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教會孩子捍衛自己的權力?比如玩耍時被插隊不知道該怎麼辦

如何教會孩子捍衛自己的權力?比如寶寶玩耍時被插隊, 不懂捍衛自己的權利該怎麼辦?父母該怎麼教?

寶寶現在9個多月, 我該如何從日常生活中對她進行早期教育?比如視覺、聽覺、智力等方面的開發。

Eleven:9個多月, 寶寶的視力已經發展到0.1了, 類似於高度近視眼;到14~18歲左右才完全發育成熟。

所以, 我們要注意, 不讓寶寶長時間地看電子螢幕等高光高刺激的東西, 避免視疲勞, 避免太久逛商場或者電子遊樂設備的聲光電刺激;多接觸大自然, 看綠色植物等。

聽覺方面, 可以看一看寶寶是否可以對外界各種聲音表示關心,

Advertisiment
比如:雨聲, 飛機聲等。

家長可以用象聲詞提示孩子:“嘩啦啦, 下雨的聲音”“轟隆隆, 飛機的聲音”來幫助孩子辨識聲音;也可以給孩子播放不同類型的音樂, 和孩子一起聽著拍子扭動身體等。

智力方面, 9個多月孩子的認知已經出現了一個里程碑, 叫做 “客體永恆性”, 就是當物體不在眼前, 或通過其他感官不能察覺的時候, 仍然知道物體是繼續存在的。

我們可以把玩具用不透明的毯子蓋起來, 看寶寶會不會掀開去找;或者和寶寶做躲貓貓的遊戲, 開心的同時讓寶寶知道媽媽只是暫時看不見。

我家寶寶2歲3個月, 還不會說話。 家裡買了好多有聲掛圖, 對於有聲掛圖裡的動物他覺得很好奇、很喜歡, 每天都會去按好多遍,

Advertisiment
聽到聲音也從來不怕, 還不停地模仿著叫。

然後回到老家, 帶他去看公雞、鴨子、豬的實物, 他卻很害怕, 也特別怕它們的叫聲。 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

Eleven:2歲3個月, 寶寶能夠感知到有聲掛圖和真實動物的區別。

有聲掛圖是可以控制的, 按一下肯定會聽到一種固定的聲音, 但真正的動物叫是完全不可控的, 不是“我一按它才叫”, 對比之下, 這種“不可控”的感覺會讓孩子有點害怕。

更何況兩種叫聲並不完全一樣, 動物還會動, 可能還有氣味, 和圖片上長得樣子也不一樣, 這一切“不一致的”、“全新的體驗”、“不確定感”會讓孩子害怕。

家長要做的就是:允許孩子害怕, 告訴孩子真實的小動物是這樣跑的、這樣叫的, 抱著孩子先從遠處觀察,

Advertisiment
表現出輕鬆、好奇、有趣!

可以模仿動物的叫聲, 讓孩子放鬆下來, 徵求孩子的同意, 可以適當靠近;或者只在孩子認為安全的範圍內先觀察就可以了。

循序漸進, 讓孩子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觀察學習、增加真實的體驗。

我家寶寶28個月, 在參加集體活動的時候, 自己的位置被其他小朋友搶佔了, 她就在原地大哭;還有一次在玩滑滑梯的時候, 被大一些的兩個小朋友插隊了, 她就大哭, 還很生氣的樣子, 但她不知道如何捍衛自己的權利, 這種情況我該如何教她應對?

Eleven:首先, 父母需要安撫孩子的情緒。 允許孩子哭, 抱抱孩子摸著孩子的頭, 說出孩子的情緒:“小朋友坐了這個位置, 你有點不高興, 是吧?”“你想滑滑梯的, 但那個小朋友先滑了。

Advertisiment
”注意共情的時候要適度, 避免讓孩子更傷心。

等孩子漸漸平靜下來之後, 示範給孩子可以如何做。

比如:大聲表明自己的立場“這是我的位子!”“要排隊的!”, 媽媽可以在家裡與孩子進行角色扮演, 注意肢體語言, 比如拍拍他的肩膀, 當他看到你時, 你這樣大聲說。

如果是“在所難免的”“防不勝防”的孩子之間的衝突, 我們也需要接納這種“不可控”, 告訴孩子可以做什麼就夠了, 增加孩子捍衛自己權力的成功體驗。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