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教寶寶控制自己的情緒?

對爸爸媽媽而言, 最大的挑戰是既要幫助寶寶自立又要使他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特別是那些消極情緒。 儘管2歲寶寶已經開始有了語言表達能力, 但與人交流的能力還是十分有限, 常常不能很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寶寶生氣的原因, 常常是因為大人不明白他的意思。 另外, 2歲寶寶遇到自己不滿意的事情時自控能力往往比較差。 當得不到他想要的東西時, 感覺就像到了世界末日。 當媽媽對他說不能做什麼事時, 他感到完全沒有可選擇的餘地。

如果寶寶不高興或是遇到了挫折, 你可以把他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活動上去。

Advertisiment
例如:當思思在廚房裡吵鬧著要玩小刀時, 媽媽會把她帶到一水池的肥皂泡面前分散她的注意, 她很快會安靜下來。 另外, 場景的迅速改變也能達到同樣的目的——安靜地把思思從廚房帶到房間裡去, 那裡有許多吸引她注意的東西, 玩具恐龍、圖書都可以讓她忘記剛才的不愉快。

所幸他們的沮喪不會維持太長時間。 他很容易對某件事物發生興趣, 但注意力很快又被其他新奇的事物所吸引。 寶寶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的時間不會超過幾分鐘。 因此, 聰明父母只要充分利用寶寶注意力分散的特點, 就能從容控制寶寶的情緒。

和寶寶談感受, 教他區別不同的情緒

儘管分散注意力能阻止寶寶情緒失控,

Advertisiment
但對父母們而言, 和寶寶談論他的感受也是至關重要的。 當然, 你不可能期待一個2歲的寶寶能告訴你他很憤怒、孤獨或者無聊, 因為他沒有足夠的自控能力和相關的詞彙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你可以教他如何表達自己, “那件事一定讓你很生氣”, 或是“你看上去很傷心”, 諸如此類的話能説明寶寶認識到有很多的語言能描述自己的內心感受。 最終, 寶寶會認識到這些感受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比如:如果每次寶寶都拼不好拼圖, 你說, “哇, 你真的很生氣”, 多重複幾次, 寶寶就會把這句話和他自己的感受聯繫起來。 當寶寶快3歲時, 開始能理解像生氣、傷心等詞的意思, 很快, 他就能談論他的感受了。

這並不意味著你可以忽視寶寶那些不正確的行為。

Advertisiment
你需要瞭解寶寶的感受, 例如, 詢問寶寶對丟了東西是否很傷心, 或是對媽媽占著電話聊天感到生氣, 然後你應該讓他知道因此而尖叫或打人都是不被允許的。 儘管寶寶還不能完全理解這些訊息, 但是這種交流能為他形成一種理念奠定基礎, 那就是:過激的情緒, 甚至消極情緒都是生活中很平常的, 但是傷害和破壞性的行為是絕對不被允許和容忍的。

要教寶寶區分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 當寶寶滿意高興的時候, 你可以說, “我看你真的很喜歡吃霜淇淋”或者“和爸爸媽媽玩捉迷藏的遊戲讓你很快樂, 對嗎?”這可以幫助寶寶區分積極和消極的情緒, 可以教會他認知所有的情緒,

Advertisiment
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 都是生活中很正常的。

學會控制情緒, 學會理解他人

2歲的寶寶大都以自我為中心, 不明白別人也有情感。 一旦寶寶能夠區別自己的情感, 他也會將那些表述的詞語用於其他人。 一個2歲大的寶寶如果曾和媽媽談論過生氣, 便會瞭解生氣的感受。 當媽媽說“寶貝, 我也生氣”時, 寶寶就會意識到媽媽也有和自己一樣的感受。 這就是體會別人情感, 識別他人感受的開始。 這種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非常漫長的循序漸進、持續整個童年的過程。

嬰兒時期是教寶寶去理解自身和他人情感的最佳時期, 因此早教應多談情感問題, 當你在教寶寶一種行為為什麼是對的或錯的時候, 就是在向寶寶展示其他人的感受,

Advertisiment
如“我們不可以打人, 因為這會傷害到別人, 讓別人感到難過”或者“他這種事發生在你的身上你不會難過嗎?”。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理解他人的感受, 與人為善, 這些對寶寶將來在社會上獲取成功會起到很大的幫助, 如果寶寶沒有學好這一課, 那麼未來的生活對他來說會非常困難。

新生兒打嗝專題:/xysc/huaiyun/dage/

如何進行早期教育(專題):/xysc/huaiyun/zaojiao/

手足口病症狀(專題):/xysc/huaiyun/szkzz/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