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教育孩子懂禮貌

個人榜樣和公眾習慣

禮貌既是品質特徵, 也是社交技巧, 孩子可以通過對有禮貌的父母同化、模仿來學會禮貌舉止。 不管在什麼情況下, 在教育孩子要有禮貌時, 父母必須要有禮貌。 但是, 父母經常很粗魯地教育孩子要懂禮貌。 當孩子忘了說“謝謝”時, 父母會當著其他人的面指出來, 這種做法至少可以說是很不禮貌的。 父母急急忙忙地提醒孩子說再見, 甚至他們自己都還沒道別。

六歲的羅伯特剛收到一件包裝好的禮物, 他滿心好奇, 用力地擠壓盒子, 想弄清楚裡麵包的是什麼, 媽媽在一旁看著,

Advertisiment
開始變得焦躁、緊張起來。

媽媽:羅伯特, 住手!你弄壞禮物了!當你收到禮物時該說什麼?

羅伯特(生氣地):謝謝!

媽媽:這才是乖孩子。

羅伯特的媽媽大可以不必這麼粗魯地教孩子學習禮貌, 而效果也會更好。 她可以說:“謝謝您送他這麼可愛的禮物, 派特麗夏姑媽。 ”相信羅伯特會跟著表達他自己的感謝。 如果他沒有那麼做, 他的媽媽可以在事後就他們兩個人時, 處理社交禮儀這件事。 她可以這麼說:“派特麗夏姑媽很體貼, 很周到, 想到你, 並且還送你禮物, 我們給她寫一封感謝信吧, 她知道我們惦記著她, 她一定會很高興的。 ”這種方法比直接的訓斥要複雜, 同時也更有效。 生活中美好的細節不可能靠大錘來灌輸。

當孩子打斷大人們的談話時,

Advertisiment
大人通常會生氣地說:“不要無禮, 打斷別人的談話是很不禮貌的。 ”但是打斷插話的人同樣也是不禮貌的。 父母在要求孩子懂禮貌時, 不能用粗魯的方式。 可能這麼說會好一點:“我希望能把話講完。 ”

說孩子不禮貌不會有好的效果, 和父母的願望相反, 這不會讓他們變得懂禮貌起來。 而且這樣做的危險是孩子會接受我們的評價, 然後把它視為對自己的看法的一部分。 一旦他們認為自己是無禮的, 那麼他們就會一直以這種形象生活下去。 對於無禮的孩子來說, 行為粗魯是很自然的事情。

尖刻的指責和悲觀的預言對孩子也沒有任何幫助

要想有更好一點的效果, 大人必須使用簡單的、有禮貌的語句。 去朋友或親戚家拜訪提供了向孩子示範禮貌的機會。

Advertisiment
拜訪對父母和孩子來說都應該是愉快的, 而要想玩得開心, 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對孩子行為負責的重擔交給孩子自己以及主人。

孩子認識到我們不願意在別人的家裡嚴厲訓斥他們, 他們相信這種地域差異, 於是就選擇這些地方來做出一些不當行為。 對付孩子這種策略的最好辦法, 就是讓主人制定他們家的規矩, 並且由主人來執行。 當孩子在瑪麗阿姨家裡的沙發上跳來跳去時, 讓瑪麗阿姨來決定這沙發是不是可以跳, 讓她來作出限制。 當限制是由外人制定時, 孩子們比較容易遵守。 而媽媽在教孩子守規矩的責任下解脫出來之後, 這時, 她可以幫助孩子, 說出他的願望和感受,

Advertisiment
表達出對他的理解:“你多希望瑪麗阿姨能讓你在沙發上跳啊, 你真的很喜歡這樣玩, 但是這裡是瑪麗阿姨的家, 我們不得不遵從她的意見。 ”如果孩子反駁說:“但是你讓我在我們家的沙發上跳。 ”我們可以這樣回答:“這些是瑪麗阿姨的規矩, 跟我們家裡的規矩不一樣。 ”

這個方法只有當主人和客人就他們各自的責任範圍有默契時才能實施。 當到了瑪麗阿姨家時, 露西的父母可能想說:“這是你的家, 只有你知道在這裡什麼行為是可以接受, 什麼行為是不可以接受的。 如果我的孩子做了你不喜歡的事情, 儘管說他們。 ”對主人來說, 要求遵守他們家的規矩是他們的權利, 也是他們的責任。 而對於拜訪的父母來說,

Advertisiment
他們的責任是暫時放棄紀律維持者的角色。 通過這種適當的不干涉, 父母可以幫助孩子理解處境的實際情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