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智力發育是否正常, 在嬰幼兒時期就可以發現。 老人們常常稱讚那些不哭不鬧, 不給大人添麻煩的孩子為“乖”, 殊不知這正是孩子行為障礙的表現之一。 這種乖是因為他們對周圍事物缺乏興趣, 注意力和反應能力較差的表現。 由於父母們的誤解, 致使這些孩子在早期沒有及時得到訓練, 直到孩子上學後才發現跟不上學習進度, 智力存在問題。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 用訓練來提高孩子智力方法則越來越難以奏效。 所以, 早期觀察孩子的智力發育情況非常重要。
嬰幼兒智力障礙的行為表現主要有:
Advertisiment
1.很晚才出現微笑, 不注意別人說話, 運動能力發育落後。
2.視覺功能發育不良, 不注意注視周圍人和事物。
3.對聲音缺乏反應。
4.咀嚼晚, 餵養困難, 當給固體食物時, 易出現吞咽障礙和嘔吐。
5.會走路後兩腳依然相互亂碰, 直到2~3歲仍出現。
6.正常孩子在3~4個月時, 經常躺在床上看自己的雙手。 但智力低下的孩子在6個月後仍持續有這樣的行為。
7.正常孩子在6~12個月時, 經常將東西放進嘴裡, 當手的動作比較熟練時, 就不再用嘴。 但智力發育落後的孩子用嘴的動作持續到很晚, 有時到2~3歲還將玩具放進嘴裡。
8.正常孩子在15~16個月時就不再把東西隨地亂丟, 而發育遲緩的孩子持續的時間要長。
9.正常孩子在1歲時停止淌口水, 有缺陷的孩子持續時間要長。
Advertisiment
10.在清醒時, 智力低下孩子有磨牙動作, 而正常孩子沒有。
11.智力低下的孩子有時需要反復或持續刺激後才引起啼哭, 哭時經常發出喉音, 有時哭聲尖銳或尖叫, 也有時哭聲無力。 正常孩子的哭聲常有音調變化。
12.對周圍事物缺乏興趣或興趣短暫、精神不集中、反應遲鈍是智力低下兒童的重要特點。
13.智力低下兒童多表現為多睡和無目的地多動。
除了觀察上述行為以外, 對於2歲以上的孩子, 心理醫生可以用心理測驗的方法來測查孩子的智力發展水準。 父母應該常把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同齡孩子比較, 不要主觀斷言孩子將來會很聰明, 或寄希望於他們長大會聰明, 這樣會耽誤孩子最佳訓練時間, 以至影響他的一生。
Advertisiment
孩子的智力處於邊緣狀態怎麼辦?
如果孩子的智商用韋氏智力量表測量處於70~85之間時, 就屬於邊緣狀態。 他既未達到正常的智力水準, 也不屬於智力低下, 是由於大腦發育有輕度的障礙, 影響了一些大腦高級精神活動。 例如, 在抽象思維能力、理解能力、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比正常的孩子要發展得慢一些, 學習的效果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造成孩子的智力處於邊緣狀態的原因有先天的因素, 也有後天的培養問題。 例如, 先兆流產、難產窒息、產鉗助產、懷孕期間情緒緊張不安等, 都會影響孩子大腦神經功能的發育。 在後天撫育方式上, 父母把孩子交給老人和保姆, 很少對孩子進行科學的訓練, 有的甚至不送孩子上幼稚園和學前班,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孩子的智力水準在成年以前是可以通過科學訓練來開發和提高的, 越早訓練越好。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早期發育階段, 在某些方面比別的孩子發育得晚或慢, 就需要諮詢兒童心理專家, 及早檢查, 及時指導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