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儘量選擇經驗豐富的婦產科醫生接生。
3.避免利用藥物或人工破水來催產。 因為這些方法會改變子宮收縮力量, 需要更多的止痛劑和麻醉劑, 反而會造成胎兒窘迫, 導致剖宮產。
4.產程認定不墨守成規。 不要認定在初產婦第一產程是14小時, 經產婦是8小時的規律下沒有特殊情況發生, 不要以產程進展緩慢作為選擇剖宮產的理由。
Advertisiment
5.待產時, 產婦不應平躺太久, 因為這樣會造成子宮壓迫血管而引發低血壓、產道變窄、子宮收縮減少等。 產婦多走動或直立, 才有助於減少母體不適感, 增加胎兒氧氣供應。 特別是在第二產程用力時, 應儘量以“蹲姿”方式, 這樣可以增加腹壓, 有利於胎兒的娩出。
6.儘量不用無痛分娩——硬脊膜下麻醉。 因為這種方法容易造成母體血壓下降, 影響子宮收縮及腹部用力, 且無法自由活動或採取蹲式, 從而增加剖宮產的幾率。
7.不要隨時用胎兒監視器。 因為胎兒監視器常有誤判現象, 反而會增加緊張氣氛, 增加剖宮產的機會。 每小時監視15分鐘已經足夠。
8.做好拉梅茲呼吸法及分娩運動, 可減少疼痛, 便於有效用力。
9.控制體重。
Advertisiment
10.控制懷孕併發症, 如子癇(前)症、妊娠糖尿病等, 可以減少剖宮產。