛情、友情。”

¥“我們沒錢買嗎?”

當你的孩子這樣大聲地質問你時,你可以回答:“錢不是重點。問題是我們需不需要在這上面花錢,還是把錢花在更恰當的地方”,而不要使用“我們買不起”,因為孩子可能很快就看到你買了其他的東西,暴露了你的謊言。

為了避免讓他成為徹頭徹尾的拜金主義者,我們必須傳達給孩子正確的信息:“在做決定時,錢是被考慮因素之一,而不是根本”。

如果因為東西不值或預算的原因說“不”,最簡單有效的說法是“我認為這件東西太貴了,不值這個價錢。”并借機同他討論價格和品質。還可以講講等待的快樂,例如我們如何等待衣服打折,如何存錢等到休假時去旅游。

即使是年齡小的孩子,我們也可以和他交流價值觀,告訴孩子錢是中性的,不分好與壞;錢是一種工具,可以用于提供舒適的生活,用于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你會失去工作嗎?”

孩子可能從各種渠道聽到有關失業的話題。如果我們有信心,就應該告訴孩子,讓他感到生活是安全的。如果自己同樣擔憂,請衡量孩子的承受能力,告訴他家里的存款和收入。無論如何請正面回答,遮遮掩掩只能使孩子更擔心。

金錢帶來的心理暗示:我們常感覺和孩子談論錢是一件很難開口的事。這是因為金錢會給我們帶來許多的心理暗示,比如——

¥錢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它決定了我們的生活品質;

¥錢決定了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無論我們多有錢,一定有人比我們更有錢;

¥無論我們多善于理財投資,仍然會懷疑自己對于錢的決定是否正確……

種種暗示,令我們在提及錢的時候會產生興奮、自豪、慚愧、憤怒等多種情緒,這些不同的情緒又迫使我們形成自己的癖好,或許花錢無度,或許精打細算。 金錢同另一個生活的重心——性一樣,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在我們和孩子談到金錢時,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盡量做到客觀和公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