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教會孩子懂規矩


孩子是否懂規矩可以體現出家長的教育方式。 所以, 爸爸媽媽可千萬不要忽略了對孩子的規矩教育, 當然, 對於年紀還太小的孩子來說, 也不要操之過急, 而是循序漸進最好。

何時開始給孩子建立規矩?

讓孩子形成規矩意識, 時機非常關鍵。 太小的孩子, 理解能力和行為控制力都還不夠, 你講的規矩, 他不一定懂, 也做不到;大一點的孩子, 壞習慣已經養成了, 糾正的難度更大。

從孩子的成長規律和心理特性來看, 2歲以前, 是培養孩子安全感的時期, 這一階段, 孩子需要父母全身心的愛, 無條件地接受他、愛護他。

Advertisiment
2歲以後, 孩子進入自主探索期, 他開始發展自己獨立自主的能力, 也初步具備了行為判斷能力, 這就為孩子接受規矩提供了基礎。 另一方面, 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 他開始發現“什麼是我要做的”, “什麼是媽媽要我做的”, 這個時候行為的自主意識更強烈。 因此, 規矩需要從孩子2歲開始建立。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懂規矩

隨著孩子長大, 必然會對父母管束有所不滿, 這是屬於正常現象。 家長對孩子的尊重要落在實處, 所以在教孩子規矩時, 要注意說話技巧, 對孩子說“不”的時候, 語調不要太嚴厲, 稍帶嚴肅的表情就可以, 讓寶寶從父母的聲音和表情瞭解到自己做的事是不對的, 會按照父母的規矩做事。

日常生活中, 當孩子做錯事時,

Advertisiment
要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再次犯的時候要耐心地糾正他, 久而久之, 讓孩子瞭解規矩無處不在, 在孩子意識裡漸漸形成明確的規則。

孩子出現無緣無故耍賴的情況時, 家長要注意了, 態度要堅定不要輕易妥協, 只要孩子發現哭鬧與耍賴無法達到他所預期的目的時, 自然就會停止。 待孩子情緒穩定後千萬不要斥責孩子, 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解釋守規矩的理由, 才能讓孩子真正瞭解守規矩的意義。

每個人都需要擁有自己的空間, 當然孩子也不例外, 因此, 父母在教養孩子的時候不要時時刻刻都拿規矩壓制孩子, 不讓他有喘息的空間, 孩子也有自己是想法, 讓孩子自己思考正確的生活方式與態度, 反而能提高孩子實踐的意願,

Advertisiment
才能有所借鏡與成長, 有時不妨讓孩子自己去承擔不守規矩的後果, 得到的經驗會更為深刻與珍貴。

6歲前的孩子必須懂這些規矩

一、避免野蠻粗俗的行為。

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應該要從小就培養起的, 從日常的行為規範抓起, 儘量避免有粗俗野蠻的行為出現, 所以家長要交友好孩子, 什麼場合該做什麼事, 比如和其他小朋友玩玩具不能跟小朋友搶, 甚至是和其他小朋友動粗, 這些都是需要靠父母去引導教導自己的孩子, 要讓給比自己小的小朋友玩, 如果是大朋友那就要有商量的餘地, 不能用粗暴的方式解決。

二、不要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很多時候小孩子的年紀小, 很多事情都是處於一種無意識的狀態下,

Advertisiment
不會想到有什麼後果, 所以如果發現有小孩和別的小朋友玩, 並拿走了別人的東西, 就要教育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如果孩子不承認, 那麼家長也不要用嚴厲的態度去責備孩子, 而是要用交談的方式和寶寶談, 並且教他如果借位思考。

三、別人的東西借了就要還。

當兩個小朋友在一起玩, 難免會存在爭搶玩具的情況, 如果發現自己的小孩喜歡哪其他小朋友玩具的時候要勸孩子歸還, 如果繼續放任孩子的話, 長時間下來孩子就會潛意識的覺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是自己的不用還, 如果長時間的有這樣的思想, 那麼長大就很有可能有偷竊的行為了。 所以如果帶自己孩子拿別人的玩具不捨得還,

Advertisiment
那麼家長要耐心教導孩子別人的東西借了要還。

四、不能隨意插隊。

很多時候想要孩子遵守習慣, 那麼家長也應該要以身作則, 比如接孩子放學或者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 坐公交的時候本來是好好的排隊的, 可是公車進站後就亂了。 家長應該要教育孩子要排隊上車, 要分清先後, 這樣長大後孩子也可以很好的做到懂規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