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教會孩子體貼父母

一個週末, 媽媽參加一個慶祝活動, 也邀請了爸爸和樂樂參加。 宴會上媽媽喝多了, 頭疼。 爸爸出酒店買藥去了, 留下樂樂照顧媽媽。

樂樂說:“媽媽, 我在你身邊, 會給你帶來很多幸福的。 ”媽媽疼得厲害, 直“哎喲”。 樂樂溫柔地說:“很疼嗎?喝點水就好了。 ”然後, 把酒店的4個茶杯都放在媽媽的床頭, 用酒店裡專用的加熱水壺(裡面的水已經不燙了)倒滿水, 並且不停地說:“媽媽, 我在你身邊。 ”“我雖然腿很酸, 但我堅持著。 ”(樂樂上午參加幼稚園舉行的聖誕慈善義演義賣, 又參加媽媽的活動, 中午沒有午睡, 運動量很大。 )

媽媽心疼地說:“你也躺下休息一會兒吧!”

Advertisiment

“沒事!”

“媽媽現在什麼樣兒?”媽媽雖然病了, 也沒有忘記教樂樂觀察。

“沒精打采的。 ”樂樂瞥了一眼媽媽。 媽媽閉上眼睛休息, 心裡想, 用詞還很恰當。

“媽媽, 我給你疊好東西。 ”樂樂把酒店記事本上的小紙撕下來, 疊了8個紙工作品, 放在媽媽的臂彎裡。

4歲半的樂樂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媽媽的關心。 事後媽媽把這件事寫給他的老師分享。 老師抓住了這個資源, 把它念給班裡的小朋友聽。 孩子們非常喜歡:“再念一遍!再念一遍!”老師問樂樂:“告訴大家, 你當時是怎麼想的?”樂樂說:“我病的時候, 媽媽就守在我身邊。 ”

這件事教會很多孩子回家後給勞累一天的媽媽倒水喝。 孩子關心家人的行動, 給了許多媽媽一個驚喜。

Advertisiment
同時我們也看到, 老師對樂樂的提問, 促進孩子思考並用語言把這種感受表達出來, 從而使孩子在內心強化了關心家人的概念。

抓住孩子表現出的好的行為, 並在生活中複述、回憶, 無形中告訴孩子:這是好的做法, 繼續保持和發揚。 這和把孩子畫得好的畫貼在牆上讓大家欣賞, 無聲地告訴孩子這樣畫對, 請保持下去, 是不是有相似的道理呢?

養個體貼孩子

一個體貼的孩子能讓誰最為感動呢?我想答案是他的父母。 一個體貼的孩子能讓誰最驕傲呢?我想答案還是父母。 一個體貼的孩子能讓誰最夢想呢?答案依然是父母。 一個體貼的孩子是誰造就的呢?答案最終還是父母。

可兒生下來以後, 她很少哭。 我每天堅持讓她聽音樂,

Advertisiment
漸漸地, 我就固定下來幾首歌, 用作她日常的催眠曲和活動用曲。 每天睡覺前, 我就拉著她的小手為她哼催眠曲, 歌詞是我自己編的。 我只要一唱這歌, 她就會安靜下來, 有一天, 我發現她居然會自己唱催眠曲了。 她得意地把歌詞換成了可兒的媽媽要睡覺, 可兒知道。 我激動地親了她兩下。 如果你也是父母, 在這裡, 我要告訴你, 一定要抓住每個瞬間表達你對孩子的愛。 特別是他們嘗試的時候, 一定不要耽擱你的表達。 可兒知道我愛聽她唱後, 很開心地重複了很多次。 每一次, 我都一如當初地熱烈親吻她。 她咯咯大笑。 我馬上又唱了一曲新歌給她: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可兒。

想養一個體貼的孩子, 一定不能嬌生慣養。

Advertisiment
最起碼的態度是要當孩子是你的朋友, 讓他走進你的心靈, 看到你所見所思。 當他有困惑, 抓住每一個可用的瞬間, 正面引導他。

可兒一歲半就可以流暢地使用筷子。 兩歲半開始到游泳池裡戲水。 兩歲零八個月就跟我們開始隨團旅行, 95%的行程都是她自己步行完成。 三歲開始學習自己看圖講故事, 自己洗頭洗身。 無論我做什麼家務, 她只要感興趣, 我都讓她在邊上觀察, 倘若她願意, 我會很高興地讓她也來試試。 有一回, 她主動要幫我削土豆, 我答應了。 剛開始她的動作不熟練, 由於用力過猛, 削了兩個指頭。 血流了許多, 我趕緊給她包紮。 一邊包一邊說話, 講給她包紮的基本常識。 完畢還在她包著藥棉的手指上親吻著,

Advertisiment
鄭重其事地說:“我把我能療傷的、有魔力的吻印在了世界上最勇敢的小姑娘的傷口上, 明天的明天的明天, 太陽一出現, 傷口就馬上癒合。 讓我們看到她手指的美麗重現。 ”最後, 我又叭叭印上兩個吻, 讓她確信我所言必能實現。 現在只要我身上有個什麼傷口, 她就飛快地取來藥棉與酒精, 說:“先消毒, 後包紮。 不許濺上水, 不要感染。 感染要打針, 還要輸液。 ”最後, 她也會叭叭印上兩個她的吻, 宣佈明天的明天的明天, 傷口必能癒合。 那神色, 自然引得旁人說她體貼。

對於可兒, 我做得很好的一件事就是給她寫成長日記。 日記寫好後就常讀給她聽。 她經常不好意思地跑開, 但我知道, 她很高興聽到關於自己的故事。 我也有訓斥她的時候。 比如我趕稿的時候,她會與我搶電腦。我接電話時,她會與我搶電話。我知道她是在暗示我想與我玩,但我通常會沉不住氣向她提意見:“你沒有看到媽媽在忙嗎?可不可以不來添亂?”

她有時會走開,有時她會問:“我能幫你做點啥?”

要養個體貼的孩子還有一點很重要:以身作則做到孝順。我與老公都是孝子,雖然清貧,但只要老人想要,我們立即去辦。有一回,可兒的外公需要一個座便椅,我們頂著烈日買到後立即送了過去。外公的表揚,可兒聽得字字入心。事隔不久,她忽然對我說:“媽媽,我長大了以後要給你買東西。你想要什麼?”

這件事以後,我送了她一個存錢罐。裡面的錢我與老公都不去用它。有一天,我與可兒要外出,她要求我取些她的錢出來,我問:“你想買什麼?”她說:“我想給媽媽買車票。”後來,女兒用她的錢給我買了一張去公園的車票。餘下的兩角,她又放回了存錢罐,她想買一個珍珠熊。

這個世上還有什麼禮物比得到一個體貼的孩子來得更讓人力求完美、潔身自好呢?她就象一面魔鏡,照著你的靈魂。所以,為了孩子,也為自己,趁他們還小,用愛把時間填得再滿一些。因為,長大的某一天,他們會分離出你的時間,再也不會象現在這樣每分每秒都渴望溶解在你的時間裡。

你家寶寶有愛吃獨食的情況嗎?你是否意識到這個小問題會有大影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地就糾正寶寶的這個毛病,請看我們給各位爸媽支的高招吧。

一位媽媽向專家諮詢:“我的女兒3歲多,吃獨食的毛病很厲害,凡是他喜歡吃的東西,都不許別人動,喜歡吃的菜要放在自己面前,不讓別人吃,連爸媽也不例外。請問有什麼好辦法幫她改掉這個毛病?”這位媽媽已經意識到了吃獨食的毛病不好,小問題卻會有大影響,影響寶寶的為人處事和個性。寶寶的成長就是點點滴滴的積累,待到長大了再來矯正,就不好辦了。

喜歡的東西不讓任何人吃,這個毛病不少寶寶都有。其實寶寶吃獨食多與大人溺愛縱容有關,好的盡讓著寶寶吃,對寶寶百依百順,於是便養成了寶寶唯我獨尊、不願意與人分享的習慣。

該怎樣矯正這個毛病呢?對於寶寶,說教是蒼白無力的。從根本上來說,需要爸媽改善家庭教養方式,撤銷溺愛與縱容;同時,也要講究方式與策略,才能馬到成功。為此,我們給爸媽提供以下一些高招,讓爸媽養出聰明懂事的乖寶寶。

讓寶寶嘗到苦頭與甜頭

林爸爸跟我們分享他的經驗:“有一陣子,我女兒總是把愛吃的東西全霸在手裡,給她講道理也不管事。於是我宣佈,以後再獨霸就不給她買了。有一次,女兒霸佔一包巧克力獨自吃光了,以後,無論她怎樣請求我都不給她買,並且讓她知道這是對她獨霸的懲罰。又有一次,女兒把香蕉分給大家,全家人都表揚她,我高興地告訴她,因為她讓大家吃到了好吃的香蕉,明天我還要買來請她分。就這樣,我堅持賞罰分明,很快就扭轉了女兒獨霸食物不給人吃的毛病。”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一位姓尹的家長也這樣說:“我的小孩也吃獨食,我就用他的行為反過來教育他。我買來一些他最愛吃的食物,當著他的面我獨自有滋有味吃起來。寶寶向我提抗議了,我就用他平時拒絕的話對待他,並且讓他意識到這就是學他的樣,他難過地低下了頭。我趁熱打鐵給他講道理,他真心點頭了。”

充當愛心小使者

另外一位戴爸爸說:“我和愛人商量了一個治本的辦法,讓寶寶體驗愛心。如媽媽吃香蕉時說:‘香蕉真好吃,爸爸一定喜歡吃,寶寶,麻煩你把香蕉送給爸爸吃。’爸爸削好蘋果說:‘媽媽多辛苦啊,來,寶寶請你把這個蘋果送給媽媽吃’等等。寶寶反復當愛心小使者,就慢慢懂得了心中要有他人,常省下自己愛吃的送給我們,並且因此感到非常高興。

還有其他方法,例如稱讚其他小朋友懂得分享,讓寶寶學習等,都是糾正寶寶吃獨食的策略。其實,寶寶的行為與爸媽教養方式有很大關係,碰到獨佔食物、不願意與人分享的寶寶,爸媽更要利用一些有創意的小方法讓寶寶瞭解這樣做是不好、不對的,寶寶也才會更懂事、體貼。

比如我趕稿的時候,她會與我搶電腦。我接電話時,她會與我搶電話。我知道她是在暗示我想與我玩,但我通常會沉不住氣向她提意見:“你沒有看到媽媽在忙嗎?可不可以不來添亂?”

她有時會走開,有時她會問:“我能幫你做點啥?”

要養個體貼的孩子還有一點很重要:以身作則做到孝順。我與老公都是孝子,雖然清貧,但只要老人想要,我們立即去辦。有一回,可兒的外公需要一個座便椅,我們頂著烈日買到後立即送了過去。外公的表揚,可兒聽得字字入心。事隔不久,她忽然對我說:“媽媽,我長大了以後要給你買東西。你想要什麼?”

這件事以後,我送了她一個存錢罐。裡面的錢我與老公都不去用它。有一天,我與可兒要外出,她要求我取些她的錢出來,我問:“你想買什麼?”她說:“我想給媽媽買車票。”後來,女兒用她的錢給我買了一張去公園的車票。餘下的兩角,她又放回了存錢罐,她想買一個珍珠熊。

這個世上還有什麼禮物比得到一個體貼的孩子來得更讓人力求完美、潔身自好呢?她就象一面魔鏡,照著你的靈魂。所以,為了孩子,也為自己,趁他們還小,用愛把時間填得再滿一些。因為,長大的某一天,他們會分離出你的時間,再也不會象現在這樣每分每秒都渴望溶解在你的時間裡。

你家寶寶有愛吃獨食的情況嗎?你是否意識到這個小問題會有大影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地就糾正寶寶的這個毛病,請看我們給各位爸媽支的高招吧。

一位媽媽向專家諮詢:“我的女兒3歲多,吃獨食的毛病很厲害,凡是他喜歡吃的東西,都不許別人動,喜歡吃的菜要放在自己面前,不讓別人吃,連爸媽也不例外。請問有什麼好辦法幫她改掉這個毛病?”這位媽媽已經意識到了吃獨食的毛病不好,小問題卻會有大影響,影響寶寶的為人處事和個性。寶寶的成長就是點點滴滴的積累,待到長大了再來矯正,就不好辦了。

喜歡的東西不讓任何人吃,這個毛病不少寶寶都有。其實寶寶吃獨食多與大人溺愛縱容有關,好的盡讓著寶寶吃,對寶寶百依百順,於是便養成了寶寶唯我獨尊、不願意與人分享的習慣。

該怎樣矯正這個毛病呢?對於寶寶,說教是蒼白無力的。從根本上來說,需要爸媽改善家庭教養方式,撤銷溺愛與縱容;同時,也要講究方式與策略,才能馬到成功。為此,我們給爸媽提供以下一些高招,讓爸媽養出聰明懂事的乖寶寶。

讓寶寶嘗到苦頭與甜頭

林爸爸跟我們分享他的經驗:“有一陣子,我女兒總是把愛吃的東西全霸在手裡,給她講道理也不管事。於是我宣佈,以後再獨霸就不給她買了。有一次,女兒霸佔一包巧克力獨自吃光了,以後,無論她怎樣請求我都不給她買,並且讓她知道這是對她獨霸的懲罰。又有一次,女兒把香蕉分給大家,全家人都表揚她,我高興地告訴她,因為她讓大家吃到了好吃的香蕉,明天我還要買來請她分。就這樣,我堅持賞罰分明,很快就扭轉了女兒獨霸食物不給人吃的毛病。”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一位姓尹的家長也這樣說:“我的小孩也吃獨食,我就用他的行為反過來教育他。我買來一些他最愛吃的食物,當著他的面我獨自有滋有味吃起來。寶寶向我提抗議了,我就用他平時拒絕的話對待他,並且讓他意識到這就是學他的樣,他難過地低下了頭。我趁熱打鐵給他講道理,他真心點頭了。”

充當愛心小使者

另外一位戴爸爸說:“我和愛人商量了一個治本的辦法,讓寶寶體驗愛心。如媽媽吃香蕉時說:‘香蕉真好吃,爸爸一定喜歡吃,寶寶,麻煩你把香蕉送給爸爸吃。’爸爸削好蘋果說:‘媽媽多辛苦啊,來,寶寶請你把這個蘋果送給媽媽吃’等等。寶寶反復當愛心小使者,就慢慢懂得了心中要有他人,常省下自己愛吃的送給我們,並且因此感到非常高興。

還有其他方法,例如稱讚其他小朋友懂得分享,讓寶寶學習等,都是糾正寶寶吃獨食的策略。其實,寶寶的行為與爸媽教養方式有很大關係,碰到獨佔食物、不願意與人分享的寶寶,爸媽更要利用一些有創意的小方法讓寶寶瞭解這樣做是不好、不對的,寶寶也才會更懂事、體貼。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