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教會孩子自立自強?

不要過分優待孩子

冬天一個寒冷的清晨, 一位媽媽帶著孩子去買完菜回家, 孩子想要幫媽媽拎一點, 媽媽說:“寶寶不拎, 媽媽拎, 不然寶寶手會冷。 ”孩子反問媽媽:“你拎, 你的手就不冷嗎?”

這個時候, 你會怎麼說呢?

我想肯定有媽媽富有“犧牲精神”、滿懷“愛心”地說:“媽媽不冷。 ”這樣的情景如果回溯二十年, 就是家裡只有一點好吃的, 大人捨不得吃省給孩子, 然後媽媽說:你吃吧, 媽媽不愛吃。

顯然, 這些做法會讓人溫暖和感動, 然而, 它是有益的嗎?

你說你的手不冷, 幼小的孩子就會天真地認為大人的手或許和自己不一樣,

Advertisiment
真的不冷, 接著就不再想這件事, 然後慢慢形成習慣。 等到孩子八九歲的時候, 你再想讓他幫你拎菜, 他就說:“我手冷!”如果你生氣了非要他拎, 他就會很不高興, 認為你是壓制他。

當一位母親被說到“當媽就是心軟的時候”(有時候父親比母親還要心軟), 通常這位母親是願意接受的, 而且從中獲得一種母性的滿足感。 然而, 我們心軟的時候, 有可能恰恰是我們應該忍下心才有利於孩子。

我們不忍心看孩子受苦受累, 可是孩子要應對好自己生活必須吃苦耐勞;我們不忍心看孩子因我們的拒絕而失望, 可是孩子需要從拒絕中感受和建立規則;我們不忍心看孩子焦慮和掙扎, 可是孩子需要從焦慮中學會沉著, 從掙扎中增強內心的力量;我們不忍心看孩子失敗和痛苦,

Advertisiment
可是孩子卻需要從失敗中學習如何避免失敗, 從痛苦中學習如何面對痛苦。

當孩子生病的時候, 我們恨不得自己來代替, 當孩子不願意洗衣服收拾房間時, 我們不厭其煩地代勞, 當孩子學習不力面臨落後時, 我們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輔導監工, 孩子失望我們失落, 孩子傷心我們難過。 這種感覺真糟, 我們千方百計地避免, 以至於——

與之相對, 我們習慣了對孩子優待, 習慣了他們在家裡坐享其成, 習慣了他耍賴後的得意, 習慣了他撒嬌後的“下不為例”, 孩子開心我們高興, 孩子滿足我們更甚, 這種感覺真不錯, 我們是如此的喜歡, 以至於——

以至於, 當我們的感情和理性☆禁☆交手時,

Advertisiment
後者勝少負多。 以至於我們難以分辨, 那些“溺愛”的父母, 究竟是“嬌縱”了孩子, 還是“嬌縱”了自己?

不要過分保護孩子

我們只有一個孩子, 所以我們希望萬無一失。

這樣有錯嗎?

當然。

因為不管你有幾個孩子, 都是不可能萬無一失。 杜絕所有危險恰恰是最危險的, 因為這樣, 孩子將像愛滋病人那樣不能抵禦任何病菌無法適應生活。

然後你退一步說, 你只是希望盡可能的安全。

可是, “盡可能的安全”意味著什麼呢?這種想法和說法在邏輯上已經無可辯駁, 問題在於“盡可能”的界限在哪裡, 是否因為盡可能的安全而導致對孩子的教育過分保守或者過分保護。

父母不容孩子有任何閃失和委屈的心態, 常常把自然而然的事情變成難題,

Advertisiment
讓簡單的事情越來越複雜。 比如孩子的吃飯和穿衣。 很多家庭為孩子不好好吃飯而著急, 為孩子不知道因為天氣的變化而添減衣服而生氣。 這本身就是一個奇怪的問題, 餓了吃飯、穿衣禦寒是人的本能, 任何一個心智正常的孩子怎麼能不懂呢?可現實中很多孩子的確不懂。 為什麼?因為在他還沒有感受到饑餓和寒冷時, 大人就為他安排好了一切, 孩子根本沒有體會過饑餓和寒冷, 同時失去了為這些事操心的機會。

別人的建議和提醒, 與自己的親身體會、親眼目睹對人的觸動有很大的差距, 為什麼越是老司機開車越膽小?因為他們看到的事故太多了。 孩子會和我們一樣從一件事中學會一類事, 在家裡,

Advertisiment
父母處處捨不得, 過度保護, 孩子就不能得到親身的體驗, 那麼, 孩子在獨自面對生活的時候, 將面對更大的風險, 有的教訓代價巨大, 成為人們常說的“悲劇”。

事實上, 對安全的極力追求是導致危險的一種更常見的方式, 在深水裡只有掙扎才會溺水, 因為只要你不掙扎、屏住呼吸你根本就沉不下去。

人類自我保護的本能十分強大, 強大到經常成為障礙, 需要時常克制;父母愛護孩子的本能較愛護自己更為強大, 以至於我們時常深陷其中渾然不覺。

我見過很多幼年體質不好(如過敏性體質等)容易生病的孩子, 隨著年齡的增長, 身體的發育, 在身體方面已經和別的孩子無異, 可是嬌氣、膽小, 有點什麼事大驚小怪、小題大做, 覺得全世界的人都應該來關切地問他的感受、安慰他……

當孩子的身體健康狀況不好時,父母們通常有難以掩飾的焦慮,這就是孩子小題大做、誠惶誠恐的源頭;當孩子體質不好、免疫力差時,父母為了防止孩子生病就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去,孩子因此變得膽小嬌弱,其實,最好的方式反而是用運動來增強體質。

生活中從未缺乏優秀的父母。我的一個朋友范鈞在這方面就做得特別的好。在很多人眼裡,她是一個“不幸”的女人,離過兩次婚,現在跟她一起生活的女兒有一條腿是假肢。但是,一個人是否幸福不在於過什麼樣的生活,而在於她如何面對她的生活,每個接觸過她的人,都會對她爽朗的笑聲和對待生活的熱情留下深刻印象。她現在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第三家公司,女兒在英國讀高中。

她已經很富有,而且似乎比別人更有理由呵護自己殘疾的女兒,但是她卻要求孩子打工謀取生活費。女兒很長時間都在麥當勞打工,有一次,她給媽媽打電話說:媽媽,我的腿這幾天好疼。

讀者朋友,假如你是這位母親你會怎麼回答呢?

範鈞說:孩子,這沒什麼大不了的,這是因為你的脂肪太多了,鍛煉鍛煉就好了。

她的女兒聽媽媽這麼說,就半信半疑地說:是嗎?那我試試!一星期之後,女兒打電話告訴媽媽,說她好多了,她感到自己更強壯了。

人很多時候是從別人對待自己的方式中學會看待和安慰自己的。假如我的這位朋友大驚小怪並告訴孩子趕快辭工,那麼當孩子再次面臨難題的時候,她會怎樣呢?對於一個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假肢女孩來講,還有什麼比堅強和自立更重要嗎?

覺得全世界的人都應該來關切地問他的感受、安慰他……

當孩子的身體健康狀況不好時,父母們通常有難以掩飾的焦慮,這就是孩子小題大做、誠惶誠恐的源頭;當孩子體質不好、免疫力差時,父母為了防止孩子生病就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去,孩子因此變得膽小嬌弱,其實,最好的方式反而是用運動來增強體質。

生活中從未缺乏優秀的父母。我的一個朋友范鈞在這方面就做得特別的好。在很多人眼裡,她是一個“不幸”的女人,離過兩次婚,現在跟她一起生活的女兒有一條腿是假肢。但是,一個人是否幸福不在於過什麼樣的生活,而在於她如何面對她的生活,每個接觸過她的人,都會對她爽朗的笑聲和對待生活的熱情留下深刻印象。她現在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第三家公司,女兒在英國讀高中。

她已經很富有,而且似乎比別人更有理由呵護自己殘疾的女兒,但是她卻要求孩子打工謀取生活費。女兒很長時間都在麥當勞打工,有一次,她給媽媽打電話說:媽媽,我的腿這幾天好疼。

讀者朋友,假如你是這位母親你會怎麼回答呢?

範鈞說:孩子,這沒什麼大不了的,這是因為你的脂肪太多了,鍛煉鍛煉就好了。

她的女兒聽媽媽這麼說,就半信半疑地說:是嗎?那我試試!一星期之後,女兒打電話告訴媽媽,說她好多了,她感到自己更強壯了。

人很多時候是從別人對待自己的方式中學會看待和安慰自己的。假如我的這位朋友大驚小怪並告訴孩子趕快辭工,那麼當孩子再次面臨難題的時候,她會怎樣呢?對於一個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假肢女孩來講,還有什麼比堅強和自立更重要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